【株洲市】该管的管住 该放的放开 “放管服”激发市场活力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2019-09-25 17:11 【字体:

  从最初的限制市场,到有序竞争,再到宽准入严监管;从“基本由政府说了算”到“主要由市场说了算”,新中国成立70年来,株洲市场监管的体制机制、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实现了深刻变革。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在放开放活、管住管好的实践探索中,努力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为促进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了一曲奋进之歌。

  市场活力不断迸发 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建国初期,株洲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市场主体弱、产业产值低。1952年全市GDP仅1.33亿元、人均GDP79元,三次产业比为71.9:13.1:15。改革开放之初,全市仅有个体工商户120户,从业人员145人,城区仅有12处集市贸易点。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拉开序幕,非公有制经济松绑,株洲的国有经济、股份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突出轨道交通、汽车、航空三大动力产业的引领作用,协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升级发展陶瓷、服饰两大传统产业,产业规模空前壮大,产业结构更加科学,“3+5+2”产业体系形成了更为强劲的经济支撑动力,株洲市场的潜力、活力被充分激发。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000亿元大关,2018年底达到了2631.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52年的365.4倍,年均增长9.4%;人均GDP 65442元,是1952年的137.1倍,年均增长7.7%。

  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75499户,其中内资企业57719户,注册资金4626.28亿元;外商投资企业539户,注册资金279.1亿元;私营企业52430户,注册资金2762.88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6394户,出资金额140.19亿元;个体工商户210847户,资金数额214.3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布占比分别为4.19%、10.04%和85.77%,全市市场主体存量八成多在第三产业,株洲已发展成多种经营主体并存、三产占比更优、经济领域覆盖更广的现代经济体系。

  ●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75499户。第一、二、三产业分布占比分别为4.19%、10.04%和85.77%,全市市场主体存量八成多在第三产业。

  ●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数量25600件,有效发明专利数量5713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21件,专利总量和万人拥有量居全省第二。

  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通过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市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体系进一步形成,百姓创业热情高涨。

  株洲先后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限额,落实实缴改为认缴政策;推行了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将名称预先核准改为预先登记;实行了“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联办”、“证照分离”改革,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改革了审批方式,大大压缩了企业开办时间。

  同时,整合涉企证照事项48项,成为我省整合证照事项最多的市州之一。推进了产品准入改革和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许可审批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药品零售企业“多证合一”;实行了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推广电子营业执照运用,构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提供免费邮寄服务,实行“零见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实行了简易注销改革,提高了市场退出效率,有效解决了市场主体“进门容易出门难”的问题。

  依法治市不断深入 市场秩序明显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亮剑出击,开展了涉及民生安全和市场公平竞争等多项执法整治行动,保持了对食品药品、重要产商品及特种设备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联合公安、检察院建立了行刑衔接机制,实现了“案源线索共通、疑难问题共商、大要案件共办、检测资源共享”。2016年以来,全市共查办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要产商品质量安全等领域违法案件4281起,涉案金额9930万元,涉刑案件165起,拘留及刑事起诉261人。

  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信用联合监管得到强化。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部署开展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工作,实现了企业许可、处罚、扶持等信息归集、共享,录入行政许可记录133226条,行政处罚记录923条,小微企业扶持信息237条。通过“黑名单”公开曝光,助推了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株洲企业信誉度,经营者诚信度明显提高。

  质量为先 从“株洲制造”迈向“株洲创造”

  质量,是株洲的强市之策、民生之本。

  200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质量兴市工作,2016年,我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先后出台了《质量发展规划》和促进园区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打造了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硬质合金和陶瓷、服饰等集群区域的株洲品牌。

  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45个,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3个,省级检验检测中心2个,市级检验检测机构98个。拥有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6个。2018年,全市主导或参与修订国际标准12项、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6项。我市拥有中西部唯一一个中国质量奖、一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4个省长质量奖,10个市长质量奖,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7个湖南名牌,41个驰名商标,160个著名商标,33个马德里国际商标,1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数据统计,入驻株洲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制造业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已达70多家,硬质合金、橡胶等行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成为了国家首批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了“国家名片”,一大批高端装备正从株洲沿着“一带一路”的脚步走向全球,享誉世界。

  近年来,我市先后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2017年,省政府对市州政府质量考核,株洲市获得全省第一名。2018年,我市以全国最高分通过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预验收。

  心系群众 消费者获得感日益充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工作要求,消费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充实。

  株洲建立了农贸市场食品准入、信息公示、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三大系统,在68个城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建设了快检室,覆盖城区80%以上的流通领域,基本形成以监督抽检为主、基层快检为辅的检验检测体系。全市新建或升级改造明厨亮灶餐饮单位4173家,2家超市被评为湖南省“放心肉菜示范超市”。

  围绕更可靠的寻医问药,我市实行了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药品和疫苗监管,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在全市366家药店全面推广“微问诊”和“药云医”电子处方服务系统。

  建立了29个部门共同参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12315”多号合一。2019年热线整合以来,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4108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83.85万元。

  (文/刘芳 肖利花)

信息来源: 株洲市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 范博洋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株洲市】该管的管住 该放的放开 “放管服”激发市场活力

1046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