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钢在沙特签下世界上最大海水淡化项目钢材订单;华菱线缆第一批耐火电缆发往黔张常铁路建设工地;湘电长泵拿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巴基斯坦的大订单……今年一季度,湘潭工业战线不断传出好消息,实体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湘潭实体经济稳步发展的保障。当前湘潭市实体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正按照省委、省政府“产业项目建设年”的部署,以“千百扶培”为核心抓手,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6条举措为行动指南,帮助企业争夺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管:“超级帮办”让首批承诺项目加速落地
今年1月至今,湘潭阴雨天数之多历史罕见,糟糕的天气阻挡不了北津学院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9台塔吊日夜运转,500多名作业人员轮流施工,肯定能赶在今年秋季开学前竣工。”湖南铭泰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文艺说,如果不是“承诺制”,项目周期要延迟三个月。
这个项目的推进起初并不顺利,项目方找了多家高校斡旋,最终才花落湖南商学院。由于立项过程换了“东家”,需要重新开具项目名称变更等10多项证明材料,合作银行才肯放款。怎么办?郭文艺忧心忡忡。
幸运的是,该项目成了湘潭第一批签订“承诺制”的项目之一。湘潭经开区承诺,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加快项目落地,实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一站办结”机制,开通“容缺”“预审”“联审”绿色通道。项目方则承诺,保证提交的资料真实有效,项目设计和审批手续合法合规,接受主管部门在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监督。北津学院项目从一张白纸到项目落地,只用了一个月。当地政府还为项目方开具担保证明,帮助其完善证明材料,银行很快放款,项目建设进入加速期。
湘潭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黎明亮说:“‘放管服’改革后,下放到园区的社会管理权限有154项,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备案,基本形成审批闭环。推行‘承诺制’后,园区与项目方签订承诺协议,大家敢干事敢担责了,办事效率提高了一倍。”
去年,湘潭市出台了《湘潭市招商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企业承诺制实行办法》,随后举行了第一次“承诺制”集中签订仪式,北津学院等12家企业(项目)签订了承诺制合同,政府成了他们的“超级帮办”,企业享受到了“管家式”服务,项目落地进度明显加快。继第一批12个项目纳入“承诺制”后,湘潭市又有多家业主单位提出,希望加入“承诺制”项目办理流程。
帮:十年扶培解百道难题惠千家企业
扶培实体经济,湘潭市坚持了10年,创新推出了“帮帮团”一对一精准帮扶、专家巡诊、法律巡诊、银企对接等多种特色服务。
“我是山东人,不适应这里潮湿阴冷的气候,经常感冒生病,联点帮扶干部叮嘱我要备些五积散和参苏丸防治感冒,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很受感动。”湘潭金锣文瑞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斌说。更让李文斌感动的是,企业最大的一块“心病”近期得到解决。该企业前身是湘潭市肉联厂,改制之初,管理者一心扑在生产经营上,忽略了土地证的办理。去年该企业提出补办土地证的问题后,联点帮扶部门立即协调解决。“当地政府的持续扶培,才使企业走出困境,扭亏为盈,从2012年开始,我们每年上缴税收1000万元以上。”李文斌说。
金锣文瑞不是唯一的“幸运儿”,数据显示:去年湘潭市市级层面开展帮扶企业100家;县(市)区和园区帮扶1000家;市本级为企业解决各类复杂问题108个。今年湘潭市还将围绕打造三大千亿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汽车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培育100家行业标杆企业,帮扶1000家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在帮扶企业的10年里,当地政府提高了服务本领,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融:40亿元畅通实体经济“血脉”
今年以来,银行的行长们频繁行动,不断为湘潭市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工商银行湘潭分行向步步高主推供应链融资,融资额度达到了13亿元;农行湘潭分行向新能源民营企业进行信贷“输血”,帮助企业投放了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该企业有望今年实现产值8亿元;华融湘江银行湘潭分行筛选出了345家“白名单”企业,进行积极授信……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个“瓶颈”问题。湘潭创新推出“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盟长+牵头银行行长”的“三长”联动工作机制,促进政、企、银深度合作。据统计,自“三长”联动机制实行以来,湘潭市新增企业贷款161户、贷款39.7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75%,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去年,湘潭市“三长”联动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推介表彰。
目前,湘潭市“三长”联动促政、企、银、校深度合作之势形成,全市16个产业联盟入盟企业达到976家,企业“朋友圈”大了,“三长”搭起来的平台宽了,产业本地配套率也提升了,湘潭市风电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达到51.4%,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32%。一位产业联盟盟长高兴地告诉我们:“提升本地配套率,增强了企业的自身造血功能,比直接融资还要好。”
从港珠澳大桥到泰国石油项目,再到非洲海岸线上竖起的大国装备,以及北极地区的亚马尔半岛石油项目;从航空航天上的“脐带电缆”,到探索深渊的“矿井蛟龙”,处处都留下了“湘潭制造”的身影。近三年来,全市实体经济正沿着既定路线勇毅笃行,产业振兴的升级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