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阳市各级各部门以八大整改行动为抓手,在全市掀起了一个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高潮,全面系统扎实开展好突出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突出问题整改有明显成效,为全市今年“进位争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开展基础工作大整改。充实配足各级扶贫力量,切实解决县、乡、村扶贫力量不够不强的问题。各县市区组织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全覆盖排查,坚持实事求是,分户甄别,分类处理,不断提高扶贫识别、退出的精准度。进一步规范“一户一档”、扶贫手册和“三栏”建设,动员所有结对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入户走访,对贫困户“一户一档”、扶贫手册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完整性进行逐户核查;“三栏”摆放在村部外的显眼位置,资金、项目使用安排公示公告,内容及时维护更新。抓好系统数据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扶贫系统问题数据清理工作,可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好系统数据清理力量不够的问题。切实做到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有队伍、有平台、有谋划、有资金的要求,做好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扶贫思想、选树“四个一批”典型宣传、组织“激发内生动力”主题宣传活动、宣传扶贫日系列活动、做好正面宣传防止负面炒作、强化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组织保障等工作。通过推动建档立卡手机AAP注册,切实抓好贫困户位置信息采集工作。
二是开展帮扶工作大整改。进一步调整、充实、优化驻村工作力量,着力实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一村一队”和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确保帮扶工作不留空档。围绕掌握扶贫政策、提高帮扶工作水平,对驻村工作队员实行全覆盖培训,不断提升政策和业务水平。强化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日常管理和考核,严格落实召回制度,探索建立帮扶不实导致返贫的责任追究机制,扎实推进因村因户因人分类帮扶,全面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驻村不入户、挂空名、“读跑学”、搞“遥控指挥”、不熟悉情况、简单送钱送物等问题。同时后盾单位进一步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的研究和调度,加强对结对帮扶干部的管理,督促开展好结对帮扶工作。
三是开展政策落实大整改。进一步完善政策落实体系,拓宽政策服务载体,延伸政策覆盖范围,不折不扣地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教育扶贫方面,全面落实教育助学和“雨露计划”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免尽免,同时加强“三帮一”工作,防止贫困家庭学生厌学、辍学。健康扶贫方面,全面落实“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和扶贫“特惠保”政策,重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率达到100%,确保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确保今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实际费用报销比例达到国家考核要求。目前,我市没有真正实现扶贫“特惠保”、社会救助在内的“一站式”结算,人社和卫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查找问题的症结,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各县市区借鉴宜章县、凤凰县等已经全面实施“一站式”结算的经验和做法。危房改造方面,进一步核准对象,符合条件的户该纳入的要全部纳入,不符合条件的该清退的要全部清退;对于脱贫但未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安居房建设进度,限期整改到位;加快建房验收和资金拨付的进度,让已按要求实施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尽快得到资金的补助。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全面开展摸底排查,将符合政策的对象全部纳入;科学安排,抓紧推进,确保项目能如期完工,贫困户能如期搬迁入住;切实解决城里举债购房、选址不安全、未及时搬入、产业后扶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严格落实《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有关问题整改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是开展产业扶贫大整改。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投入,确保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资金70%以上用于产业扶贫,实现所有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坚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因户施策,防止大水漫灌,根据每户实际需求和能力意愿选准帮扶模式,分类实施自主发展、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务工帮扶、股份合作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宣传,深度融合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等;同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人口利益联结机制坚持扶贫产业长短结合,建立五年以上的长效稳定机制,确保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持续稳定增收的利益联结关系的贫困人口覆盖率达到70%以上。
五是开展贫困人口精准退出大整改。紧扣“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严格控制脱贫质量;对于以前存在收入未达标、安居扶贫等政策未落实到位的已脱贫户,针对收入不达标、住房安全无保障、未及时搬入、后扶措施和拆旧未到位等情况,积极主动研究对策,进一步落实政策,切实抓好问题整改,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六是开展压实乡村责任大整改。各县市区结合这次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按照市委组织部出台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32条工作措施》有关规定,计划于9月底前全面完成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工作,特别是抓好第一书记的选派工作,为村级组织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和力量,对于不合格的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和第一书记,该整治的要整治,该调整的要调整。各个乡镇严格落实“三走访三签字”,着力在走访贫困户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切实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村支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提升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贫工作队。
七是开展信访处置大整改。进一步压实舆情管控责任,全面排查脱贫攻坚领域的信访问题,对动态调整出去的建档立卡对象、低保对象以及意见较大的非贫困户,乡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要及时掌握情况,上门做好群众情绪疏导化解工作,争取理解支持;按“一单四制”要求,高质量处置答复群众信访诉求,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涉贫信访台账,严格实行台账管理、销号管理、跟踪督办和复核制度,特别是涉及到乡村的涉贫信访问题,由县牵头组织复核,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信访人,防止重复上访。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实际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缩小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的攀比心理,让广大群众普遍增强获得感。
八是开展资金项目大整改。学习借鉴安徽六安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于6月底前建好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为推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打好基础。扎实推进“互联网+监督”,全面落实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切实发挥“政策明白卡”作用,教育、医疗、危房改造等补助资金一律通过扶贫卡和扶贫补贴“明白折”发放。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对资金滞留、趴账的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符合条件的抓紧拨付,不符合条件、长期闲置的,该收回的收回,该调整的调整,切实解决资金用不好、用不出的问题。加大审计力度,提前发现问题、交办问题,确保资金使用规范。从严查处“雁过拔毛”式腐败案件,坚决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