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衡阳市贫困人口较多的面上县,有省级贫困村65个,现有贫困人口19493户56512人。近年来,该县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压实干部责任,强化工作措施,脱贫攻坚保持较好态势,取得阶段性成效。2014-2017年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2203人,减贫率达56.98%;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7.83%降至2017年的2.55%。
做好党建引领文章,严实干部作风建设
在脱贫攻坚中,该县注重发挥领导干部表率带头作用、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一是以群众路线指导帮扶工作。将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环节,创新性提出“1+1”驻村帮扶和“54321”结对帮扶制度,全县26名县级领导包乡镇、105个县直机关单位帮扶工作队包村,8000余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帮扶工作队包村、党员干部结对贫困户“三个全覆盖”。二是以作风建设严格帮扶纪律。将脱贫攻坚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四个意识”牢不牢、工作作风实不实、纪律约束严不严的重要评判标准。健全完善帮扶管理办法,对帮扶工作队实行微信口令式考勤管理,对结对帮扶干部实行“3个有”(有工作日志、有合影照片、有贫困户签字认可)的痕迹管理,确保党员干部以严的纪律和实的作风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三是以强化基层增强帮扶保障。去年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中,将脱贫攻坚与村(社区)“两委”换届通盘考虑,严把村(社区)党组织选任关,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人才选进村级班子,带领群众扎实苦干、奋力攻坚,圆满完成445个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做好资金整合文章,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有效的资金投入决定扶贫的实际效果,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该县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机制,通过整合各类资金资源,确保帮扶措施制定在前,资金政策紧跟在后。一是坚持财政投入大幅增长。坚持“千难万难也不能难扶贫,再压支出也不能压扶贫”的思路,严格落实“扶贫预算增长30%,贫困户人均达到400元”的要求,比上年增长292.8%。对各乡镇的扶贫经费15万元,各后盾单位的贫困村帮扶资金15万元,县财政均做到了应保尽保。今年全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800万元,在上年基础增长50%以上。二是统筹资源形成拳头效应。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2017年整合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等部门项目资金2.25亿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格局,贫困村发展条件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强化监管确保规范有序。全面落实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公开、公告、公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扶贫项目监督管理,提高资金分配、使用透明度。县财政、审计、监察、扶贫、发改等部门各司其职,对扶贫项目及资金的申报、实施、验收、支出等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把关审核和监督检查,使每一分扶贫资金用到贫困群众身上。
做好产业扶贫文章,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一是强力推进,搭好利益联结到户这个“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三种帮扶模式:自主发展产业型,直接帮扶型,委托帮扶型,其中委托帮扶型是我县主要的产业帮扶模式。全县参与委托帮扶的企业37家,对接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50152人。这37家帮扶企业与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书》,将产业帮扶年限由三年延长至五年,确保贫困户每人每年的保底收益在450元以上。二是精准发力,上好致富技能培训这堂“课”。组织农技、农机、畜牧水产、林业、劳人社、农广校及帮扶企业组成精干的授课队伍,分期分批对各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致富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5%以上。三是鼓励合作,组建种养专业合作社这个“团”。鼓励懂技术、有能力的农户到贫困村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让贫困户“抱团经营”脱贫致富。截至去年12月,全县有58个贫困村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73家,覆盖率达到8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