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快马加鞭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2020-05-27 06:22 【字体:

  5月,国务院办公厅通报了2019年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名单,我省2项科技创新真抓实干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这是“十三五”以来我省科技创新工作4年4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几年来,我省着力打造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释放“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潜能,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引领湖南发展的强劲动力。

  全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两年前,也是世人瞩目的全国两会期间,我省代表团将支持湖南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全团建议案提出。成功获批后,湖南成为创新型国家版图的重要一员。

  省委、省政府召开大会对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进行部署和动员。省政府印发建设实施方案,出台若干财政政策措施。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即研发投入强度,是反映创新生态的重要指标。省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并实行研发奖补政策带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省科技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接近2%,研发奖补政策实现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大创新主体全覆盖,奖补企业1767家、奖补资金达5.94亿元,其中14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增量超过5000万元。

  科技人才多多益善,培育和引进力度越来越大。我省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指引,实施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省科技领军人才、湖湘青年英才等人才计划,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70余个、高层次专家1100多名。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要耐得住寂寞,自然科学基金是支持基础研究的摇篮。我省不仅首批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还持续加大投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规模从2015年的270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4亿元(含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配套经费),增长近9倍。

  建设创新型省份,贯通创新创业全链条覆盖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服务体系至关重要。让想创新能创新的人有机会、有资源、有舞台,才能不断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近三年,我省完成了涉及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长株潭自创区、科学技术奖励等内容的4部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制定,创新创业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推进了省级科研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管理等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建设了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吸纳了146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入驻。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双向补贴政策实施两年来效果显著,共计新增入网科研设施和仪器3300余台(套),价值19亿元,使用率和开放共享率均大幅提高。

  在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统领下,我省越来越多的区域加入到创新示范行列。长沙、株洲、衡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我省启动14个创新型县市区培育建设,并将研发投入、高企数量等指标纳入对市县的绩效考核,全面建立了市州、县市区、高新园区、“双创”平台等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真抓实干表彰和奖补引导的依据,创新发展“一盘棋”的合力不断增强。

  集中资源解决关键技术需求

  21世纪是地下空间大开发的时代,面临超深、超大、超长或者高原、高寒、深地、深海的技术难题,挑战人类现有技术极限。

  在去年启动的省科技重大专项中,由铁建重工牵头承担的“超级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瞄准解决地下工程装备“卡脖子”技术难题,获财政科技经费支持5300万元。首席技术负责人刘飞香表示,项目成果将增添湖南“超级家族”的新名片,将给湖南带来500亿元的经济增量,将推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省科技重大专项是我省科技创新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动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与往常每年启动10项左右科技重大专项相比,2019年大大减少了项目数,先期启动的只有2项。但是,省财政投入资金已达1.09亿元,同比增长8.5%,单项资助强度提升5倍以上,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更加聚焦。

  省科技厅提供的数据表明,2014到2018年,累计支持省科技重大专项55项,新增产值114.28亿元,新增利税7.05亿元,研制新产品219项,申请专利866项(其中发明专利645项)等,为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和科技惠民提供了战略支撑。

  国产首台超大直径(13米级)泥水平衡盾构机在长沙问世,我国首条年产20万吨微晶石墨浮选提纯现代化生产线(一期)在郴州建成,分别是2014年和2018年启动的省科技重大专项的成果。

  在三个省科技重大专项的连续支持下,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传统有轨电车充电难的技术问题,更是攻克了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主驾驶系统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整体性能和国际竞争力。

  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则在超级杂交稻种质创新、品种培育、超高产栽培技术和秸秆预处理新技术方面,取得多项进展。其中,“湘两优900”百亩片示范田创造了平均亩产1152.3公斤的纪录。

  随着财政科技投入的持续增长,如何把钱用到点子上?从我省科技创新计划管理改革来看,不仅是省科技重大专项,还是省重点研发计划、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等,都更加突出了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更加突出了加强协同创新和顶层设计。项目评审从“相马”向“赛马”转变,支持方向从“谁申报、支持谁”向“需要什么、创新什么”转变,提升了科技创新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做大做强科技创新基地

  位于长沙岳麓大道与许龙路交界的环创企业广场24楼,是长沙高新区项目建设指挥部,放眼望去,塔吊林立、高楼拔节的建设场景颇为壮观。今年,长沙高新区共计划铺排建设项目261个,总投资同比增长15%。

  以长株潭三个国家高新区为核心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区),是我省科技创新基地的重中之重。启动基地建设3年多来,自创区发展势头良好,技工贸收入迈上万亿元台阶。不仅主要经济指标保持10%以上增速,而且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占全省的6成多和8成多。

  好消息不止一个。自创区获得国家奖励调扩空间,拟将“两山”即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纳入核心区、26个园区纳入拓展区,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加快打造我省自主创新的策源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获批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围绕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我省加大创新资源布局力度,与中国工程院共建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筹建深圳鹏程实验室长沙基地等。同时,国家级应用数学中心、木本油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咨询论证,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挂牌运行。

  做大做强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是硬指标。近年来,我省紧扣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布局省科技重大专项24个、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340个,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清洁化、数字化技术应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壮大。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保持14%以上的增速,2019年达到9472.89亿元,其增速高出GDP增速6.7个百分点。

  在三湘大地,目前国家级高新区达到8家,创新能力增长率居全国第2位,省级高新区也达到36家,科技创新基地的阵容越来越大。最具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几年实现高速增长,总数达6287家,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文/胡宇芬 龙群 龙海霞)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吕菊兰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科技创新快马加鞭

1368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