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主任,您好!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请问,湖南在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黎仁寅:首先,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感谢您对湖南扶贫工作的关注。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场干部工作的大考核、干部作风的大检验、干部党性的大检阅,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常态化整改脱贫攻坚突出问题。一是强化专项治理,助推作风转变。将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各级巡视巡察重点,对所有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实行扶贫审计全覆盖,全面推广“互联网+扶贫监督”模式,在每个村设立1名纪检监察员,从“一盏灯、一栋房、一条路、一口井、一张床”等细小民生工程抓起,通过重点监督一批、直查直办一批、挂牌督办一批、约谈问责一批、通报曝光一批,重拳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着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支部,调整不称职支部书记643名。二是强化督查问责,倒逼作风转变。由36名省级领导牵头,45个省直部门参与,统筹对市县开展常态化联点督查,既查突出问题,又督干部作风,2018年来,全省执纪问责脱贫攻坚作风不严不实的干部2800多人次,免职2名县委书记、85名乡镇党委书记,召回不称职工作队员379人。三是强化正向激励,引领作风转变。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建立脱贫攻坚容错纠错机制,在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的基础上,提拔重用20名扶贫业绩突出的贫困县县委书记,评选表彰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最美扶贫人物。四是狠抓问题整改,体现作风转变。坚持问题导向,每年以中央考核反馈问题为主线,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剖析、整改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要求,逐一抓好整改落实,不搞就人论人、就事论事、就地论地。通过作风治理和问题整改,推动我省扶贫领域发现和解决了一大批突出问题,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质量水平持续提高。2018年国家第三方评估显示,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和退出准确率分别达到98.97%、99.3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狠抓基层减负,深化作风转变。2018年我们重点取缔“搭车考核”,将省级扶贫考核指标由8类35项精简到6类21项。今年省委出台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意见和20条措施,扶贫系统出台10条具体规定,明确2019年开到县级以下的扶贫会议减少30-50%,改省级常态化联点督查一月一次为一季一次,市一级原则上使用省对县级考核评估结果,切实减轻基层迎检、填表报数等负担。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黎主任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我们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黎主任,也谢谢大家的关注。
黎仁寅: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对湖南扶贫工作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