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档案局在发挥档案传承与繁荣湖湘文化中的具体实践-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省档案局在发挥档案传承与繁荣湖湘文化中的具体实践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8-07-31 15:19 【字体:
  主持人:正如您说的,档案是一座文化资源宝库,是我们重要的基础性文化资源,档案资源越丰富,越有利于湖湘文化的传承与繁荣。那么近年来,我们在加强我省档案资源建设上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呢?

  胡振荣:湖南本就是档案资源大省,2014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如何更好地推动档案资源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档案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省档案资源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档案资源呈现出总量大、特色强、结构好的特点,成效十分显著。一是档案资源总量迅猛增长。截至2017年底,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总量达到2500多万卷(册),资源总量进入全国前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达到104万卷(册),较2012年的56万卷增长116%,用5年时间实现资源总量翻番。5年的接收量达到48万卷(册),相当于建国以来60年来的接收总量。二是档案资源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已经初步构建起门类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湖湘档案资源体系。从时间上看,囊括了明清档案、革命历史档案、现行档案;从门类上看,馆藏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业档案、特殊载体档案;从特色上看,有艺术档案、公务礼品档案、少数民族档案档案、族谱、方志档案等。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具有湖湘文化代表色彩档案的征集力度,比如,我们建立了湖南知名文艺家档案专馆,收集当代湖湘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画家、工艺美术家等的艺术档案;我们开展了家风家训家规档案评选征集活动,将湖南人的好家风固化在档案中;我们加大了公务礼品档案接收力度,着力弘扬湖南的廉政文化。这些档案都是新时代丰富多彩、朝气蓬勃的湖湘文化的真实记录,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和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档案馆的文化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湖南积极落实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共获得4.3亿元的中央投资,争取项目数量和资金数量居全国前列,新建县级档案馆65个,平均建筑面积超5000㎡,有43个新建馆获得了省财政1700万的“以奖代补”奖励。这些新建成的档案馆,极大地提升了档案资源的保管保护条件和利用水平,集成了档案展示、研究、利用等多种功能,有许多档案馆还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为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感觉我们档案资源的家底确实是越来越厚实了,有了这么好的基础,我们利用档案资源在传承与繁荣湖湘文化方面又做了哪些文章呢?

  胡振荣:近年来,我们主要是以档案为基础,通过深度挖掘,精准定位,系统规划,着力宣传湖湘文化、弘扬湖湘文化精神。一是立足宣扬湖湘特色文化2006年开始编纂的湖南有史以来最大的出版工程和重大公共文化项目——《湖湘文库》,历时11年才全面完成。省档案馆作为参与者,不仅为《文库》提供了大量的档案文献素材,更完成了其中《抗日战争湖南战场史料》等7本书稿的编纂,真正发挥了档案传承智慧、打通古今的特殊作用。除此之外,省档案馆编辑出版了《湘档图典》丛书,包括《湖南省国家档案馆珍藏概览》《湖南省档案馆馆藏铜器铭文拓片集录》《湖南省档案馆馆藏书法档案选辑》等文化精品力作;举办了《湘魂—湖湘人杰》《湖南女书文化展》等展览,累计编纂档案史料汇编成果500万字以上。全省各级档案部门也都结合当地档案资源实际,紧扣文化主题,形成了许多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档案编研成果,全省年均编纂档案汇编成果超千余种,举办档案展览超过200个。这些编研成果主题丰富,形式多样,从档案视角展示出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已经成为一张张宣传湖湘文化的名片。二是着力传承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我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同时,也是红色档案资源大省。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人的初心、真理就蕴含在这些档案之中。开发好红色档案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省档案馆先后在重要节点举办了《雷锋家乡学雷锋——湖南省学雷锋活动50周年档案展》《长征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地铁纪念展》《血战三湘卫山河——纪念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档案展》《光辉的足迹—喜迎“十九大”中共湖南省委档案图片展》等重要展览,编辑出版了《湖南省红色档案馆馆藏精萃》《纪念中共湖南省委九十五周年档案史料开发》《红军长征史料汇编·湖南篇》等,全省已经完成国家项目《抗战档案汇编》系列7本书的编纂等。三是致力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组织开展了全省首届档案文献遗产评选,向社会公布了包括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里耶秦简等在内的湖南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一批)。积极争取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我省的江永女书、湘鄂赣省工农兵银行发行的货币票等已经入选。正在积极推进湖南简牍档案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名录》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工作,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些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更好地抢救保护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这些文献遗产的价值在世界范围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推动国际社会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主持人:当前,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档案的文化价值最终也要体现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档案文化需求上。那么,档案部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

  胡振荣:我们坚持把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质量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以档案馆基地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湖南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中学生课外活动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等教育实践基地功能,主动打开馆门,开展了众多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档案馆在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展展现。一是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服务,近年来,每年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接待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查询都超100万人次,调卷300万卷,特别是取消了利用收费,每年为利用者减轻负担1000万元以上。二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教育中,面向社会策划组织一系列档案展览和活动,档案馆成为党员接受教育的热点阵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纷纷来档案馆举行主题党日活动。三是针对不同群体特征策划了“学习雷锋精神,争当优秀少年”“解读湖南历史,铭记党的恩情”“档案伴我成长”“ 体验档案魅力”等多种主题的档案馆开放日活动。举行“档案工匠精神”系列宣传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上百位普通群众走进档案馆现场体验“档案修复”工作。四是举办“湖湘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了知名历史学家、书法艺术家等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以档案为媒介,由专家向公众解读、传播湖湘文化的精髓。五是依托6.9国际档案日,发挥档案文化传播的品牌效应。在活动期间组织丰富的档案宣传活动,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群众宣传档案工作、传播优秀文化已成为常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胡顺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