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站在全省有色金属行业管理部门的角度,请问您对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宁建业:我个人认为,当前我省有色金属行业迫切需要树立一种“大有色”的观念,积极引导大家正确认识部分有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善于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待有色产业。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行业主管部门要善于科学引导,企业要创新发展思路。特别是对一些省内的国有大型企业,需要跳出单位利益的圈圈,从全省工业发展的大局去思考,优化产业布局,盘活有色资源,增强企业活力。在这里,我就以株洲冶炼集团(以下简称株冶)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株冶是湖南有色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是中国铅锌冶炼行业的龙头企业,对中国乃至世界铅锌工业影响深远。工厂始建于1956年,当时设计产能为年产15万吨铅锌。曾是亚洲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企业。目前产能达到了65万吨,但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经济效益较差、发展活力不强,成为了“有规模无效益”的企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保住“株冶”这一品牌和名片?必须坚持有利于湖南经济发展、保护业主利益、增强企业后劲、职工生活更好的原则,服从湖南省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大局,结合湖南有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实施就地转型、改造、升级。
主持人:那以株冶为代表的湖南有色行业想要更好地实现升级改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宁建业:具体分五步实施“一控二分三改四建”战略,即:通过立即限制产量,当年控制污染;推行改组、改革、改造,加强企业管理,使株冶就地转型升级,两年实现脱困;在三年内,分步、分散、低成本转移产能,彻底消除污染;以三到五年,完成所有战略目标,并建成六个中心,打造成千亿新株冶。
第一步,通过改组为理顺管理机制。脱困期内落实株冶集团特大企业自主权,解决株冶目前只是五矿集团的孙公司而决策周期较长,难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抢占先机的问题,推动企业自主决策、科学决策、及时决策。
第二步,以年产能30万吨为目标,就地迅速削减产能、消化控制污染。
第三步,主动推进改革,就地脱困。财务成本过高,是株冶当前主要亏损源。据测算,将株冶现有银行贷款46亿元在脱困期间实行挂帐停息,每年可减少约3亿元的财务成本。企业停开工艺不成熟的直浸系统,铅锌年产量下降至30万吨以内,企业从业人员减少50%,离岗人员在脱困期内,享受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安置,企业每年降低直接成本2亿元左右。协调落实直供电政策,按30万吨年产量计算,年用电量约为12亿度,电费成本下降1.5亿元左右。再加上按照“严细实恒”原则加强企业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用人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收入与效益增量挂钩,减少管理费用1.5亿元左右。此四项,共计可为企业带来盈利8亿元,消化现有每年实际亏损额6亿元,实现盈利。
第四步,通过市场作,低成本转移产能。整合现有矿区冶炼企业,将株冶现有产能,分散成3-5个项目,分步转移到郴州的永兴、桂阳和湘西的花垣、泸溪等地,实现铅锌冶炼在不增加污染的情况下转移到矿区。转移时,利用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的政策,将这些地方已有但开工不足的产能项目进行评估、注入,利用株冶上市公司平台增发,募集30-60亿元资金,投入到还清历史欠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中。
第五步,改造升级株冶现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特别是“株冶”这一国际知名品牌资源,实施“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打造“六个中心”,形成新的增长极。“六个中心”分别是:铅锌和稀有、稀贵、稀散金属提取示范中心,高性能铅酸储能电池深加工及循环再生资源示范中心,有色金属冶金工艺、装备、产品研发制造中心,有色金属及其延伸产品集散、产权交易及融资中心,有色产品物流、仓储一体化的配送中心,有色行业标准化检测、检验和标准起草发布中心。形成助推企业以及整个湖南有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可力争在3年内消除污染,5年形成以有色生产性服务业为重要内容的新的千亿企业集团。
以上就株冶的这些看法,是个人的一些思考,仅供参考。
总的来说,湖南有色产业曾经在世界享有盛名,现在全国名列前芧,将来会发展更好。只要准确把握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律,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我们有信心在“十三五”末实现打造万亿有色产业的战略目标。衷心感谢大家对我们有色产业的关注,同时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有色产业的发展,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共同努力。
主持人:好的,感谢宁局长的精心解答。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只能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再次谢谢宁局长,也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