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取得的成绩;
2.株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采取的主要措施;
3.株洲市下一步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的主要工作。
株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取得的成绩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和株洲市人民政府网站联合推出的“嘉宾访谈”栏目,我是本次节目的主持人。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朝晖,何朝晖同志将就株洲市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与大家在线交流。
何朝晖: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主持人:我也代表广大网民欢迎您做客直播间。请问,作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一极,近来年株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何朝晖:近年来,株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致力打造创新资源聚集、创新成果丰富、创新活力迸发的“中国动力谷”,取得了良好成效。近三年,我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是全省平均值的近2倍。获得国家科技奖6项,省科技奖励46项,第18届中国专利金奖2项;新增国家、省级研发平台54家,新成立国家、省级创新技术战略联盟6个,新建成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等众创空间21家,新组建轨道交通产业等5支80多亿元的投资基金。今年,全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预计为2.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超过15%。总体上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工作机制越来越健全,辐射带动效应越来越显现。
株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持人:数据最有说服力,我们看到了株洲近年来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何朝晖:谢谢!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不放松,我们自己跟自己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跟兄弟市州和发达城市比,特别是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我们做出新的更大的努力。
主持人:您谦虚了。请您给网友介绍株洲在抓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采取了哪些主要的措施?
何朝晖:我们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主持人:请您给广大网友做个具体的介绍。
何朝晖:好的。首先,是坚持“大保障”,优化创新环境。以完善政策为抓手,优化环境为关键,始终把创新驱动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制定实施“创新10条”、“双创8条”“人才优先发展30条”等政策措施,全面实行科技人才、创新平台、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五张需求清单”,清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创新创业的“痛点”和科技服务的“盲点”。深化财税、金融、产权保护、收入分配等相关领域改革,率先在全省推行“科技创新券”制度,启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试点,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中国动力谷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科技银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开通全省第一家市州股权交易分所,集聚了创新要素,激发了创新活力。同时,加大奖励扶持,建立了包括“科技杰出贡献奖”、“创新奖”、“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奖”、“科技领军人才奖”在内的奖励体系。
主持人:这是从政策层面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何朝晖:是的。其次,是构建“大体系”,促进全链条创新。按照“1+N”的布局模式,建成众创空间21家,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13家,其中轨道交通专业化众创空间成功进入国家首批示范专业化众创空间。投资200亿元建设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建成炎帝创客中心等一批众创空间,健全“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企业孵化链条。全市技术创新平台总数达198家,其中国家级27家,省级104家。建立各类创新基地93家,其中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组建“株洲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公司”,搭建集科技成果对接、知识产权交易、仪器设备共享、科技金融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科技服务。设立株洲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建设“技术成果产权交易所”,获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30亿元。启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服务试点工作,湖南工业大学等10家试点单位率先纳入开放共享,有效提升了公共技术服务能力。组建株洲市智汇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11家国家知识产权运营示范机构之一。筹建国家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两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园区为载体的“3+1”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建立研发平台、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方式,全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IGBT国家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
主持人:也就是说株洲在努力探索建立全链条创新体系。
何朝晖:是的,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第三,是紧盯“大产业”,打造制造强市。我们立足轨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中国动力谷”,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国家层面重视,今年6月在《人民日报》头版重点推介。开展“株洲市百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吸引市内外优秀科技成果来株洲转化实施。轨道交通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株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地;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产品占国内市场的90%;新能源汽车产值150亿元,近1万台新能源客车在全国20多个省市运行。智能快运系统(ART)顺利实现在实际道路上的示范运用,成为跨界创新的典范;全球首款12米智能驾驶客车已于8月进行公开演示,现在样车正在进行道路运行试验;IGBT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电动汽车领域,产品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自主可控计算机所有芯片部件实现国产,其生产线被列为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实行“十百千”工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高新技术企业213家(年底预计可达260家),其中全市产值过亿元高新企业达73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16家,过100亿元企业6家。抢抓“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全市140多家企业与国外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株洲企业兼并欧美国家企业13家,建立多个海外研发生产基地,突破和掌握了深海机器人、3D打印、水墨印刷等一批核心技术,株洲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出口全球四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频频闪耀株洲制造、株洲智造的身影。
主持人:是的,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株洲企业的身影闪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何朝晖:我们已经与6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贸易往来。我们第四个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营造招才引智“大环境”,汇集优秀人才。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为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实施“万名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计划”,让人才近悦远来。全市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20余万人的人才队伍汇聚成为全省首屈一指的企业创新资源。培育了以3名企业院士为首的国家级高端人才433人,建立了人才培养信息库,确定了289名市核心专家,评选了领军人才62名。市政府聘请了5名科技顾问,确定了清华、北航、哈工大、南理工等多所高校技术转移专家来株洲挂职。建立动力产业专家人才库,涵盖三大动力产业及三大新兴产业共计105位专家。在全省率先成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建成6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了7名外地院士和一大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来株洲创业。桂卫华、宋君强等10位院士在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设立院士工作点,聘请62位国家“863”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专家为中国动力谷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了专家院士行、博士教授与企业结对子计划、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活动,向基层、企业下派科技特派员共7批200余人次。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9.28件,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株洲市下一步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的主要工作
主持人:请您给我们介绍株洲市下一步在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有哪些重点的工作?
何朝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系统地谋划好,持续发力落实好。为此,我市正在起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是株洲市今后三年的行动纲领?
何朝晖:是的。我们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也就是再用三年时间,推动自创区“三区一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建设取得新的显著进展。我们还明确了相差的具体指标:一是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新引进高端创新团队35个以上,其中国际顶尖创新团队3个;扶持新型研发机构20个;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实现专利权质押融资额度年均增长30%。二是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发挥政府投入的引领和撬动作用,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5%。三是创新绩效显著提高。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500亿元,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2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主持人:未来三年里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
何朝晖:我们主要在构建五个体系上去进一步发力。一是夯实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主要是努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领军企业向全球创新链、价值链上游攀升,支持领军企业实施“品质、品牌”战略。二是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三大动力产业,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三是筑牢适应创新需求的人才支撑体系。大力实施“万名人才计划”,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配件、通用航空、电力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引进和培养一批掌握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端人才。四是强化保障创新的管理工作体系。切实加大创新投入。设立国家、省、市共同参与的株洲·中国动力谷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及项目引进、园区开发、产业扶持。积极对接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基金,成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株洲·中国动力谷银行和株洲·中国动力谷发展基金。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各项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统筹用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创业扶持、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服务购买、政策补贴等。五是完善推动“双创”的公共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依托株洲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公司,搭建知识产权运营、技术转移、法律援助、投融资服务、创业辅导、创新企业孵化器、创新企业加速器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服务机构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等。
主持人:通过您的描绘,我们看到了株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的美好蓝图,祝福株洲的明天更加美好!
何朝晖: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非常感谢何朝晖副市长耐心详细、精彩给力的回答。在这里,我代表栏目组和广大网友,对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做客直播间,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下次节目再会!
游客
株洲现在对应届生落户创业有什么优惠政策吗?
2017-11-30 17:11:00
网友
株洲下一步会有哪些发展重点?
2017-11-30 17:12:00
外地的株洲人
市长您好,株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有哪些比较亮眼的成绩,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2017-11-30 17:30:00
游客
株洲在抓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有些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吗?
2017-11-30 17:31:00
路人甲
株洲现在在长株潭中心城市群建设中是个什么样的定位?主要产业有哪些?
2017-11-30 1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