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以来,湖南围绕加快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湖南篇章和奋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绘就一幅让生活更美好、让经济更活跃的出行新图景。
11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交通运输厅专场)。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扬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湖南累计完成公路水路投资53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54%。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成型。
公路通千家万户,乘高铁走南闯北
今年9月29日,国庆中秋假期前夕,湖南再传好消息:G5515张南高速张家界桑植至湘西州龙山段(简称桑龙高速)、G59呼北高速常德炉红山(湘鄂界)至张家界慈利段(简称炉慈高速)通车。
桑龙高速通车后,桑植至龙山通行时间由原来2.5小时压缩至40分钟,为武陵山腹地打通了一条“资源快车道”;炉慈高速通车后,宜昌至张家界通行时间缩短至2.5小时,湘鄂两省的沟通交流更加便捷。
这是湖南8642公里高速公路传来的最新喜讯。“十四五”以来,湖南锚定“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为三湘大地注入流动活力。如今,31个高速出省通道让跨省出行轻松便捷,“七纵七横”主骨架网让省内出行省心畅通。
与此同时,普通国省道也按下建设“加速度”键:总里程达3.1万公里、位列全国第四,实现所有县市区及重要乡镇全覆盖。
农家门口的路也发生巨大改变。湖南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万公里,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5.6万公里、安防工程5.1万公里,提前4年完成入库农村公路安防设施“扫尾清零”。连接城乡、服务民生、激活乡村,从雪峰天险到十八洞绝壁,农村公路通达千家万户,变为网红风景路、产业致富路、温暖回乡路,一批“最美农村路”成为展示湖南形象的新窗口。
从长沙出发,1.5小时到武汉、2小时到广州、4小时到上海,湖南“通勤圈”越来越大。如今,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6079公里、位列全国第十,其中高铁里程2501公里、位列全国第五,实现“市市通高铁”和省内高铁成环运行,轨道上的湖南成就着探亲、上学、商务、旅游等客流“又稳又快”的幸福。
水陆并进,物“节”其流
运输时效从72小时压缩到16小时,醴陵至盐田港线路通过“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为“湘瓷”出海提供强力支撑;跨境运输效率提升40%以上,中老班列、湘粤非通道同步推行“一单制”,从粮食、服饰、小商品等品类,拓展到适箱运输的小汽车、工程机械、陶瓷等大型制造业产品和艺术品,加速驶向远方……
“十四五”以来,湖南积极探索推动物流降本增效的有效举措,物畅其流的同时,做到物“节”其流——既快又便宜。
发布会介绍,湖南不断发挥水运的低成本优势,交出亮眼的水运成绩单:预计到今年底,全省航道通航总里程达1.2万公里、位列全国第三,千吨级及以上航道达1276公里,湘江千吨级航道即将全线贯通,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我省内河“通江达海”的梦想照进现实。
与此同时,岳阳港虞公港区等一批重点港口建成运营,千吨级以上泊位达179个,基本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高等级航道为骨架、城陵矶港为枢纽的现代内河航运体系。
基于水运网、公路网、铁路网等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湖南多式联运也进入“快行道”。当前,湖南已开通12条多式联运线路,岳阳港的货物可直达长三角、粤港澳,还能通达海外,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运输成本。
“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实现‘十连降’,从2015年的17.5%降至2024年的14%,连续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刘扬在发布会上介绍。
大件货物通江达海,小件货物进到家门口。山间的腊肉土产、时鲜果蔬,城里的智能家电、品牌好物,也翻山越岭实现都市与山乡的“双向奔赴”。“十四五”期间,湖南推行“客货邮融合”,让快递坐着公交车进村,实现物流网点乡镇全覆盖、建制村覆盖率达95%,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已100%通快递。
发布会透露,下一步,湖南将聚焦“降本、提质、增效”目标,推动多式联运实现新跨越。包括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推动“一单制”向集装箱、冷链等重点货类全面覆盖,加密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联运通道,进一步完善城乡末端网络,深化“客货邮融合”,推动农村物流成本再降10%等。
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杨发布新闻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广君回答记者提问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恒回答记者提问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任成志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覃攀贵主持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