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第八届洞庭湖(岳阳)国际观鸟节暨首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论坛将于12月11日-13日在我省岳阳市举办。受组委会的委托,下面,我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湿地是地球之肾,鸟类是湿地的精灵。保护湿地和鸟类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在湿地和鸟类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省委省政府颁布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制定了一系列强化湿地和鸟类保护的政策措施。省人大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使我省湿地保护有法可依。省政府下发了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的通知,并将湿地和鸟类保护作为对市州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湖南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禁止猎捕野生鸟类的公告,设置了为期5年的禁猎期;建立了3处国际重要湿地和12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及49处国家湿地公园,设置了20个省级候鸟保护站;建立了全省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和征占用湿地审批、候鸟保护跨区域联防和重点地段重点时节全天候值守等工作制度;依托湿地日、爱鸟周、观鸟节等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湿地保护执法检查和“天剑”、“雷霆”等候鸟保护专项行动。通过以上措施,全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全省湿地保护率提高到70%,过去大规模猎捕候鸟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洞庭湖是湖南的母亲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国际鸟类重要的越冬地,在全球生物圈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每年冬季,都会有300多种、十多万羽候鸟在洞庭湖云集,白鹤、白鹳、灰鹤、小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在此随处可见。为保护洞庭湖湿地和来此越冬的候鸟,早在1982年,我们就建立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2002年12月,省林业厅和岳阳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了观鸟节,这是我国大陆举办的首个观鸟节,至今已举办了7届。每届观鸟节期间,都举办了以“生态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论坛,为各级政府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GEF)、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际组织对观鸟节高度重视、全程参与,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候鸟保护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70余支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队参加了观鸟比赛,有近100万人(次)参与了观鸟节的活动。如今,洞庭湖观鸟节成为了我省乃至我国生态文化节庆活动中的一个响亮品牌。2007年,岳阳市因此荣膺了“中国观鸟之都”的殊荣。
今年,经国家林业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湖南省林业厅和岳阳市人民政府继续联合举办第八届洞庭湖(岳阳)国际观鸟节,并同时举办首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论坛,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全民爱鸟护鸟和保护湿地的生态意识,凸显洞庭湖湿地的国际重要性,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绿色湖南建设。
本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以“绿色化引领未来”为主题,将举办洞庭湖国际观鸟赛、生态旅游产品展览、我国首部湿地题材的电影《飞向洞庭》开机仪式、生态书画摄影展、自行车队环湖宣传、志愿者“为鸟而行”、候鸟保护主题送戏下乡等主题活动。届时将有1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50家左右的媒体,以及国内外25个观鸟机构、51个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代表、20多个行业的观摩人员光临,将有5万个家庭收到湿地保护科普读物,20万左右的民众通过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和电视、网络等方式感受到洞庭湖冬季候鸟飞翔的盛况。首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论坛将围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绿色发展,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提供指导参考。
“雁落平沙,鹤舞洞庭,最美江南观鸟时”。各位记者朋友,我们衷心的感谢你们对鸟类和湿地保护事业的关注和付出,真诚地欢迎你们冬季到洞庭去观鸟和旅游,真切地期望你们“妙笔生花”更全面深入的宣传洞庭湖观鸟节,以进一步扩大洞庭湖观鸟节的社会影响,提高全社会爱鸟护鸟、保护湿地的自觉性。让我们携手努力,构建“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的和谐美景,为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建设绿色湖南、美丽中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实录:
提问:吴厅长你好,我是湖南日报的记者,湖南是我国候鸟迁飞的主要通道。以前,我省各地都有打鸟的习俗。请问,近年来我省在鸟类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吴剑波:湖南属于我国候鸟南北迁飞的主要通道省份之一,是国际候鸟迁徙的重要路线。每年春季的3-4月份和秋季的9-10月份,候鸟在湖南境内迁飞的路线主要沿雪峰山脉、罗霄山脉、南岭山脉三条线路南北行进,俗称“千年鸟道”。每年在湖南过境的候鸟超过200万只,其中越冬过夏的侯鸟有近100万只,这些候鸟对维持着自然生态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在我省不少鸟类迁飞停歇地历史上有着打鸟的陋习,有的地名甚至就叫“打鸟坳”。对此,以前有媒体就部分地方打鸟现象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加强对迁飞候鸟的保护,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的要求,我省在加强鸟类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鸟类保护体系。完善了鸟类保护的法律法规。2010年发布了《关于禁止猎捕野生鸟类的通告》,明确2010年10月至2015年12月为湖南禁鸟期。从2008年开始,投入巨资资金建成了以鸟类保护为重点的52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专门负责对候鸟的观测和疫情的控制。设置了120个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二是加强鸟类保护宣传教育。近5年来,全省共投入宣传经费800多万元,发布多种报道2000多条,组织50多万人参加宣传活动,提升了社会公众爱鸟护鸟的意识。
三是加大鸟类保护和对违法猎鸟行为的打击力度。每年候鸟迁飞季节的9月至10月,省厅都提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州、县市区提前做好各项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候鸟迁飞通道保护。近5年来,全省森林公安机关共办理涉及野生动物的刑事案件353起,其中涉鸟案件92起,抓获涉鸟作案人员650人,刑事拘留133人,行政处罚495人。收缴猎捕工具1120件、枪支58支、运输工具49台、野生鸟类115463只,捣毁团伙17个,清查宾馆、市场、酒楼2466个,有效地遏制了破坏鸟类资源的势头。
提问:各位领导,我是潇湘晨报的记者,一个问题是关于湿地保护,洞庭湖对湿地的作用非常明显,洞庭湖的湿地保护来说,目前取得了那些成效,二是今年雨水较多,洞庭湖水位上涨,对洞庭湖候鸟的捕食是否有受到影响,谢谢。
熊炜:洞庭湖是我们的母亲湖,有60%的水面积在岳阳市,保护好洞庭湖湿地同时也是我们岳阳市委市政府的都等大事。这些年为了保护好洞庭湖生态,保护好这一块非常难得的国际重要湿地,岳阳市委市政府,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兴水利,岳阳在水利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投入了180亿的资金,对洞庭湖区的堤坝加固,开展综合整治,建设安全区等,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确保洞庭湖区在一般的情况下,不需要受到水患的困扰,实现了人水和谐。
二是治污减排,洞庭湖的一湖清水需要从源头上着手,我们在治污减排上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投入了巨大资金,实施南湖、东风湖综合整治工程,同时用五年时间把岳阳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160万立方米每天,同时我们还开展湘江流域的治理行动,将原湘江干流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全部实施了退出。
三是铁碗治乱,洞庭风雷行动,这几年我们实施的效果非常好,洞庭风雷行动主要是针对湖上所出现的乱象,大力整治,权力打击电捕鱼,非法捕捞。我们洞庭风雷行动,对提升洞庭湖综合整治的效果,维护洞庭湖生态环境的秩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也是一手抓打击,另外一方面,连续15年开展春季禁雨,每年都组织进行增值放流,对我们洞庭湖的水生态起到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四是科学管护,对洞庭湖核心保护区,大小西湖,实行了全封闭的管理,我们的管理经验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入了长江流域自然保护的十大经典案例。在湿地保护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的项目和省里的支持。已经建好了16个管理站点,配备了先进的科研监测的设备和远程视频监控的设备。从去年开始我们还开展了国家生态效益的补偿试点。在科学管护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五是形成合力,因为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各方都来努力,所以我们借用自愿者的力量,在我们洞庭湖周边,现在活跃着一支超过10万人的自愿者队伍,有着在全国受表彰的志愿者团队,我们有着大批的志愿者来为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服务,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到巡湖巡查、执行、提供信息等,对外进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都是义务进行参与。这支庞大的队伍为我们洞庭湖生态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一次要举行的观鸟节,就是我们对外进行宣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国际国内的媒体都高度关注。每年观鸟节活动,十多家国际组织,上百位专家都会来参与到活动当中,这一次的观鸟节我们有来自多个国家的20多个观鸟的队伍,直接参与,我想通过观鸟节形成媒体聚焦的焦点,这样对整个洞庭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通过五个方面,多措并举,洞庭湖的水生态水环境,都有一个很好的局面。在下一步我们还需要针对目前管护当中出现的短腿,从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完善法规,国家把立法权下放到市一级人大,我们有这个设想要为洞庭湖保护拟法,建立长效机制来努力,把水生态,水环境,特别是湿地保护写得更好。
吴剑波: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今年的降雨比往年偏多,洞庭湖水位偏高,对水草省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候鸟的停息、捕食产生了一些影响,我们想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监测,原来在洞庭湖周边的候鸟停留多的地区,建设了一些捕食基地。一旦给老百姓造成损失,我们起动生态补偿机制,适当给老百姓一点补偿。二是情况发展必要,可以采取认为参与,增加投食。三是要建立一种协调的机制,能不能跟长江委跟三峡取得联系,建立一种机制,保证发电需要,保证用水,建立一种调控的机制。如果这个工程,我们水利调控,能够在保证发电保证生态用水的需求,我们今后密切关注水情的变化,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谢谢你的提问。
提问:谢谢主持人,我是香港商报的记者,吴厅长,你在发布词中,将举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论坛,本届论坛的主持是什么,为什么跟国际观鸟节一起举办。
熊炜:谢谢这位记者,岳阳前面已经举办了七届观鸟节,今年是第八届,在每一年的观鸟节上,我们都同时配套举行一系列的活动,这一次的洞庭湖的绿色生态论坛,也就是为了要丰富观鸟节的内容,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引起高层对洞庭湖生态保护更进一步的关注,所以我们这一次发展论坛的主题,就是搭建交流的平台,探索发展的路径,传播大幅的文化和建设生态的文明。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办,我们觉得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活动主旨相同。举办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是以节会为平台,呼吁、影响、强化洞庭湖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一步推动洞庭湖地区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举办洞庭湖绿色发展论坛,是岳阳诚邀关心、关注、支持洞庭湖发展的中央、省里有关部门领导、经济专家、水工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并与沿湖的常德、益阳和湖北的荆州一起,共同探讨洞庭湖地区绿色发展,共同商讨洞庭湖的综合治理。两者都是生态绿色发展,都是相互关联的。
二是契合发展实际。我们要落实好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怎样把绿色这篇文章做活做好做出实效,这是岳阳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次观鸟节借这次机会,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一次论坛办的举止上,与观鸟节的内涵是一样的,同时也符合岳阳现在所提出的“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发展战略
三是丰富节会内容。包括环湖的自行车赛,包括自驾游等,这次论坛也是为了观鸟节增加厚度,在观鸟的同时还能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做一些深入的探讨,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成效。在2007年,借观鸟节的机会,20多个国家的1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上还发表了湿地保护主流化的《洞庭湖宣言》,为洞庭湖生态保护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次论坛在观鸟上进行提升,使生态保护得到更多的关注,取得更好的效果。这就是观鸟节和论坛举办的意义所在谢谢。
提问:谢谢主持人,大公报驻湖南的记者,最近发生大学生偷猎的案件,引起了舆论的热议,想问这次湖南举办观鸟节,可以说是从反面来论证珍惜鸟类的适当性,恰逢其时,您对观鸟节的举办,有什么评价和期待,谢谢。
郭立新:非常感谢大公报的记者。我也想在这里跟大家探讨一下保护动物的方式,今天就谈观鸟。这种观鸟活动满足了人们亲自大自然的与生俱来的渴望,同时也让我们找到了一种远离城市的喧嚣,让自己生活更加美好的健康方式,经过这么多年的观鸟,我个人的体会,观鸟是一种学习,人们像大自然学习的方式,而且这种学习是了乐此不疲,积极主动的,而且健康。不仅愉悦了身心,让生活更加美好。观鸟还是一种教育,观鸟大军已经成为保护大军,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观鸟还是科研,大量的观鸟者帮我们看到了很多新鸟种,为我们鸟类基础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还是一种生态文明,让我们生态文明更加贴近生活,我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保护意识,在观鸟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经常说,一个地方是否古老,就看你古树有多少,一个地方看生态好不好,就看野鸟有多少。你有很多钱,你可以请来很多名人,但是你那生态不好,鸟是请不来的。鸟已经是衡量这个地区的人与自然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观鸟活动是一个吸引公众,参与保护事业,能够让他了解保护事业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观鸟活动,从改革开放以来,从2002年开始,就进入了岳阳,而且岳阳举办了全国第一次观鸟节活动,一直到现在,这里面有省政府,有岳阳市政府有洞庭湖还有这么多自愿者、保护工作者的大量努力,把活动坚持下来,打造了中国观鸟之都。我们主要参与两大参与两大观鸟赛事,南有洞庭湖,北有北戴河,而且洞庭湖的引领作用在全国是不可小视的。很多观鸟的人,还带领人很多人走进大自然的剧场,很多人是洞庭湖开始的,一生割舍不了的观鸟活动。洞庭湖观鸟,是我们非常积极的,乐意的,还动员媒体来参加的非常好的活动。东洞庭湖观鸟节的重大意义,就在于,他是公众的,参与公众文化的大舞台,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他的欢乐。我们作为举办者,其实心中有很多的期许,我们希望通过观鸟节让更多的人听从他心灵的召唤,走进大自然。我们希望这次观鸟出现新的鸟种,展现岳阳良好的生态,更加期许岳阳市东洞庭湖山更绿,鸟更多,人们生活更加幸福。
主背景
主持人
发布人
省林业厅副巡视员吴剑波发布新闻
岳阳市政府副市长熊炜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总工程师郭立新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