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16年中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湖湘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我代表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物局和本次活动的组委会,向莅临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注、支持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已经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全票通过,将于2016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省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政策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是一个令人鼓舞、值得铭记的“大事件”,标志着我省的非遗保护工作从此步入了法治引领的新时代。《实施办法》将上位法的规定和我省非遗工作实际密切结合,明确了各级政府要将非遗保护、保存工作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细化了境外组织和个人调查的申请流程;建立了非遗项目、传承人的退出机制等,形成了科学合理、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法治非遗建设模式,有利于凝聚全民共识、推动非遗事业发展、促进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
湖南省是个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都很丰富。目前,全省已查明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2306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18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62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处。国家大遗址7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3处,中国传统村落91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34家,登录在册国有馆藏可移动文物100余万件(套)。同时,我省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3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18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6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02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47人。
我省率先于全国提出文物大保护、大利用理念;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四结合”的大融合理念;积极践行以园区的理念保护文化遗产;创造了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新途径、新模式;务实高效主导开展了“中国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一大批非遗保护中心、展览馆、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在全省各地纷纷涌现,非遗更加频繁地走进演出、走进校园、走进市场,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也加入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大事业中来。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五周年,也是《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出台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新要求,大力宣传国家和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升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振兴湖湘传统工艺,努力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我厅与省文物局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的“2016年中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湖湘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
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策划与筹备,我省2016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下面,我就省文化厅和省文物局将举办的一系列活动等向各位作简单的介绍。
今年的活动共分为四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欢乐之夜 ——全民体验非遗游园会”
湖湘文化遗产月期间,我们将在湖南省文化馆打造一个“全民非遗乐园”。6月11日晚上8点到10点,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在现场亲身体验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拦门酒、苗族鼓舞、城步吊龙、侗族芦笙、新化山歌、常德丝弦等非遗项目,甚至可以现场品尝侗族的千人合拢宴,和少数民族的朋友一道跳起土家族摆手舞。此外,我们还在湖南省文化馆的群星剧场安排了花鼓戏、湘剧、昆曲等传统戏剧展演;设置了陶艺茶艺展区,零距离展示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黑茶制作技艺悠久与精湛;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也会延长开放时间,供广大观众参观、了解。
这次活动的亮点之一——“千人合拢宴”将首次使用“互联网+概念”。所有想要品尝美食、体验非遗的朋友,都可通过“湖南非遗”的微信平台线上报名,在线上参与“非遗问卷”答题后,前500名在线正确回答相关问题并将文章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的,即可赢取二维码入场券,获得入席资格。
第二大板块:“创意之秀——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旨在将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相关的非遗元素与“互联网+”、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等新业态相融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能够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生活需要,做到既精致、又实用。5月25日-6月16日,我厅面向省内外高校、文创企业、新锐设计师等主体征集以非遗为题材的优秀设计作品,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并藉此选出一批优秀的设计作品;6月11日-6月17日,湖南省文化馆的艺术长廊将会安排一场“湖南非遗织绣艺术展”,展出湘绣、土家族织锦、侗锦织造技艺、花瑶挑花、土家刺绣、大布江拼布绣等非遗作品,各个项目的传承人也会来到现场,展示、传授相关技艺,促进传承人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在6月16日晚上,我们将重点在湖南音乐厅打造一台形式新颖、精彩纷呈的非遗创意T台秀,让大家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别样风情。在这里,请允许我卖个关子,暂时将活动细节保密,不到现场得不到答案哦(笑)。此外,在整个“创意之秀”活动期间,广大民众前期可以通过“湖南非遗”等平台了解到征集到的非遗文创作品,亲身参与投票、转发等活动,赢取现场观摩“非遗创意T台秀”的机会。T台秀还将进行网络现场直播,参与者可以在观看的同时在线了解相关服饰和衍生品的详细资料、创意来源、非遗元素与背景等信息,并参与点赞、转发、购买。线上与线下、作品与走秀、传统与时尚,构建起一条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桥梁,促使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在新时期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大板块:“薪火之传——传统戏曲传承展演”
重点围绕传统戏剧当中“传”与“承”的关系,主打四个子活动,使传统戏剧老有所“传”,新有所“承”。一是湖南八大传统戏剧集中展演。从6月10日至6月12日,我厅将组织湖南木偶皮影戏、昆剧、花鼓戏、湘剧、京剧、巴陵戏、祁剧、汉剧等八大剧种和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传承人齐聚长沙,在花鼓大舞台进行集中展演,师父与徒弟同饰一角或同台演出,以示传统戏剧新老交替、传承不绝。二是传统戏剧进校园。5月26日至6月底,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将在长沙砂子塘泰禹小学等学校开展10场进校园展演,使使广大小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三是戏剧动漫进校园。5月底至6月底,我厅将组织湖南省九天星传统戏曲文化传习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多场戏剧动漫进校园活动。展演的戏剧动漫作品以传统戏剧为动画题材,在尊重原剧的基础上把传统戏剧与动漫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有奖问答、传承体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兴趣。四是寻找小小戏剧传承人。从5月25日至6月16日,活动组委会将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小小戏剧传承人”选拔活动,通过比赛选拔思想品德优异、形象气质出众、传承热情高昂的小朋友成为小小传承人代表,帮助他们寻找湖湘传统戏剧名师,以孩子的视角寻找非遗传承大师并拜师学艺,化戏剧传承的被动接受为主动传承。
第四大板块:“文物之活——传播文物价值、践行园区保护理念”
一是“讲文物故事 知家乡历史”——首届湖南文物价值解读与传播大赛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将于6月6日在红网演播大厅举行。大赛为期半年,面向广大民众,对全省各级已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征集优秀的解说词。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介,让广大民众主动参与,挖掘文物的价值内涵,解读和传播家乡的文化遗产。 二是6月7日,将在常德澧县举行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五好”园区授牌仪式。公园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头山遗址而修建,是国家级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它的建成开园,是湖南省践行园区理念保护文化遗产的生动实践。若干当地非遗项目将在现场展演,烘托气氛,让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三是6月6日-8日,将在城头山举办数字技术与古文化遗址2016年文化遗产智慧保护论坛。论坛将创新“文物+科技”,让文物可感可观可触,鲜活生动起来。四是举办 “丹青绘遗产—走进通道侗寨大学生写生大赛”颁奖及优秀作品展览活动。“丹青绘遗产”这个活动,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吸引了近20所省内外重点艺术院校,超过3000名省内外大学生走进通道侗寨,感受通道浓郁的侗族文化风俗,以手中彩笔描绘通道侗寨极富民族特色的建筑、民风民俗。6月中旬举行的颁奖及展览活动将为大赛划上完美的句号。
整体来说,今年的“2016年中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湖湘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贴近现代生活”,从当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出发,变浅层次的“观看”为深层次的“体验”,拉近非遗与生活的关系,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感知非遗、认识非遗、热爱非遗,切实增加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让越来越多的人来自觉保护非遗、传承非遗。此次系列活动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更加”上:
一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一改往年以单个的大型展演为主的活动模式,将活动分为“欢乐之夜”、“创意之秀”、“薪火之传”、“文物之活”四大板块。每个子版块还精心设计了若干子活动,包括了文物和非遗当中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等内容。整个活动有传统、有创新、有体验、有互动,活动内容“诚意满满、分量十足”。
二是惠民程度更加提高。从活动形式安排上,更加符合社会大众的接受方式和审美特点,使广大老百姓能够喜闻乐见,提高活动的参与度。除省会长沙和常德澧县的主体活动只玩,我们还在全省各地安排了别具特色“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如长沙市的“浏阳河上看非遗——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岳阳市的“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畔端午习俗邀请展”,益阳市的“留住乡愁——益阳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常德市的“非遗越活越鲜活”系列活动,湘西州的“古韵绵长”文化遗产日主题展演系列活动,怀化市的首届非遗摄影大赛暨“我身边的非遗故事”征文活动,以及新华网和绿地集团联手打造的“绿地公益心 湖湘文化季”活动等等“,全省上下“多方参与、多面呈现、多点开花”,基本上实现市市有亮点、县县有活动、处处有遗产,全省各地的人民群众都能够无差别地享受这道“湖湘文化遗产月”的文化盛宴。我们将会把这些活动信息公布出来,供大家了解、关注。
三是时代特色更加突出。所有活动版块均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首次引入了网上展示、网上报名、二维码入场券、微信直播等技术,使此次活动更有传播力和影响力。只要关注“文化湖南”和“湖南非遗”的微信公众号,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和畅通的网络,就能将“湖湘文化遗产月”的相关信息一网打尽。通过互联网,“文化遗产”真正和现代生活实现了无缝对接。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我们期盼各位领导莅临指导工作,诚邀新闻界的朋友们前来观摩、采访、报道,欢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朋友前来参加“2016年中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湖湘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我们将竭尽全力把这次活动办好、办精、办出特色,为全省人民献上一道丰盛的文化盛宴,并以此为契机,促进文化遗产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首个“湖湘文化遗产月”的影响之下,湖南的文化遗产一定会更好地走进生活、走出品牌、走向世界,必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脱贫和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发力作为,为实现中国梦湖南篇章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希望各位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起来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齐心协力让湖湘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融入生活,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努力。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主背景
主持人
发布人
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发布新闻
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帆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网信办副主任伍贤运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