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芳菲: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易继红先生向大家介绍湖南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专项行动的情况。今天发布会时间很短,我们控制在20分钟之内,首先请易厅长发布新闻。
易继红: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非常高兴同大家见面。首先,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代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湖南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专项行动的有关情况向各位做个介绍。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是城镇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是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削减10%的约束性指标,并将这一指标分解到各省市;同年12月,我省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我省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滞后。截至2008年底,全省仅有17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37.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大部分生活垃圾经收集清运后,未经无害化处理简单露天堆放,缺乏必要的卫生防护条件和防疫措施,污水横流、恶臭扑鼻、蚊蝇滋生,垃圾中的有害成分经风化、雨雪冲刷浸泡及地表径流的侵蚀,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严重,恶化周边人民群众生活和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环境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水平。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对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呈加剧趋势,城镇生活垃圾污染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严峻的形势,省政府于2009年3月印发了《湖南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方案》,以此为标志,“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专项行动”正式拉开序幕。根据《方案》,全省计划投入61亿元,建成102个垃圾处理设施项目,新增日处理能力2.61万吨,实现全省县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
从2009年3月到2012年12月,历时1300余天,计划新建的102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3亿元,新增日处理能力2.33万吨、日分选能力1000吨,日转运能力810吨。除个别项目因特殊原因暂未完工外,规划内项目均已按期完成,实现了全省县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的目标,顺利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专项行动的实施,是继省委、省政府实施城镇污水三年行动计划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通过近四年的努力,目前,全省共有112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其中4座属改造扩建项目)投入使用,覆盖29个设市城市和69个县城(含6个县级管理区),日处理能力达到4.03万吨。2012年,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年清运量达到927.11万吨,无害化处理量763.32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2.3% ,比2008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目前我省垃圾处理项目中,处理工艺呈多样化,其中,常德市、株洲市在全省率先采用焚烧发电处理工艺;嘉禾县、东安县、岳阳市君山区、南县、桃源县、湘阴县等地采用以焚烧为主的综合处理工艺,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建设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成投运,有效解决了垃圾私拉乱倒现象的发生,避免了垃圾二次落地造成的环境污染。目前,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垃圾围城现象一去不返,城镇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随意堆放的露天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摆放有序的垃圾收集容器。专项行动的实施,不仅使我省城镇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同时,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也有了可喜的转变,为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谋求更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我省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回顾这四年,成果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难,主要集中在思想统一难、资金筹措难、项目选址难。比如,百姓思想认识不到位,阻工现象严重,全省102个垃圾处理设施项目中有近85%的项目先后遭遇百姓阻工,进场和施工困难;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仅占项目概算总投资的10%;项目选址方面,岳阳、益阳、常德等地属洞庭湖区域,水源丰富、 地下水位低,永州、怀化、邵阳等部分地区属岩溶发育地质,建设难度大,工程量剧增。
为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确保专项行动顺利实施,全省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真抓实干,群策群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总结四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专项行动实施之初,省政府先后印发了《湖南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方案》和《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专门成立了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各市州、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全省上下形成了政府一把手或分管负责人亲自负责的责任体系。省政府连续3年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考核内容;省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各地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层层抓落实,倒排工期、落实责任,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工作目标。
二是政策支持到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是城镇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要民生工程。自专项行动实施以来,省政府及省直相关厅局先后出台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政策文件20个,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列为省政府重点工程,享受重点工程相关优惠政策,优先保障土地供应计划,实施限时办结制度。
三是资金落实到位。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大,我省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绝大部分县市难以独力承担,且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提高、工艺调整、征地拆迁费用激增及材料人工费用上涨等因素,导致项目建设资金缺口高达25亿元。为破解资金瓶颈,省政府及相关省直部门积极创新思路,拓宽筹资渠道,除争取中央投资外,采取配套以奖代补、打捆申请银行贷款、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其中,申请农发行贷款45.8亿元,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0.3亿元,省财政安排配套奖补资金3亿元。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BOT、TOT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民间资本15亿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四是技术指导到位。针对地方管理经验不足、技术人员专业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建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专家库,并建立健全了专家和项目单位联络机制,多次委派专家参与监督检查和深入项目现场进行指导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培训工作,提高项目单位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后期项目运营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专项行动中,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直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协调合作;市州、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推进;项目单位加班加点、加快建设;工程技术人员认真负责、主动服务,克服了重重困难,按期保质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专项行动的顺利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此,省政府将专门发文表彰。
2013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目标的关键一年,机遇与压力并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更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顺应人民群众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新期待,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为重点,继续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重点突破餐厨垃圾处理、存量垃圾治理、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焚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进一步提高建设投资效益、设施运行效率和行业服务质量,为全省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真诚希望社会各界朋友一如既往的献计献策,发表真知灼见,共同推动我省环卫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谢谢!
阳芳菲:感谢易总的介绍。大家如果带了问题过来,会后可以采访住建厅的相关负责人,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IMG_0212.JPG
主持人
发布人
发布会现场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发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