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党的十八大“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五:我省新型城镇化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

湖南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2-10-12 14:24 【字体:

  主持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是迎接十八大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我们有幸邀请到省住建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高东山先生,以及住建厅城乡规划处处长易小林先生跟大家介绍情况,今天发布的主要内容是由住建厅介绍党的十七大以来,我省新型城镇化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首先请高厅长发布新闻。

  高东山: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上午好,非常高兴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新闻界的朋友对湖南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党的十七大以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作个介绍:

  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

  党的十七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湖南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省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城镇体系结构日趋完善,城市群示范作用更加明显,"两型社会"建设进展顺利,城镇综合承载力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以来,特别是2010年,省委省政府把新型城镇化纳入"四化两型"战略以来,我省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呈快速增长态势。到2011年,全省城镇化水平增长至45.1%,比2007年提高4.65个百分点。

  (二)城镇体系结构日趋完善。2011年底,全省有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1个,50-100万人的大城市由2005年的6个增加至9个,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由6个增加为7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由16个减少至12个,县以下建制镇979个。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三)城市群示范作用更加明显。随着加快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战略的实施,城镇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环长株潭城市群迅速成长和壮大,成为我省对外参与竞争,对内引领区域发展的战略要地。2011年,长株潭城市群与环长株潭城市群分别以全省13.27%与45.57%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省约30%与65%的城镇人口、创造了约42.4%和78.5%的地区生产总值,吸引了58.7%和78.7%的外来投资,在带动全省、辐射中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两型社会"建设进展顺利。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各级各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渐入人心,城镇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61%,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0.36%;城镇工矿建设用地产出上升约30个百分点。2008年-2010年,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共投资165.9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119座、管网5139公里,新建项目个数、新增处理能力、新铺管网长度均列全国第一,成为全国第六个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省份。到201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32座,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87%,较2007年提高44.14个百分点。我省自2009年开始实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截止2011年底,已累计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91座,日处理能力达到2.5万吨,累计完成投资64亿元,预计到2012年底将实现县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2011年,县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2.92%,比2007年提高31.54个百分点。全省拥有2处世界自然遗产,5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村),7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9个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城镇综合承载力不断提高。到2011年底,全省县城以上城镇用水、燃气普及率分别达92.56%、80.64%,比2007年分别增长2.74和5.12个百分点;人均道路面积由2007年11.1平方米增至13.06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07年6.86平方米增至8.06平方米。

  保障房建设方面:

  近年来,全省住房保障部门努力探索城镇住房保障思路,创新住房保障方式,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多渠道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呈现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障范围进一步拓展。

  我省住房保障按照国家的总体安排部署,从2007年以前仅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逐步发展到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和城市、国有工矿、中央下放煤矿、国有林区、垦区等各类棚户区改造。通过廉租租房(包括租赁补贴)、经济适用住房,解决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通过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城镇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新就业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条件;通过各类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

  二是住房保障建设成绩有目共睹,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7-2011年,我省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共完成投资649.49亿元,85.06万套(其中,廉租住房竣工筹集35.35万套,经济适用住房竣工10.82万套,公共租赁住房竣工6.47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建设安置住房32.6万套)。五年来,我省共解决了108万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2011年,我省建设总任务44.72万套,较2010年增加15.95万套,增长55.44%,居全国省市区第五位。其中新增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43.62万套,超过"十一五"建设任务总和。2012年国家下达我省任务是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8.77万套、竣工15.15万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万户。开工任务居全国省市区第五位、竣工任务居第十位,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住房保障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住房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自2004年起,连续9年将住房保障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并纳入绩效考核。近五年,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建设的通知》、《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廉租住房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2011年是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第一年,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这一综合性政策文件,强化了土地、资金、优惠政策等要素保障措施。土地方面:要求将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在年度土地计划中单列,优先安排,应保尽保。2011年,全省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1745公顷,确保了用地需求。资金方面: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省级资金投入。2011年,共争取中央补助资金84亿元,省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5.6亿元,均为历年之最。明确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全部、不得低于土地出让总价款5%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优惠政策方面:对所有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有财政拨款的执收单位其经营服务性收费按低限减半征收,切实降低建设成本。

  这两方面的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是提问时间。

  提问:我是湖南经视的记者。我有一个问题,随着保障性住房存量的增加,怎样提高我省的保障性住房的入住率?怎样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谢谢。

  高东山:我们省通过几年努力之后,应该说聚集了相当量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住房。如何保证已建成的住房能够切切实实分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手中,这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目前的住房分配情况来看,应该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以后,达到了入住条件,我们都能够把住房及时进行分配,落实到住户手中。但是这两年大规模建设以后,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由于用地的原因,由于规划在考虑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同步进行,所以造成一些保障性安居工程主体建设完成以后,很难达到入住条件,特别是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就学、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还不是很方便。所以,针对这些情况,中央也好,省里面也好,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选址要科学合理,就是要有利于入住的群体能够就近就业、就近生活服务、就近入学、就近就医,从规划上面已确保。再一个就是中央和省里面已经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今年中央已经安排了专项资金,我们省里面正在抓紧配套,对已经建成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抓紧进行配套建设,包括环境的建设,绿化条件、市场配置、其他公共设施的配置,既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住得进,更要住得好。这是确保分配的问题。

  再一个就是如何做公平公正,这也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目前全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分配情况来看,目前应该说是已经做到了基本公平。个别地方出现的个别问题,我们省里面都进行了专项的检查和督查和纠错。该纠正的纠正,该清退的清退。为了进一步做到公平分配,我们坚持的就是十六个字方针,就是要做到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分配方面程序公开,程序非常严格,通过三级审查,包括居委会、街道、乡镇以及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三级审核,应该说是比较严密的。二是要做到阳光公开,每一次审查完毕以后,都要进行就地公示,你在这个社区,就要在这个社区做到公示,每一轮审查以后结果要进行公示。最后,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认定以后,还要进行一次最后的认定公示。我想只要我们所有的过程都能够做到阳光公开的话,应该能够大大的减少和避免这种不公平的分配。三是做到科学轮候。我们通过整个资格审查以后,由于住房保障房源的问题,不可能审批完已经就能拿到住房,这里我们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对一些弱势群体采取特殊的轮候方式,比如残疾人,采取相应的救助程序。再一个,我多次申请多次轮候,仍然得不到保障性住房,那么几轮以后就可以优先取得保障性安居住房。四是技术支持。因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分配非常敏感,对收入、住房条件的限定非常严格,但是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认定,所以目前我们已经加快了信息化建设,使我们需要核对的收入状况和住房条件能够尽可能做到准确,以确保我们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分配能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谢谢。

  提问:你好,我是红网的记者。我省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目标任务是多少?进展情况怎样?如何确保这么大的工程量顺利完成?

  高东山:谢谢这位女士的提问。从去年开始,一直到今年,我们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量相当大,虽然我们刚才说了,我们省的经济排位在全国是中等水平,但是我们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量在全国是排在前列的,这也是我们省委省政府为了更大的力度,更快的解决湖南省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快进度。尽管我们省里有困难,但是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今年的任务,我们是38.77万套,在全国是排第5位,其中一万套是租赁补贴。今年我们省里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落实落实完成好38.77万套,主要是采取了几项措施。

  一是超前安排。我们吸取了去年湖南省在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度偏慢的教训,从去年11月份就已经着手安排2012年的项目建设问题,通过超前考虑,使我们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前期工作做得是到位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二是今年的资金计划下达得比较早。我们从年初三月份就跟各个市州县市区签订了责任目标,把任务分解到各个市州县,而且要求落实到项目,然后把中央和省里面的资金及时安排到位,从土地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障,提前安排土地,优先审批应保尽保,所以从这几个要素方面,确保了今年省里的进度,应该说是达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预期要求。三是在措施上面,启动了巡查制度,我们在全省抽调28个巡查员,常年在各市县区进行现场巡查,每一个月都要有结果,每一个月都要有进度,每一个月都有督办。这样的话,使  全省上下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这个方面,大家弦绷得很紧,进度抓得很紧。四是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可能新闻界的朋友们也注意到了,我们每一个月月底都要对全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全面调度,在第二个月的月初,对每一个县市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进度进行排位,对落后的,我们要坚决督办督查,所以截止到9月底,我们省的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已经达到了38.1万套,为年度开工建设计划的98.2%,按照我们的目标,省政府确定的目标是10月底要全面开工,9月底的进度已经达到了98.2%,开工情况还是比较理想。因为每一个月,我们的进度都是以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在推进,所以说在10月底完成省政府确定的10月底全面开工的目标是可以完成的。到9月底我们已经建成了33.77万套,为年度开工建设计划的87.1%,应该说我们确定的竣工任务,包括去年的结转任务,应该说是已经达到了我们年初确定的15.15万套的目标任务,全年已经完成投资309.8亿元。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过全省上下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完成是顺利的,应该是可以完成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下达给我们的各项目标任务。谢谢。

  提问:领导好,我是湖南电视台的记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我省将采取哪些举措做大做优做强大城市?

  高东山:谢谢这位女士。今天我们在座的还有我们专门负责城乡规划管理的处长,城乡规划处易处长在这里,这个问题他回答更加专业。我想请易处长回答这个问题。

  易小林: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城市不大,中等城市、小城市很多,这个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也是制约我省城镇化率进展不快的主要因素。全省目前是29个城市,特大城市只有一个,大城市有9个,中等城市有7个,小城市还有12个,小城市占的比例很大,所以为了提升我省的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省委省政府今年8月份在株洲召开了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会议,会后马上要出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纲要,估计这个文件这个月就会出台。在这个文件中,省委省政府提出来要大力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我们计划到十二五特大城市要发展到六个,从现在一个发展到六个,中等城市要发展到15个,小城市只剩下两个,小城市从目前的12个减少到2个。今后“十二五”小城市只有韶山和洪江。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加起来占12个,湖南省计划分五大板块来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第一大板块就是长株潭这个板块。长株潭主要是抓住两型社会建设这个契机建设两型城市,其中长沙市,计划到十二五要发展到400万人口以上,株洲、湘潭要发展到100万以上,这是第一大板块。

  第二大板块计划发展环洞庭湖,抓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这个契机,发展环洞庭湖的三个城市,岳阳、常德和益阳,主要是想打造滨水性的现代生态城市,其中岳阳常德要发展到100万以上,益阳发展到80万以上。

  第三大板块,主要是大湘南,郴州、衡阳、永州三各城市,主要是抓住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个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城市,衡阳发展到120万以上,郴州100万以上,永州80万以上。

  第四大板块湘中板块,邵阳和娄底。邵阳是湖南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地区,七八百万人口,但是城镇化率不高,我们计划发展邵阳和娄底,主要是十二五期间有一个交通改善的工程,沪昆高铁,高铁开通以后对娄底邵阳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变化,计划把邵阳发展到70万以上,娄底发展到50万以上。

  第五大板块主要是发展大湘西,怀化、吉首、张家界这三个城市,主要是利用这三个地方,大湘西建设武陵山区经济扶贫区,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市。怀化50万以上,吉首40万以上,张家界发展到30万以上。

  除了发展这些,还有一些部分县级市和一些县城,我们计划到2020年前,至少有七个县市发展到50万以上,像人口过40万以上的耒阳、醴陵、长沙县、浏阳等七个城市,包括祁阳、邵东,2020年发展到50万以上。通过做大做强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将会进一步提高我省的城镇化水平,同时也改善人居环境,同时提高人民的幸福度,因为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代表一个地方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标志。谢谢。

  提问:我是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县城和中心镇处于城"尾"乡"头",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我省将来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发展?谢谢。

  易小林: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省目前有71个县城,有16个县级市,有979个建制镇,现在县城人口的比例不大,全省的县城平均人口只有11.3万,县城的城镇化率只有33%,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全省的城镇化率是45.1%,县城对城镇化的发展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我曾经在一个会上讲过,县城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县城是城镇化率最后一块堡垒。今后的城镇,我们统计了一下,这几年,我省70%的人口主要进入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县城,今后县城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县城吸纳人口的比例比较大,因为县城的进程门槛比较低,就业、居住门槛比较低,今后城市化率水平会比较高。县城是房地产的最后一块蛋糕。因为现在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用地比较紧张,并且拿地的成本很高,长沙一般都是千把万左右,但是到县城拿地成本比较低,20、30万可以拿到,湖南有大汉集团、建工集团、中建五局等十多家战略投资者在县城搞开发,其中大汉集团在湖南省搞了10多个县城,投资100多亿,对县城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县城是城乡统筹的最佳结点。因为县城处于城尾乡头,城乡统筹重点应该抓县城的建设和中心城镇的建设。县城是做大业绩的最好平台。领导干部抓县城抓农村建设,把县城建设好了,对改善县里的形象会起很大的作用。

  今后,一定要大力发展县城和中心镇,计划到十二五末,有40个县市发展到20万以上,七个县市到2020年要发展到50万以上,其中中心镇计划到十二五末50个中心镇要发展到3万人口以上,因为现在的中心镇,过三万的中心镇只有5个,到十二五末达到50个以上。我们采取的措施: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现在对县城人口和用地规模正在进行调整,要求县城人口在10万以上的县市要抓紧县城规划的修改,一定要按中等城市规模进行修改。中心镇镇区要按5万人口的小城市规模进行修改。

  二是抓行政区划调整。要求规划区内的乡镇、村镇以及县城附近的一些乡镇,要尽快调整为街道办事处,纳入县城的规划区。同时一些中心镇,把附近的一些村、组纳进中心组的镇区规划之内。

  三是加大投资。主要是引进社会资本,加大对县城和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县城和中心镇要引进大汉博士,通过投资改变基础设施服务的现状。计划通过这几条措施,来提升县城和中心镇的质量和水平。谢谢。

  主持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高东山:再次感谢各位媒体的朋友对省住房建设系统的支持,谢谢大家。

信息来源: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

现场图片

相关阅读

迎接党的十八大“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五:我省新型城镇化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

7446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