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建设、跨江发展”、“一江两岸”、“长株潭”……在长沙“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湘江和长株潭,已然跳出单纯的地理名词概念,成为了长沙发展蓝图上令人眼热心跳的闪亮坐标。而这一组“热词”的背后,凸显了长沙城在下一个五年里,跨江发展,对接株潭的豪迈走向。
长沙“跨江发展,对接株潭”的宏大命题,如何破题?天心区委书记夏建平就该区“十二五”规划如何对接长沙城市主体走向,助推长沙城市发展进行解读。
南踞长株潭融城核心,西拥湘江东岸,拥有这一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天心区将以构建“一带、两园、三轴、四中心”的产业布局,坚定不移突出“两型”产业的引领作用,加速推进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节能环保工业,完成对接株潭沿江产业带布局。
长沙发展中心向湘江转移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应这句老话,长沙的发展重心,开始由五一路,悄悄向湘江转移!一江两岸区域一定是未来长沙最具想象力的地方。”提及长沙“十二五”规划给天心区带来的机遇,夏建平说,和长沙城一样,天心区正由“五一路时代”走向“湘江时代”。
“湘江时代”正是长沙“一江两岸”带来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市委提出“沿江建设、跨江发展”战略思路,全力加快“一江两岸”地区的开发建设,努力把湘江两岸打造成为长沙最美丽的城市景观带、最繁华的经济区、最完善的功能区,大力推动长沙发展由“五一路时代”走向“湘江时代”。夏建平认为,天心区作为“湘江服务功能轴”的最核心地带,既有地域优势,也有发展基础,将获得诸多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进入“湘江时代”,天心区应如何乘势发展?夏建平指出,天心区要大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坚持把长沙城市规划与区域产业规划结合起来,着力构建“一带、两园、三轴、四中心”的空间格局,形成功能合理、定位明确的产业布局。
用国际化视野提升湘江东岸
“南拓西接”即充分发挥连通大河西、对接长株潭的独特优势,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科学研判发展趋势,深度挖掘发展潜力,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加快项目建设,着力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
“扩容提质”就是要抓住长沙区划调整的机遇,把握产业扩张的规律,努力实现发展空间扩张、建成区面积扩大、工业园区扩容;继续加大城市改造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速度,确保稳定投资强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贡献率,不断提升城区的品质和形象,扩大城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一带”,即南湖片区现代服务产业带。凭借山水洲城一线景观的独特优势,借鉴国内外城市沿江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优势资源与现代服务产业、大型开发项目、强大产业资本的有效对接,将南湖片区打造成为省市标志景观的代表区、高端服务产业的聚集区、观光旅游休闲的首选区。“两园”,即长沙天心两型产业示范园区、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长沙天心两型产业示范园区按照“精品园区、融城核心”的发展定位,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两型产业”省级示范园区、光伏产业全国重要基地、电站装备制造中部省份龙头、总部经济省内典范,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要用好用足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的政策优势,努力打造长沙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先导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三轴”,即着力打造芙蓉南路、书院路、湘江大道三条“川”字形高端产业发展主轴。“四中心”,即五一大道步行街商业中心、省府金融商务中心、长株潭新兴商贸物流中心、解放垸总部经济中心。
在规划上,要按国际化视野来“提升湘江东岸”。 就是要发挥天心滨江带不可再生、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加快南湖片区的改造提质,加快华远金外滩、保利南湖广场、中建长沙中心等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50栋过100米、10栋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着力把天心滨江带打造成为长沙经济增长的极点和城市建设的极品。
在配套上,继续推进重点市政道路建设,配合做好湘府路大桥、南湖路过江隧道、学士路过江通道、城市地铁、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加快完善南湖片区、两型产业示范园区以及解放垸地区的路网建设。
与株洲湘潭无缝对接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和城市轻轨的加速向南延伸,天心区与湘潭、株洲正加速无缝对接。”夏建平说,大河西先导区加快建设,湘府路大桥、南湖路过江隧道等多条过江通道开工建设,使湘江两岸连接更加方便。武广高铁建成通车,沪昆高铁加快建设,长沙铁路枢纽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天心区处于长沙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一轴两带”(湘江服务功能轴、107国道综合发展带、湘府路综合发展带)的核心腹地,具有加快发展的得天独厚优势。
如何抓住城市向南带来的这一机遇?夏建平指出,天心区将突出产业提质。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推动产业走向高端、实现集群、形成品牌,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与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发展,做大现代服务产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为目标,培育和壮大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除了沿湘江外,还要沿省府进行布局,健全和完善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重点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和独立法人分支机构,着力打造省会金融中心和金融安全区。
在做优传统商贸产业上,要积极发展以奥特莱斯、中信城市广场等为龙头的长株潭新兴商贸物流中心,配套建设社区商业节点,加快建成华远金外滩、保利南湖广场、中信悦方、中信城市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形成南北联动、大小互补、梯次配备的商业网络。
对接株潭,也要按国际化视野来规划。“建成省府新区”,就是要依托基本成型的主次干道,以省政府和区政府为中心,引进总部经济、商务会展、高档酒店等高端产业项目,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确保2015年基本建成省府新区,常住人口达到20万,打造立足长沙、对接长株潭、辐射全省的省府行政商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