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六大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0-12-10 08:37 【字体:

  ■导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2月3日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湖南日报》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必须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做好政策体系、区域规划、产业发展、金融机制、资源要素、基层党建“六大衔接”,以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做好政策体系衔接,为乡村振兴把握建设导向

  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

  一是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抓紧梳理现有扶贫政策。分类确定需要取消的、接续的、强化的扶贫政策,注重总结梳理脱贫攻坚中成熟的实践经验、理论成果;二是把攻坚期的超常规帮扶举措转成常态化支持政策,强化脱贫攻坚政策与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有效克服现有制度的局限性,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做好区域规划衔接,为乡村振兴绘制发展蓝图

  应做好“十四五”规划与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规划的对接,明确化、清晰化地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短期过渡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蓝图,推动脱贫工作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一是因地制宜,分地区推进。针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模式、不同类型的乡村,各地方各部门应加强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二是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在有条件、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区域树立一批率先推进的典型,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总结经验,整体推进。发掘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完善落实项目统筹机制,科学研判脱贫攻坚项目中需要延续和升级的内容,纳入乡村振兴项目规划中。

  做好产业发展衔接,为乡村振兴打造强劲引擎

  应将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最大结合点,以“技术扶优、设施扶强、主体扶壮、规模扶大”为方向,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稳定粮油、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坚定不移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之路;二是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格局,因地制宜、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优势区;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进农业与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康养服务业、信息化产业等高度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

  做好金融机制衔接,为乡村振兴夯实财政保障

  应整合好涉农资金,领会好农村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政策,编制好预算。

  一是在梳理现有涉农资金基础上,对行业内涉农资金在预算编制环节进行源头整合,并加强行业内涉农资金整合与行业间涉农资金统筹的衔接配合;二是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将政策目标、投入方向、扶持环节、管理方式等相近的资金进行归并,统筹设立乡村振兴“大专项”。加强资金分配与任务清单的衔接匹配,确保资金投入与任务相统一,实现资金和任务清单、绩效考核目标同步批复下达;三是强化资金“撬动”。借鉴并创新脱贫攻坚的资金筹措方式,保持现有资金来源、拓宽融资渠道、管好用好各类资金,使乡村振兴有多元资金投入,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扶贫和乡村振兴事业。

  做好资源要素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核心动能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本在于抓住“人、地、钱”等关键环节,最大限度激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

  一是“人”尽其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外出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人群返乡创业,实施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多元开展乡土人才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二是“地”尽其用。加快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具体操作细则,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赋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平等的市场要素地位;三是“钱”尽其效。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和主体作用、金融资金的引导协同作用以及社会资金的参与补充作用,延续脱贫攻坚期间专项资金转移支付、金融信贷等政策,设立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池”,统筹用于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

  做好基层党建衔接,为乡村振兴筑牢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须抓实抓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压紧压实责任,坚持抓具体抓深入。

  一是筑牢支部底子。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扎实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重点整治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深入开展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把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二是抓强干部班子。瞄准“两委”换届,全面完成换届人选准备及提名工作。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力量培养,储备一支德才兼备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持续抓好驻村帮扶,做到帮扶力度不减,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三是搭好服务台子。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转型接续期,应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将基层服务平台前置,让基层更有压力也更有动力。

  (文/李苗)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吴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