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共资源配置 > 保障性住房 > 最新动态

近5年我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综述:为了更多人的安居梦想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2013年02月01日 【字体:

  1月30日下午,在常德市武陵区平安廉租小区一套43平方米廉租房里,胡锦容正为读高三的儿子准备晚餐。尽管陈设比较简陋,但落日余晖洒进两室一厅家里,洋溢着温馨。

  “我是2011年3月住进来的,房子好得很哩!”胡锦容说。常德市住房保障办的同志介绍,胡锦容一个人带小孩不容易,一直挤在弟弟家里住。平安廉租小区一建成,就给胡锦容优先安排了住房。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高东山介绍,近5年来,我省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投资967.75亿元,竣工89.86万套,解决了107.3万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保障对象从低收入群体,扩展到“夹心层”

  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始终是党和政府的牵挂。从2004年开始,连续9年将廉租住房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内容进行考核。

  “保障对象从低收入群体,扩展到‘夹心层’。”高东山介绍,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廉租住房(包括租赁补贴)、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同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

  为此,省政府成立了省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省政府负总责、市州和县市(区)政府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从2008年开始,又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任务。2011年7月我省还首度启动约谈机制,对总体开工率低于40%的17个市(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督促加快进度。

  在保障房建设的探索中,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越来越明确。从计划任务的确定到资金、土地的投入,从规划、建设到分配管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这一综合性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多项“实打实”举措:

  ——将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在年度土地计划中单列,优先安排,应保尽保。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全部、不得低于土地出让总价款5%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所有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有财政拨款的执收单位其经营服务性收费,按低限减半征收。

  ——挂牌出让的商品住宅用地项目,按照总面积的5%配建保障性住房。

  多渠道筹资,探索保障房建设多种模式

  从数字、图纸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保障房的建设过程,也是攻坚克难的过程。

  去年10月,我省3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首批借款合同在长沙集中签约,标志着国内最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项目启动。在操作层面,依托的是新的融资模式,即由省统贷平台(省安居投资公司)作为借款主体统一向银行融资,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并负责统筹偿还借款本息;省统贷平台再委托县市政府实施项目建设。

  国开行湖南省分行行长王学东认为:“以省统贷平台作为借款主体,实际代表的是省级信用,相比县市投融资平台的信用等级更高。新模式扫清了融资机制障碍,县市政府找我们贷款,放款流程可大大加快。”

  创新融资机制的背后,需要解决的是建设资金的巨大缺口。常德市去年做过一次成本调查,廉租住房加简单装修后的建安成本达到每平方米1800元,公租房每平方米要2000元。该市住房保障办主任李勇军表示:“以建设任务乘以成本,经测算,仅石门县投入就要2亿元,而全县的财政收入才2亿多元!”

  一方面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另一方面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省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51.91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33.86亿元,省级补助资金18.05亿元)基础上,各地还积极开拓思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长沙市走出的是一条“盘活存量房源转化为公共租赁房”的新路子,即坚持新建和盘活两手抓,通过对农民安置房、空置商品房进行回租,做活存量文章,有效增加市场供给。

  衡阳市在坚持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方式下,给予政策激励,鼓励工业园区和企业自建保障性住房,该市白沙、松木工业园自建廉租住房超过1500套、公租房超过1300套。

  在郴州市、宁乡县、桃江县等地,通过鼓励采用BT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带资带地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

  我省还根据中央政策,加大了住房公积金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2008至2012年共发放贷款8.05亿元,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扩大到长沙、岳阳、湘潭、衡阳4个城市。与此同时,还申请了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达30亿元。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我省从2009年开始把保障性住房项目列为督查重点,并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监督规范化、监管信息化”的要求,督促项目主体落实责任。

  建管并重,公平分配与有效管理不容回避

  近5年来,随着我省大规模推进建设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有效管理已开始成为最现实的问题。让保障房住户“进门”容易,但“进门”后怎么住安心,却是一个更长远的课题。

  常德市武陵区平安廉租小区,引入了一家民营物业公司管理。“我们配套了一定的商业门面出租,以此弥补物业运行成本。”李勇军介绍,平安廉租小区投入使用快2年了,现在不需要政府财政再贴钱,实现了可持续的运转。

  保障房小区情况各有差异,各地也因地制宜。在常德,早在2007年就投入使用的常德市德政园小区,也是我省最早的一批廉租住房小区。住房保障部门的同志介绍,小区没引入物业公司,保洁、保安等物业服务靠“业主自治”形式,目前运行尚可。“但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廉租户来自常德市的不同社区,社区文化、计划生育等工作没法实现属地化管理,只能由原社区管理,‘谁家的孩子谁抱走’。”

  有专家指出,单纯依靠物业管理是不够的,必须把公共服务、基层社区和社会组织引入保障房小区。

  在湘潭,当地建立了房管所、社区和联建企业齐抓共管廉租住房小区后续管理的模式,还安排了100个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投入到廉租房小区后续管理。

  株洲市芦淞区“和谐家园”廉租住房小区党支部于去年12月正式挂牌,成为全省首个廉租住房小区党支部。该市住房保障部门同志介绍:“1433户入住家庭中有党员59名,党支部成立后将及时开展义务助残、小区巡逻、环境维护等活动。”

  高东山介绍,保障性住房实际工作已经进入“建管并重”阶段,今年1月1日起,《湖南省保障性住房分配和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已正式施行,对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核、轮候、分配、权属和退出制度等流程都进行了规范,该办法的出台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