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由
园区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产业园区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园区的主导作用日益突显,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抓手、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两型”建设的重要载体。
省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湖南“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这其中多点就是指发展包括国家级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和特色产业园等在内的各类园区。同时,省党代会报告还提出了突出“三个着力”、加快构建“四大体系”、着力打造“五大基地”的战略举措,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的工作要求,也必须大力发展园区。
近两年我省通过实施园区“135”工程,园区建设取得了重要成绩,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稳增长、调结构工作。在“135”工程实施完毕,园区又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何加快园区升级就自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建议省政府研究提出新时期园区的目标和任务。
二、现状与问题
2015年以来,我省通过大力实施园区“135”工程,创新创业园区累计建成标准厂房3670万平方米、引进“双创”企业5535家。全省各类产业园区以占全省0.46%的国土面积,产出了60%左右的规模工业增加值,80%左右的高新技术产值,在扩大对外开放、培育状大产业、促进转型创新、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区域发展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与创新示范作用日益增强。但园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优势不大、特色不明。各地的园区还是以加工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科技含量不高,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类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不多,不利于园区内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县域有的同一产业链分散在各个园区,有的不同园区着力发展相同和类似的主导产业,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型企业和项目不多,没有完成形成差异互补、相互融合的格局。
二是要素制约突出。土地方面,园区普遍存在核定规划面积小于实际开发面积的情况,供地紧张,用地集约化水平待提高。部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内企业分布零散,未形成连片的规模用地,存在用地浪费隐患。资金方面,园区建设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银行融资,在省级补助有限、地方财力吃紧的情况,市场化融资手段不多、筹资难影响配套设施的完善,园区路、水、电、气、讯等配套设施和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需求明显不相适应。
三是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全省的园区管理机制虽然有政企合一、政企分离、区园合一等三种模式,但法律地位不明、职能职权不足、机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较为普遍,一些园区管委会承担的社会事务日趋繁重,有的集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社会维稳、安全生产、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等于一体,“小马拉大车”,人少事杂、精力分散,影响了招商引资核心职能的发挥。同时,在组织纪律更严、问责追责更严的大环境下,一些园区和干部心有顾虑,不敢大胆去闯、放手去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的发展。
四是人才支撑体系不完善。园区管理人员按政府公务员的身份管理,上级委任,定编定级,流动难、升职难,不能自主公开招聘专职招商和专业技术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不顺,并且大多数人员工资待遇按照当地人事部门核定的标准发放,影响了积极性。园区的企业受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生活配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精、尖的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受到制约。
三、建议
建议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园区发展,将园区发展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加快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重点在园区规划布局和突间拓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定位,财政奖补投入和市场化投融资,提升创新能力,理顺机构职能、待遇保障、人才引进、考核评价、管理等机制和建立容错机制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营造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抓园区的浓厚氛围,形成抓园区、兴产业的正向激励,不断做大做强园区,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发挥园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976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毛腾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园区发展构建多点支撑产业格局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目前,我省共有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141家,2016年入驻企业38618家,吸纳就业321.4万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03万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95亿元,实现利润1548亿元,上交税金1180亿元,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1509亿元,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57.1亿美元,完成出口额742.1亿元,形成了8家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园区,培育了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园区成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改革深化的重要平台。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园区建设,我委及省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为推动园区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规划设计。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组织编制了产业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全省园区发展进行总体布局。二是加强发展政策研究。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产业园区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工业地产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2016-2018年)》、《关于加强我省产业园区环境污染集中整治的意见》、《关于加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加快民族地区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文件。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我们已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产业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初稿)。三是不断提升平台功能。大力推进“135”工程,搭建好产业集聚和创新创业平台。按照程序对临湘工业园、株洲经开区等园区进行了调区扩区,加快推进产业项目落地。转型认定浏阳工业集中区等为省级高新区,积极支持黄花综合保税区、常德高新区成功申报国家级园区,增强园区项目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四是切实抓好清理整顿。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会同科技、商务、经信、住建、国土、环保、统计等部门及市州园区办,对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范围内各类园区进行了全面核查,提出了各园区问题清单,要求限时整改。五是稳步推进目录修订。按照新一轮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的要求,会同国土、住建等相关部门及各市州组织开展了我省目录修订上报及复核相关工作。六是推进一批试点示范。在长株潭地区规划布局了19家特色产业园区,推进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株洲高新区等国家级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建设,积极推动岳阳、邵阳2个国家级产城融合试点和13个省级产城融合试点相关工作。不断深化12家“飞地经济”试点,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七是持续加强规范管理。发布了《湖南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名录》,出台了《2016年全省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修订)》,制订实施了《湖南省省级及以上园区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和《国家级开发区申报标准》,理顺了长株潭两型示范区“五区十八片”管理体制,开展了园区土地利用节约集约评价,进一步优化了全省生产力布局,避免千园一面、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关于您在建议中提到的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已于2016年7月以湘政办发[2016]52号印发了《湖南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2016-2018年)》,提出了推动园区规划布局升级、产业发展升级、基础设施升级、管理服务升级等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致力于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
感谢您对我省园区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