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动态 | 工作报告 | 回音廊 | 我从基层来 | 媒体关注 | 评论解读 | 镜采两会

首页>回音廊> 详情

【第0644号提案】关于整合医院资源、实行分级医疗的建议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药价虚高”等一系列问题,尽快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科学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实行分级医疗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

  现在的医院大多“五脏俱全”,百姓对大医院的信任程度又相对较高,特别是随着人们健康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不管大病小病,一般不愿去基层医疗机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医院床位一直处于紧张,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大量“闲置”的状况,导致医院资源浪费,而且无形中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比如在大医院做完手术后,需要继续住院康复治疗,就应该制定一系列标准,病人病症达到哪个水平层级,就应该鼓励其分流到相应层级的医院进行观察和康复治疗,腾出更多的床位和医院资源给那些急需大病治疗的患者。

  建议: 1、整合医院资源。针对目前的现状,可整合现有的医院资源,建立紧密型医联体,通过“大手拉小手”,优化、整合资源,弥补各基层医疗水平不足。这种医联体不同于过去的医疗集团仅仅是单纯的医疗技术和人才的输出,而是通过医院集团的纵向整合,能够突破目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乃至县级医院关于经济、技术、管理、思维等方面的落后困境。这个过程一定是大带小、强带弱的过程,在自愿组合、利益共享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根本改变,才能实现长久生存。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远程医疗体系。城市大医院应与县区级、乡镇医院建立医疗技术信息共享体系,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现远程医技资源共享,提高基层医院的医技水平和医疗能力。3、加大基层医院医技培训,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改革过程中,人才是关键。要真正提高基层医生尤其是县级医院、乡镇、社区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应该把他们请进来,在城市大医院进行1-2年的专业化培训,有针对性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有效诊疗手段。以被培训医生掌握技术作为考核城市大医院的公益性指标,以医护人员和管理者回到本医院的工作业绩作为考核被培训者的指标,通过3-5年的轮训,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以上途径,增强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让患者在基层医院能够真正享受到城市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增强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赖,就地医疗、分级医疗问题可能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

  关于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

  第0644号提案的答复

张季宝委员:

  感谢您对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整合医院资源、实行分级医疗的建议》提案(第0644号)收悉。该提案通过深入调研,围绕以医联体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这对加快建立健全符合我省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具有较强借鉴意义,我委将充分吸纳有关建议,推进和改进工作。6月下旬,我们就提案办理情况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现就办理事项答复如下:

  一、我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主要进展

  分级诊疗制度是五项基本医疗制度之首,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和就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的制度。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战时状态”,起到“一子落下,满盘皆活”的关键作用。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南省县域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应用及常见病种诊疗参照标准》等省级配套文件陆续出台。目前,全省14个市州均制定分级诊疗指导性文件并启动试点工作,重点落实了以下几项任务:

  (一)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夯实分级诊疗中枢。重点为县级医院发展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搭建对口帮扶平台,结合健康扶贫要求,创新推行城市三级医院“科对科”精准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40家贫困县县级医院确定200个重点建设临床专科,与帮扶医院一对一签订《科室帮扶协议》,借助远程平台与派驻专家,对症下药、精准提升。二是搭建同质培训平台,以同质化培训为支撑,明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5家医院为全省首批“同质化培训与适宜技术应用指导基地”,重点推进县医院规范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癌痛规范治疗示范病房、高危孕产妇监护病房(区)、标准化腹透工作室等建设。三是搭建远程医疗平台,以城市三级医院和县(市)中心医院为龙头,以临床重点专科及学科骨干为支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区域远程会诊中心、远程病理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等建设。目前,湖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已与全省9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对接,年会诊(诊断)人次14000余例。

  (二)稳步推进医联体建设。鼓励医疗机构先行先试,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一是推进城市医联体,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联合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城市医联体。以长沙市为例,市财政安排专项补助经费,推动7家市属医院与2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议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二是探索城乡医共体,以对口支援为平台,以签约服务为手段,探索形成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工协作、三级联动医疗共同体模式,以浏阳市人民医院为例,该院与辖区6家中心乡镇卫生院组建医疗共同体,通过基层全科医师培训、疑难病例远程会诊等形式,将同质化服务延伸至乡村。三是打造区域专科联盟,以三级医院重点专科为依托,构建覆盖全省二级以上医院专科、专病医联体。如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郴州及周边14个县市区建立康复医学专科联盟,逐步形成稳定双向转诊关系,联盟内基层医院住院康复患者增幅达40%。

  (三)以病种为方向试点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一方面,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有关要求,敦促各地按相关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流程图、服务技术方案要求,出台具体措施,落实双向转诊。同时,在邵阳县等地启动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分级管理服务试点,从疾病管理入手,探索建立县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点,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三级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和管理服务网络,让患者在家门口得到及时、规范、专业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另一方面,以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启动全省“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协作网”建设与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试点,分工协作、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转诊救治网络逐步建立。

  二、我省医联体建设工作思路

  开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加快推进我省医疗联合体建设,我委已代拟起草《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拟报省政府审定后下发,结合您的建议,我省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创新、推进落实:

  (一)在医联体运行模式方面。创新提出“以重大疾病为突破口,探索急慢分治医联体模式”,即以大型综合医院优势专科为核心,以重大疾病为切入点,综合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平台等手段,打造省市县专科专病专治联盟和专业医师服务团队,根据患者疾病发展程度和不同阶段,分工负责、规范治疗、有序转诊。

  (二)在完善医联体内部运行机制方面。一是鼓励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制定医联体章程,规定主体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二是探索建立医联体成员间相互间购买服务的财务结算制度,加快融合发展。三是推行医联体“联合签约,全程服务”模式,即群众与户籍或居住地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签约同时,纳入医联体签约服务范畴,享受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医联体推出的各项优惠措施。

  (三)在促进医联体内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方面。一是加快政策“松绑”。明确在医联体(包括跨区域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二是加强信息支撑。加强规划设计,统筹推进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三是推进资源共享。医联体内可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互认检查检验结果。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形成医联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

  (四)在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方面。在合理拉开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比例,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基础上,针对不同模式医联体探索医保总额付费试点工作,在医联体内根据各自功能任务形成利益分配机制,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实行医联体内医保总控结余奖励,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费用。

  (五)在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方面。明确原则上由下级医疗机构承担主体单位派出人员的工资和绩效,双方可协议在成员单位当年业务收入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医联体管理费。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

  2017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