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是最贴近老百姓的医疗卫生服务场所。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不断加大了投入力度,基本达到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每个县都有达标县级医院”的目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显著改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急需上级制定统一规划,逐步加大投入,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完成标准化改造。
以醴陵市为例来说明目前农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现状。
近年来,醴陵市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原则,扎实推进农村卫生重点工作,基本形成了覆盖市、乡、村三级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2015年乡镇区划调整后,醴陵市共有19家建制镇,每个建制镇均设有1家镇卫生院,另有非建制镇卫生院7家,原卫生院分院7家。
醴陵现有399个行政村(居委会),共设村卫生室532家,其中一村多室146家,早在2011年我们便全面消灭了空白村。村卫生室设在村部的90家,设置在自建房屋的422家,租房的20家,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房屋老旧。醴陵市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多为上世纪90年代所建砖混结构房屋,目前已十分老旧,且由于建设之初没有预见到20年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目前的功能布局不尽合理,受制于房屋结构问题,改造也难以进行。突出体现在沩山镇卫生院自2008年来未获上级项目支持,目前院内空间十分狭窄,业务用房均为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建筑,还有一栋公卫楼鉴定为D级危房,急需规划原址拆迁重建等事宜。
(二)设施落后。新医改取消了药品加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收入大幅下降,相应的财政补助和配套医保、农合政策还不完善,导致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举步维艰,生存困难,根本无力投入资金购置新设备、引进新技术。一些偏远山区如官庄镇卫生院,辖区服务人口近2万人,5个省级贫困村,因病致贫对象340人,但连最基本的生化分析仪都没有,公卫体检均委托其他医疗机构代做。
(三)标准不一。各卫生院大小不一、功能布局不一、色调风格不一、标示标牌不一,部分卫生院甚至与相邻的民房毫无二致,相对于公安系统、金融系统来说,卫生行业特色不够明显,辨识度不够高,造成了不成规模、不成体系的总体印象,十分不利于卫生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可以看出全省的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状况。故提出对规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1、进一步出台政策、完善规划。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关键。推荐政府要制定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规划,把标准化建设作为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在发改部门立项时队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给予大力度倾斜,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分期分批完成标准化改造,探索土地置换的具体办法,卫生计生部门要结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合理编制好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有条件的进行异地搬迁重建。
2、进一步明确重点、加大投入。省、市、县级医疗机构集中了一定的优势医疗资源,基础较好,有限的中央投资应更多偏向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帮助基础较弱、负债较重的基层单位完善业务用房建设,完善污水处理、配电等设施设备,完善周转宿舍建设,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
3、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医疗服务体系。
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根据现有医疗机构条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打造乡镇片区范围内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个中心辐射3—4所一般卫生院的原则,重新调整布局,予以资金、政策和人才的倾斜,逐步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医疗救治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形成一般疾病到居住地附近卫生院、卫生室就诊,疑难杂症到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急危重症到县级医疗中心就诊的分级诊疗格局。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
关于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999号建议的答复
李忆湘代表:
您在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大对农村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投入力度的建议》(第1999号)收悉。您通过深入调研醴陵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指出了目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出了3点建议。这些建议引起了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门研究,并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初步办理思路。5月23 日,我们就建议办理情况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和交流,根据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办理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出台政策、完善规划等建议事项
从2008年到2015年,国家和省财政分批次按计划大规模投资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力地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水平。随着深化医改的不断推进,从2016年起,建设重转移到县级以上医院。2016年12月,我委印发了《湖南省“十三五”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等19个专项规划,其中包含《湖南省“十三五”基层卫生工作规划》。《湖南省“十三五”基层卫生工作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省基层卫生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到2020年,全省建立并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基层医务人员结构更加优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小病不出村、常见疾病不出乡(镇)、一般大病不出县’的诊疗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质量明显提高,群众更满意”。
我们将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和社会援助等形式,到2020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满足其作为一定区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需要。同时,按照省发改委、省委组织部和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关于统筹推进全省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湘发改投资〔2016〕416号)精神,以武冈为样板,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
二、关于进一步明确重点、加大投入建议的建议事项
近年来,国家和省里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中央财政在2007年和2009年分两批为乡镇配置了基本的、常用的医疗设备。每所卫生院6-8万元设备,基本做到了全覆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乡镇卫生院的现有医疗设备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在基层就医的服务需求,为此,我们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争取省财政支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从2015年起,省级财政连续3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重点为中心卫生院配备临床所需的医疗设备和急诊急救设备,每年投入2000万元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医疗康复设备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设备,市县级财政按1:1的比例予以配套,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辅助诊断、健康管理水平和急诊急救能力。
2016年,我们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需求摸底,招标采购了一批常用的较大型医疗设备配备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些设备也会配备给醴陵市,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辅助诊断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照国家建设标准,按照我省“十三五”基层卫生工作规划,督促各地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协调发改等部门,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三、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议事项
您提出“积极发挥市场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打造乡镇片区范围内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个中心辐射3-4所一般卫生院的原则,重新调整布局,予以资金、政策和人才的倾斜,逐步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医疗救治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形成一般疾病到居住地附近卫生院、卫生室就诊,疑难杂症到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急危重症到县级医疗中心就诊的分级诊疗格局”的这个建议非常有针对性,与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建设规划不谋而合、高度一致。关于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布局和规范设置,我委也向全省各市州印发了指导原则和实施方案,工作进展顺利。近期,我们正通过构建以医联体为主要载体的分级诊疗模式,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头作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同时,还将强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在市、县两级建立远程会诊信息联网系统,推进市级临床会诊中心、医技会诊中心建设,提升服务效率,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合理的治疗,减少无序流动。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方便群众享受更好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理解与支持!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
2017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