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祁阳路径”
2019-04-24 11:00

  三绝碑、摩崖石刻,古今经典,穿过厚重的浯溪碑林,向我们走来;

  拉通后的祁阳大道,宽敞平坦,一路向前,将高铁新城、红星美凯龙、杨梅湖片区开发、县行政中心、经济开发区、唐家岭汽车站等重要功能区紧紧相连。

  城外,沿湘江与白水河交汇处,寻得当年徐霞客上岸的码头;城内,小游园、文化亭、“空中花园”,处处是风景……

  4月,赶上大好春光,祁阳的山山水水、一街一景,在“朋友圈”彻底火了。

  从脏乱差的老城,到如今的老乡“点赞”、游客称赞,这喜人变化皆源自祁阳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践行“创国卫”、城市“五园五化”战役、特色小镇“10+X”工程、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和“百园靓城”工程,走出了扩容提质、生态智慧、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祁阳路径”,老百姓的认同感、幸福感、归属感空前高涨。

  全面“拆”,清除城乡“旧伤疤”

  祁阳是全省规模较大的县城之一,有3个街道、13个社区,31个城中村,人口近30万,经济发达,商贸繁荣。而与此同时,违法违规建筑也成为城市肌体的最大顽疾。

  面对“老大难”问题,县委、县政府强化责任担当和民生情怀,不推、不躲、不拖。2016年12月,县城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程全面启动,以“违法建筑一处不留、拆违控违坚持到底”的标准强力推进。

  过往,“拆违”工作往往无法兼顾效率与质量,为确保拆得下、拆得快,又拆得稳、拆得好,祁阳县委、县政府高站位、阔思路。“将依法拆违摆在首位,坚持‘零补偿’拆除,先拆单位后拆个人、先拆干部后拆群众,有效破解了拆违困境。”在4月初召开的全省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会上,县委书记周新辉向全省介绍了祁阳经验。

  据统计,2017年以来,祁阳县共依法对286个老旧小区、城中村的55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实施无死角、全覆盖拆除,基本实现城区违法建筑“清零”目标,为后续的老旧小区改造提质打下了坚实建设条件和民意基础。

  拆违不控违,拆得再多也枉然。

  在拆违控违行动中,祁阳县委、县政府坚决打破违法建筑“建了拆、拆了建”的恶性循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将违建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顺应群众期盼,实行拆建并举,拆违还路、拆违改造、拆违治脏、拆违增绿、拆违添景,成功将昨天的痛点、难点,变成了今天的亮点。

  当城市撕掉破败的“补丁”,不少市民纷纷拍照发“朋友圈”庆祝:“祁阳的颜值立马提升了!”而主政者并未就此停下脚步,他们将目光投向城市外围,开展了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拆除危房空心房,改水、改厕,种树、种花、种果,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农村人居环境迎来大变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让人魂牵梦绕的田园风情如今成为乡村最大的亮点。为此,祁阳因地制宜,在乡村坚决实施“五拆三不拆”,坚决“拆”的,拆出了发展新空间,而对那些有文化、有品位、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旧院落、古院落、古民居不但不拆,且加以保护。

  乡里乡亲,工作如何高效有序推进?祁阳县委、县政府认准“领头羊”,推行“党员村干带头拆、机关干部回乡拆、职能部门依法拆、村两委组织拆、村规民约督促拆、动员群众自主拆”的策略。全县共拆除农村危房、空心房、杂房、旱厕340万平方米,完成90%以上的工作量。

  精致“建”,彰显城乡新颜值

  老街老巷老邻居,历经岁月沉淀而来的烟火气息组成了这座城市最独特的风骨。一座城的“老”是否必然意味着“旧”呢?在祁阳,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老城何止于“老”,还有绿色生态与智慧宜居。

  “我们跳出老旧小区改造抓改造,以新发展理念统筹老旧小区改造,围绕打造‘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生态、智慧、园林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总体目标,创新实施城市‘五园五化’战役。”周新辉介绍。

  老旧小区改造首先瞄准了基础设施提质升级。2017年,共对286个年代久远、设施落后、管线老化、道路破损、脏乱差、安全隐患严重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质,同步对116条主次街道路“白改黑”和人行道铺装、绿化亮化。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仅缺水区域供水状况就得到全面改善,生产节电率达到30%,全年可节约电费成本973万元。

  环境整洁了,生活便利了,城市底蕴不能丢。

  祁阳把文化小游园建设作为小区改造提质的品牌来打造,在全市率先建成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党建、交通、祁剧、法制、禁毒、统战等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小游园100多个。

  从小雕塑、绿化景观、水景小品到祁阳文化元素,每个小区都精心设计,真正“让每面墙壁会说话、每株树木都含情、每处花草都如意”。“现在出门能见绿,抬腿能健身,处处见文化。”祁阳的文化小游园建设深得民心。

  改造后的枣阳路小区居民开心地告诉我们:“这里的房价,在改造后每平方米上涨了600元,真是享共产党的福呀,现在旁边待改造的小区老百姓都急着叫政府来拆呢!”

  小区改造的同时,祁阳乘势而上,探索推进街区制,一律拆除单位大院和封闭住宅小区围墙,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停车位、卫生间社会化。目前,县城规划区内,公安、检察、法院等6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拆墙建绿,还绿于民,还畅于民,建设小游园56个;城区路面、机关单位、居民小区共新增停车位近1万个,有效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

  此外,县城还规划建设龙山公园、望浯公园、陶铸公园、浯溪国家湿地公园、浯溪国家水利风景区,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在香港铜锣湾杨梅湖生态智慧文旅新城核心区开展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县城实现了“颜值”和“气质”双提升。

  创新“干”,迎来城乡大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祁阳县坚持城乡融合、协调并进,构建以县城为龙头、特色小镇为重点、美丽乡村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体系,积极探索具有祁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实施特色小镇“10+X”工程。实行竞争性奖补政策,引导各镇建设一条特色街、一座自来水厂、一个污水处理厂、一个垃圾中转站、一个美丽乡村示范点等10个规定项目和X个自选特色项目,激活一池春水,一批特色小镇发展来势喜人。茅竹镇被列为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镇,潘市镇获批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创建单位,黎家坪镇入选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开展美丽乡村“四大行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拆除危房空心房,改水、改厕,种树、种花、种果,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全面整治农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重点打造了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6个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和100个县级示范村,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创新政策体制机制。围绕农民培训、就业、医疗和教育,就近就地推进城镇化。2018年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8510人。创新工作“村为主”,将城市建设重心下移到村、组、社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土地活力。出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方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空闲农房和宅基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去年,新增2100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入市交易,收益2.82亿元;增减挂钩置换新增建设用地817.2亩。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穿行在三家、竹山、八尺等美丽乡村,我们欣喜地发现,这里有着人们对乡村最美的期待:不见黑、不闻臭,唯有青草承露水,花香随风来。祁阳为乡亲留住了乡愁,解除了民生痛点的“愁”,保留了城市文化底蕴的“古”,也驶入现代城市发展快车道。

  “创新推进百企入园、百村振兴、百园靓城、百里画廊、百姓安康‘五百工程’,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建设湘南最美县城。”周新辉信心满满地表示,祁阳,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唐煜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