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迅速贯彻4月24日全省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精神。4月25日上午,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研究;26日下午,召开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下达了以优良作风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总攻令。目前,全市上下斗志昂扬,各级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奋战扶贫一线,呈现出部署准、措施硬、行动实、合力大的生动局面。集中体现在脱贫攻坚六大行动上:
一、抓实思想提升行动,强化思想牵引力。把习近平扶贫思想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解决各种扶贫工作难题的“金钥匙”,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一线帮扶干部深学笃行。要求大家学出一份坚定,把始终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的意识贯彻到脱贫攻坚实践中,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学出一份担当,克服疲劳症、恐惧症、焦虑症,增强使命感、光荣感、责任感,以奋斗实干回应群众期待、不辱使命;学出一份能力,全面把握习近平扶贫思想中关于“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掌握方法,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农业农村工作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提高脱贫攻坚水平。
二、抓实党建引领行动,强化组织领导能力。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积极性、工作队积极性、人民群众积极性“三个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聚焦党建引领,狠抓“四个建设”,即:以精准扶贫脱贫整体能力大幅提升为目标,抓优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组织力和头雁效应明显增强为目标,抓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为目标,抓好党员队伍和驻村帮扶队伍建设;以促进产业发展显著提质增效为目标,抓紧专项人才队伍建设。
三、抓实作风优化行动,强化作风保障力。市委“明责任”,要求各级各部门扎实做好“五个一”:召开一次党组(党委)会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一份因户施策的帮扶清单;举办一次干部动员培训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脱贫思想,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党组(党委)每月调度一次脱贫攻坚工作;结对帮扶干部尽快全部结对到位,每两个月至少对帮扶对象务实帮扶;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于4月底5月初至少在贫困村启动一个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组织部“制导则”,出台《关于落实驻村帮扶责任推进结对帮扶工作的若干意见》。纪委“定铁律”,出台《关于落实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七点要求》。通过“明责任”“制导则”“定铁律”,着力纠正摆架子、装样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大力弘扬倾情倾力、服务人民的亲民作风;着力纠正表态多、调门高、光说不练的形式主义,大力弘扬一切围绕脱贫、一切为了脱贫的实干作风;严厉查处优亲厚友、雁过拔毛、微腐败等问题,大力弘扬遵守工作纪律、守住工作底线的清廉作风。
四、抓实走访解困行动,强化行动执行力。市级领导以上率下,严格落实“三走访三签字”制度;严格按照“1264”要求进行走访,即做到每次走访1个重点乡镇、2个重点贫困村、6户贫困户、4户非贫困户;严格落实信访件包办责任制,每次领办5件以上反映群众身边问题的信件(党政主要负责人10件),以此带动全市党员干部沉下身子抓扶贫。
五、抓实真情帮扶,强化结对支持力。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践行初心使命,真情脱贫帮扶”主题党日活动。要求结对帮扶责任人与贫困群众建立常态交流沟通,保证一户一策落实到位、贫困户在规定时间内脱贫。
六、抓实重点突破行动,强化统筹推进力。统筹落实各项扶贫工作措施,确保精准、精细到位。在产业扶贫方面:努力做到“一村一产业、一乡一产业、一县一特色”,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方面:要求全市50个集中安置点必须5月底开工、12月底完成,确保全年完成11107户危改任务。就业扶贫方面:帮助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一户至少一人就业”。教育扶贫方面:把资助面扩大到就读高中阶段以上学校的所有贫困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农村贫困子女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健康扶贫方面:深入推进“三个一批”行动,最大限度遏制因病致贫返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加快贫困地区“四好公路”、安全饮水、通讯设施、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