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株洲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株洲市应完成项目共217个(其中夏季攻势项目151个)。目前全部工作均已按计划启动,现已基本完成的项目有80个,正在推进的项目137个,完成年度任务的36.8%,按工程量统计,基本做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
工作措施及成效:一是积极安排部署。株洲市印发了《株洲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株办〔2018〕33号),《2018年株洲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清单》(株环委〔2018〕8号),设定了环境质量全面达标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湘江株洲段稳定保持Ⅱ类水质标准,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二是进一步落实责任。5月30日,市环保局组织召开各县市区环保局负责人座谈会,株洲市副市长何朝晖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土壤治理持久战、人居环境防御战、突发环境事件遭遇战五个方面的战役,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三是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推进“散乱污”企业治理。对芦淞区13家木业公司,荷塘区合泰地区112家制衣厂进行了整治,关闭淘汰25家、限期治理一批。油烟污染治理。已出台《关于饮食服务业单位试点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施的通知》,计划在城区试点安装25家油烟在线监测设施,全面反映油烟排放实时状态。拟印发《株洲市市区油烟污染治理攻坚战》,要求全市饮食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确保油烟稳定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治理。继续深入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推进水泥生产线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绿心地区砖瓦企业淘汰退出,攸县电厂改造正在有序推进,全面推进工业VOCs综合治理等工作,实施重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29个,各区加大了执法力度,查处了一批违法企业。机动车尾气治理。继续淘汰高排放车辆和老旧车,强化在用车定期排放检验。计划在交通主干道安装3套固定遥感监测设施,对机动车进行监督监测。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城区已完成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的淘汰,今年计划对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2台35蒸吨燃煤锅炉进行淘汰,改为天然气锅炉。水污染防治方面。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8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除茶陵县工业园外)均按要求完成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或完成依托城市污水厂处理园区废水,污水处理设施均按要求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园区管网建设积极推进,其中炎陵县、醴陵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较好;园区内企业规范化整治进一步完善,企业排污行为逐步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完成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评估工作,集中力量对全市范围内饮用水源地进行再排查,重点对国家生态环境部督查组反馈市、县两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25个环境问题进行整改,目前均已基本整改到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市64个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逐步推进,目前,已完成5个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其他均在实施中。黑臭水体治理。可敏、朝晖高度重视,陈埠港、枫溪港黑臭水体整治基本完成,凿石港等项目稳步推进;各县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确保在今年启动建宁港整治,完成枫溪港、二圣河、龙潭镇、皇图岭镇、界首镇、王仙镇等6个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今年新建1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河西污水处理厂和云龙示范区污水处理厂10月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目前各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均稳步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稳步推进全市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工作,全市共109家加油站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75家,其余正在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全市9家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已全部完成建设并验收。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或关停退出企业遗留的残渣、废液处置工作全面推进,污染场地和土壤全面治理修复全面启动;编制了《株洲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株洲市土壤污染源调查报告》和《株洲市土壤污染地块调查报告》,完成了株洲市农用地土壤污染核查点位详查工作。四是各项指标稳定向好。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稳步提升,截至6月30日,株洲市市区空气优良天数为142天,优良率为80.7%,较去年同期上升9.8个百分点。空气综合指数为4.80,较上年同期下降9.6%。主要污染物PM2.5、PM10分别为46、7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0.7、11.5个百分点。所辖五个县市,4个县市均有大幅提升。全市主要地表水体水质稳中向好,优于国家Ⅲ类标准,其中湘江株洲段、洣水水质持续保持国家Ⅱ类标准,渌江水质优于国家Ⅲ类标准,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辖区内无不达功能水体,以2014年为基数,稳中有升。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环境整治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关停搬迁企业147家,全面启动场地治理和场地修复。市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100%和95%以上。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