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扶贫办的悉心指导下,株洲市坚持把脱贫攻坚当作当前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汇聚全市之力,攻克难中之难,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是兑现了庄严承诺。炎陵县和茶陵县两个罗霄山片区贫困县顺利通过国检,成功脱贫摘帽,全市实现整体脱贫、同步全面小康,市委、市政府兑现了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二是凝聚了社会合力。今年10月17日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我市举行了“五个一”的脱贫攻坚大宣传、大募捐活动,全面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广泛开展社会募捐。大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4700多万元,汇聚了社会各界的浓浓爱意,凝聚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三是融洽了干群关系。市级领导带头开展“三走访”,带头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解决群众身边问题。扶贫干部用心用情开展脱贫攻坚,真情帮扶、真心结对,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满意度、认可度越来越高。
四是赢得了系列点赞。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广泛推介。2018年10月,全省非贫困县贫困村现场推进会在我市醴陵市召开;株洲市“三个一”的社会扶贫模式,打造“四大基地”以城带乡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相继在《省要情汇报》上刊登;先后有衡阳市、怀化市、邵阳市等兄弟市州,以及河南洛阳市来我市交流考察。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2345”:
——紧扣一个目标,就是紧扣2018年炎陵、茶陵两个贫困县要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不动摇,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对株洲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群众对我们的迫切期待。在工作中我们始终紧扣这一目标,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以优异的成绩兑现向省委、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以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兑现向400万株洲人民的庄严承诺。
——夯实两项基础,一是抓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2018年6月动态调整前我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231户,175921人,未脱贫人口为38433人,贫困发生率为1.30%。今年,我市动态调整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和“分户甄别、分类处理的”原则,压实责任、规范程序,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全市新增贫困人口2139人,其中整户新识别1419人,单个人口补录720人;清退贫困人口8880人,其中整户清退7325人,单个清退309人,标识不享受政策1246人;返贫134人;贫困人口自然增加1148人;贫困人口自然减少2480。由于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经省扶贫办批准同意,我办“民生100”工程“实现贫困人口脱贫26428人”的任务调整为“实现贫困人口脱贫25828人”。该任务已于年初分配到五县市,目前,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二是抓实突出问题整改。实施“问题整改回头看行动”,对上级反馈和我市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回头看,重点抓好炎陵县和茶陵县发现问题的整改。暗访组对炎陵县实地回访了394个问题,对茶陵县实地回访了518个问题。对未整改的和新发现的问题,全部再次交办,并持续督促县市抓好整改落实。4月4日,召开问题整改通报暨约谈会议,对炎陵县、茶陵县问题整改不力的七个乡镇进行通报,并由市纪委对七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6月6日,全市又召开五县市和相关市直行业部门视频会议,安排部署了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截至目前,中央对省脱贫攻坚考核发现问题涉及我市的3类5个问题,省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发现7个方面117个问题,中央第八巡视组向湖南省反馈的脱贫攻坚5个方面23个共性问题和涉及我市茶陵县的2个个性问题,省委第一巡视组反馈的脱贫攻坚问题四个方面问题,五县市自查发现问题589个,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强化三项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定期开会研判形势、查摆问题、部署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今年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全市性脱贫攻坚专题会等会议10余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扎实开展“三走访”活动,市委毛腾飞书记27次、市长阳卫国21次深入有三个以上贫困村的乡镇调研督导。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的学习,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门邀请省扶贫办王志群主任对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进行辅导,向市级领导、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帮扶责任单位、驻村工作队等发放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1000余本。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市本级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700万元,加上五县市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3亿元。炎陵、茶陵两个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35亿元。三是提升干部能力。加大对各级各部门扶贫干部的培训力度,强化帮扶工作能力。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95期,培训5.57万人次。其中党政领导干部26期3913人次,扶贫系统干部55期3058人次,行业部门干部23期1652人次,帮扶干部52期45263人次,贫困村干部39期1863人次。
——狠抓四大重点,第一,突出抓好政策落实。实施“政策保障再落实行动”,继续推进脱贫攻坚“七个一批”和“六大工程”,对贫困户“三保障”情况再排查、再筛选。扶贫特色产业不断壮大,2万亩以上的种植基地,10万头、100万羽以上的养殖基地超过30个,引进产业扶贫项目157个,流转土地31.4万亩,带动贫困口人11947人;新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492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9.3%,“两后生”培训完成34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完成国省干线公路项目165公里,新完成贫困县窄路拓宽工程 85.2公里,自然村水泥(沥青)路建设完成308.37公里;争取上级水利扶贫奖补资金2335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贫困人口4.72万人,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完成12座贫困村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易地搬迁601户问题整改户已经全部整改到位;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3068户,已竣工2820户,完成农村土坯房改造6156户;全市农网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718.3千米,新建、改造配电变压器917台,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8%;安排炎陵、茶陵两县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3167.5万元,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441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56万人次,发放资助金8058.5万元;为17.59万名建档立卡户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予以100%补贴,共计补贴3166.5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100%,累计救治患者25965人次,贫困患者综合报销比例89.84%,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报销比例90.23%;五县市农村低保保障线平均标准为3480元/年,较2017年提高120元/年,高出考核指标280元。第二,突出抓好帮扶工作。按照国务院“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下发了《2018-2020年全市脱贫攻坚市级领导包县到村和驻村帮扶单位到县联村工作安排》《关于2018-2020年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意见》三个文件,于10月份正式启动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市里派出66支工作队,加上县市派驻工作队,确保所有100以上贫困人口的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同时对新一轮工作队长、队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提升驻村帮扶工作能力和素质。第三,突出抓好社会扶贫。一是做响株洲社会扶贫品牌。继续按照“一张网、一个联盟、一支基金”的“三个一”模式,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工作,架起了贫困农户与社会爱心之间的桥梁。截至目前,我市贫困户100%上网注册,全市爱心人士注册数量25万人,审核发布需求质量的管理员注册数量1662人,贫困户发起需求6.4万条,对接成功率72%。二是做好对口支援湘西泸溪县工作。印发了《关于支持泸溪县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2018年株洲市对口帮扶泸溪工作实施方案》,谋划布局三年帮扶举措;选派了3名医生、14名支教教师到泸溪开展交流,从泸溪选派了5名医生、3名教师到株洲挂职锻炼;向贫困户捐赠200万元帮扶物资,社会扶贫联盟拨付100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考取大学的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三是做实“携手奔小康”工作。按照醴炎两地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总体部署,醴陵市积极落实两地政府扶贫协作协议,与安康村、上村、黄沙陇村三个对点帮扶村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合作,累计投入200多万元支持发展黄桃、油茶、豪猪养殖、杨梅种植等产业。第四,突出抓好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4月28日,召开全市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印发了《株洲市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监督检查的通知》,重点围绕扶贫领域6个方面37个具体问题,通过调研督查、集中检查、部门督办、县级检查、巡察审计方式开展专项治理。市纪委监委加大对扶贫领域问题查处力度,共比对基础数据88次49项,涉及资金265.88万元,追回资金30.86万元,处理75人。同时,运用好“互联网+监督”监督平台,市县两级平台共受理投诉举报173件,立案3件,责令整改7件,处理23人。
——举办“五个一”成果展。今年“10.17”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为进一步总结全市脱贫攻坚经验,进一步营造脱贫攻坚的舆论氛围,我市举办了“五个一”脱贫攻坚成果展,全面展示了我市脱贫攻坚取得的典型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制作了一本主题为《奋斗出来的幸福》的画册,以图片的形式回顾我市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展示脱贫攻坚成果;布置了一场图文展,以图文的方式全面展示我市脱贫攻坚成果;拍摄了一部专题片,以视频的形式宣传我市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和成果;编印了一本主题为《初心》的纪实书,以文字的形式回顾我市脱贫攻坚的历程,提炼总结经验做法,记录涌现出的优秀人物事迹;录制了一台片名为《我不是贫困户》的微电影,讲述故事原型为茶陵县的一名老党员对待自己被评为贫困户的态度,宣传我市扶贫干部扎实开展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高尚精神风貌。“五个一”的脱贫成果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营造了全市巩固脱贫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