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扶贫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依次打响“春夏秋冬”四场战役。全市上下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聚焦问题整改,抓好政策落实,推动项目建设,凝心聚力、奋力攻坚,坚决完成脱贫年度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脱贫保障支撑。一是及时传达学习和深刻领会脱贫攻坚最新指示精神。今年市委先后10次召开常委会研究脱贫攻坚,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相关会议精神。二是及时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4月24日全省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后,我市4月26日就召开了全市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三是签订责任书,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市人民政府与4个区县、19个行业扶贫部门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下发了《区县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和《市直及驻张单位脱贫攻坚责任制考核办法》。四是印发了《关于打好打赢永定区、慈利县脱贫摘帽攻坚战意见》,加大对摘帽县区的指导和扶持力度。
(二)全面开展市级领导“深入贫困村、集中解难题”调研活动。下发了《市级领导开展“深入贫困村、集中解难题”调研活动月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度市级领导联系预出列村工作方案》,建立了市级领导常态化联系180个今年预出列村的工作机制,36名市级领导按照“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开展调研活动,摸排出脱贫攻坚相关问题472个。
(三)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今年来,我们认真对照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反馈的5个方面问题、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反馈的我市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7个方面43个问题、全省扶贫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改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反馈的11个突出问题、国家审计署通过大数据比对反馈的脱贫不精准问题等一系列脱贫攻坚突出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整改。同时,还对市级领导调研反馈的472个问题、市委暗访组发现的211个问题进行集中整改。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补短补漏”,较真碰硬整改,目前绝大部分问题都已整改到位。
(四)大力推进行业扶贫工作。一是出台了《关于落实全市脱贫攻坚行业扶贫工作责任的通知》,建立了行业扶贫责任清单。二是召开行业扶贫调度会议,分行业查找突出问题,逐行业研究解决办法。目前已召开了交通扶贫、住房安全保障、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就业扶贫等行业扶贫调度会,有力促进了行业扶贫工作对标对表、精准推进。三是进一步压实行业部门工作责任。市直相关行业部门都按照要求设立了行业扶贫办,明确了专人负责行业扶贫工作,工作责任进一步压实。四是行业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来,市住建局对四类对象住房情况逐一排查,澄清了农村危房底数,并对已脱贫户住危房的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认真整改;市卫计委加大了健康扶贫工作力度,“三个一批”政策持续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100%,“一站式”结算平台全面建立;市发改委对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进行全面整改;市教育局、人社局、科技局、人民银行、工商联、水利局、林业局等部门担负的行业扶贫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五)深入抓实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全市共派出358支工作队、1082名工作队成员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另新增54家市直、驻张单位及干部职工加入到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中来,共组织3.5万党员干部结对全市7.6万贫困户,同时还对503个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派出了工作队,实现了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全覆盖。建立了夜查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组织开展了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大了基础党建工作力度,强化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贫困村党支部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六)不断加强涉贫信访舆情化解处置力度。成立了市脱贫攻坚信访及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涉贫信访及舆情处置协调小组及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脱贫攻坚领域信访及舆情处置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大了涉贫信访舆情化解处置工作力度。到6月底止,省级交办和到市上访的234件信访件,已办结197件,办结率达84.2%,对基本属实(部分属实)的9.8%的信访问题,我们都按照政策认真予以落实;对反映问题不属实的90.2%的信访问题,我们都认真开展政策解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得到了上访群众的理解。
(七)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专项治理。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的安排部署,出台了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以扶贫领域担责不力、腐败问题、作风问题为重点的专项治理工作,以作风建设力促脱贫攻坚。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查工作,派出4个巡察组对4个区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巡查。到5月底止,全市共发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460个,受理问题384个,立案195件、查处208人,其中组织处理148人、问责42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追缴资金300万余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产业扶贫方面,有的产业扶贫带动能力不强,帮扶方式比较简单,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效益不明显。健康扶贫方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不足,有的有签约但还没有开展服务,有的免费体检没有开展。教育扶贫方面,“阳光助学”没有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读书资助全覆盖。住房保障方面,今年的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实施进度较慢,到6月底止,农村危房改造开工3460户、开工率53%,竣工1298户、竣工率20%;已脱贫危房户3231户,开工1722户、开工率53%,竣工934户、竣工率29%;易地扶贫搬迁开工4253户15160人、开工率87%,竣工1516户5548人、建成率31%,后续帮扶措施落实得也不够好。
二是项目工程推进慢。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方面,全市今年自然村寨通水泥路2202公里、窄路加宽881公里的建设任务,目前还只分别完成263.902公里和44.88公里,完工率为18.11%和5.02%。安全饮水方面,桑植县的部分村还存在安全饮水不便,慈利县少数已脱贫村还存在饮水不安全的现象。
三是资金使用欠规范。有的乡、村对扶贫资金和项目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公示公开;有的村在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时,没有与贫困人口紧密结合,没主要用于贫困人口的产业发展;个别村还存在侵占贫困户利益的现象。
四是帮扶工作欠扎实。有的驻村帮扶后盾单位重视不够,个别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驻村时间不符合要求,有的贫困村帮扶力度不大;少数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重心出现偏差,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精准帮扶上来,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全市503个贫困人口超过100人的非贫困村派驻工作队或明确县直以上帮扶单位还没有完全落实,有的派驻是有名无实;结对帮扶还存在流于形式现象、效果不佳,有的帮扶责任人责任心不够强,帮扶过程中主动作为不够,用心用情用力不够。
五是工作不平衡的问题。我市1016个村(居)中,有973个村(居)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村(居)达到861个(贫困村358个、非贫困村503个)。非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54.22%,贫困村的占45.78%。全市95340人未脱贫人口中,非贫困村占65.14%,贫困村只占34.86%。贫困村由于有驻村帮扶工作队,在资源配置、帮扶力度等方面力度较大,但非贫困村的脱贫任务更重而扶贫力度更弱的“倒挂”现象比较普遍,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比贫困村的速度更慢、难度更大。
六是基础工作不完善。少数地方仍然存在数据不全、资料不准、情况不清等问题,个别帮扶干部填写扶贫手册不认真、帮扶措施填写太过简单,没有体现痕迹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部分乡镇、村在落实扶贫政策或项目时,没有按规范程序走,没有公示公开,没有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对照突出问题,全面开展“补短强弱”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整改力度。下半年要持之以恒地抓好问题整改,要确保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标准不降,确保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明显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二是分门别类推进整改。对国家考核反馈的5个方面的问题、省级考核反馈的43个问题、审计署比对出来的问题和市级核查督查的问题,要全面建立台账,对单销号。对前段整改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还没有整改到位的,要持续跟踪督办,限期完成整改任务,确保整改到位;已经整改完成的,要整章建制,防止问题反弹;对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整改任务,要紧盯不放,持续用力,做到整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尤其是对问题整改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要分析原因找准症结,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三是层层落实整改责任。充分发挥县一级落实整改责任的主体作用,建立整改责任人制度,督促逐项落实整改,把问题整改情况作为脱贫攻坚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问题整改不坚决,工作不严不实,甚至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同时,积极鼓励媒体和社会各界加强监督。
(二)对照“五个一批”,全力推进行业扶贫工作。
各级行业扶贫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把“五个一批”落实到位,切实补齐行业扶贫短板。一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要大力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认真研究和落实省里出台的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十条政策,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要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完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要把农业产业发展与贫困人口脱贫结合起来,让贫困人口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受益;要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精准掌握劳动力输出及贫困劳动力输出现状,对劳务输出人口加强跟踪服务,落实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费补贴政策,确保完成今年劳务输出目标任务;要加大社会扶贫工作力度,以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推广为契机,有效搭建捐赠者与受捐者双向互动、有效对接工作平台;要认真组织开展“万企帮万村”,充分利用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企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共赢;要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工作力度,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提供;要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实现贫困村科技服务指导全覆盖。二是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要继续对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全面整改到位;要加快今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17380人搬迁任务;要加大后续帮扶工作力度,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加大生态补偿脱贫力度。要严格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进一步加强管理,落实补助待遇。四是加大教育脱贫力度。要对去年“阳光助学”补助没有发放到位的尽快发放到位;要对今年“阳光助学”补助对象进行核实,并加快补助发放进度,确保不发生因贫辍学现象。五是加大保障兜底力度。要进一步完善低保、养老等兜底保障机制,精准识别低保兜底对象;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工作力度,实施大病集中救助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等“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尽快建立起基本医疗+大病保险+社会救助+普通保险+适当救助的医疗补助透明体系,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平台和县域内住院先治疗后付费政策。六是加大危房改造力度。要深入研究已脱贫住危房户的住房安全解决办法,切实整改到位;要加大筹资力度,按照危房贫困户需求和脱贫进度确定目标任务;要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减轻贫困户自筹建房资金压力,确保按照脱贫进度全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七是加大其他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力度。要加大电商扶贫工作力度,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要加大农村交通建设力度,重点加大对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确保贫困村交通条件验收合格;要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全面完成今年安全饮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全面解决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要加大旅游扶贫力度,积极探索旅游精准扶贫新模式,挖掘和总结旅游扶贫先进经验和典型,努力提高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要加大文化扶贫工作力度,完成180个拟出列村的综合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完成贫困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全覆盖工程。
(三)对照责任清单,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
一是进一步压实各级领导责任。要严格按照“五级书记”齐抓脱贫攻坚、“省负总责、市县落实、乡村实施”、脱贫攻坚“七大行动”“七大工程”、“三走访三签字”、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责任制等,继续做好今年预出列村联村、预脱贫户帮扶工作,指导贫困村对标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帮扶贫困户对标如期如质脱贫。二是加大工作调度力度。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重点工作调度,通过加强工作调度,压实相关部门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加大资金管理力度。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的监管,加快资金报账和拨付进度,严格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大问责力度。要通过问责进一步压实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落实整改不力的、对省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和其他渠道反映的问题调查属实的相关责任人实行追责。五是加大结对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力度。通过加大两个帮扶力度,压实结对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逐步转变贫困对象“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要进一步提高结对帮扶工作精准度,根据致贫原因对接扶贫政策,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改变贫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