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答卷 > 脱贫攻坚 > 答卷 > 市州 > 益阳 > 头条

益阳市2018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2018-07-13 16:35 【字体:大中小】

  2018年以来,益阳市严格按照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聚焦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全力抓好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工作,全力推动政策、项目、资金到村到户,职责、任务、指标到位到人,瞄准目标、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全市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全市贫困现状及2018年度目标任务

  全市贫困现状:益阳市下辖7个区县(市)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人口493.8万,农村人口390万。2014年,全市贫困县1个、贫困村310个(2016年行政村合并后为29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9.9%。2014年至2017年,累计减贫26.6万人,2017年退出贫困村141个。经2017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精准识别后,益阳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规模12.0万户、36.9万人。目前,全市仍有1个贫困县安化县没有摘帽、156个贫困村没有退出,1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4.0%。

  2018年度目标任务:2018年是益阳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市要实现9.9万贫困人口脱贫、122个贫困村退出、安化县脱贫摘帽。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一是持续抓好贫困动态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部署,进行建档立卡“回头看”和专项清理,对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查漏补缺,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二是强化驻村帮扶工作。对全市297个贫困村和569个未脱贫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以下称面上村),严格落实了“一村一队”驻村帮扶全覆盖要求,共派出862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另有1支中直单位工作队、5支省派工作队)。其中,市本级下派50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其中向安化选派30支)、162名驻村干部、1893名结对帮扶责任人。通过日常调度、业务培训和精准指导,全市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实。三是聚焦重点区域。以贫困县安化县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从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资金安排、项目布局、帮扶力量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打破瓶颈制约。四是积极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赫山区、资阳区、桃江县、沅江市、南县、大通湖区和益阳高新区7个区县(市)组成6个工作队对口帮扶安化部分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五是加强培训指导。市扶贫办会同相关单位分期分批进行业务培训38场次,培训对象涵盖县、乡两级扶贫办,市本级驻村工作队、对口帮扶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责任人员,全面提高了全市扶贫干部和结对帮扶责任人脱贫攻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4月26日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召开后,全市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五个一”行动要求,50支市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共计培训结对帮扶责任人2413人次。市驻村办、市扶贫办编写了《益阳市脱贫攻坚工作知识手册》、《益阳市扶贫手册填写模板》和《益阳市脱贫攻坚结对帮扶贫困户方案》,全面指导和规范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六是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按照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健全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力度。七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解读中央、省市扶贫政策和宣传脱贫成效、先进典型。益阳电视台开辟“精准扶贫看益阳”栏目进行期播,华声在线益阳频道开辟“益阳精准扶贫”专栏。市扶贫办开通 “益阳扶贫网”和“益阳扶贫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下发《益阳市脱贫攻坚工作知识手册》3万册。采用电视媒体、官方网站、微信、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宣传精准扶贫,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八是不断强化督查问责。按照“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一年一考评”的要求,及时跟踪掌握年度目标任务推进情况,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约谈,对未完成减贫任务的进行问责。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直行业扶贫牵头单位和市扶贫办组成多个专项督查组,按照“四不两直”方式,对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责任工作落实情况、驻村帮扶、结对帮扶、行业扶贫等重点进行督查暗访。通过培训指导和督查督办,有效压实了责任,促进了整改,提升了脱贫攻坚工作水平。

  (二)扎实推进“六个一批”。一是产业发展方面。大力实施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做优做强安化黑茶产业,切实加快桃江笋竹、赫山粮食、资阳特种养殖、沅江芦笋、南县小龙虾、大通湖水产等特色产业发展。预计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29亿元,同比增长4.4%。上半年全市贫困村共新办专业合作社95家,新建原料或产业基地38处,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项目114个,共计带动贫困农户1.3万户,预计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安排58万元旅游行业扶贫专项引导资金,支持13个市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共20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指导桃江县松木塘镇松木塘村编制了《松木塘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二是改造搬迁方面。危房改造,组织对全市27042户“四类对象”农村存量危房开展全覆盖核查,截至5月底,全市共核查27042户,挤出水分11587户,最终核查认定“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15455户。危房改造完成第一批任务8167户,已开工1617户,开工率20%。易地扶贫搬迁,截至5月底,全市51个集中安置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确保如期完成12771人的搬迁任务。三是培训就业方面。今年1-5月,全市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115人,完成了目标任务(3100人)的35.9%;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63人,完成目标任务(450人)的14%(两后生培训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每年8月份后,从教育部门取得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的初、高中毕业生名单,再集中开展培训)。四是教育助学方面。从2018年初开始,已下达全市公用经费补助资金中央资金19098万元,省级资金4801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中央资金2077万元,省级1583万元。今年上半年,中职免学费受助26748人次 ,受助金额3209.76万元;中职助学金受助9212人次 ,受助金额921.2万元;高中助学受助11268人次, 受助金额1126.8万元;高中免学费受助 4451人次 ,受助金额413.3万元;学前教育受助11039人次 ,受助金551.9万元。五是兜底保障方面。3月6日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研究通过今年益阳市农村低保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提高至3200元/年,救助水平提高至170元/月,其中社会保障兜底对象月人均救助266 元,与2017年相比,分别提高14%和5.4%。2018年5月全市已经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500万元。六是医疗救助方面。截至2018年6月15日,全市核准健康扶贫对象共计37853户、110386人,按户统计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31.7%;农村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累计38724人次、救治进度98.08%;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81398人次、救治进度100%;重病兜底累计救治1876人次,救治进度99%;四类九大病种已确诊1738人,已救治1717人,救治进度98.79%;住院和门诊实际报销比例为69.12%。

  (三)大力实施“六大建设”。一是交通建设方面。1-5月份,农村公路完成投资3.25亿元。农村公路窄路加宽完成160.12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完成710.6公里,危桥改造工程完成25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188.52公里。全市14个未通客班车的行政村上半年已完成5个行政村通客班车,通达率为99.3%,剩余的9个行政村将在年底前全部开通客班车。二是水利方面。目前全市完成扶贫水利资金4957.71万元,其中防洪避灾基础设施项目投入2880.84万元,加固防洪堤28公里,堤坝护坡17公里;水利灌溉建设项目投入2076.87万元,分别建设灌溉渠道112.2公里、灌溉塘(堰、井)163口、水窖24个、小型提灌站34个。同时,及时分解下达2018年解决建档立卡7.52万贫困人口饮水问题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项目前期,6月份正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目前全市已解决3.15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问题。三是农村电网方面。今年计划的76个贫困村,有64个计划2018年下半年启动电网改造,预计投资8198万元。其余12个贫困村,有4个村属宁乡供电区域,已促成宁乡供电公司在2017年完成改造并投产;有5个村属安化小水电自供区,目前已完成情况摸底并上报省电力公司,力争7月份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有3个属沅江茶盘洲及漉湖农场自供区,目前已列入2018年农网第二批改造计划,待接管程序到位后实施立项。四是广电设施方面。已全面完成贫困村“村村响”建设任务,贫困村电视覆盖率达96.5%(年度任务为97%),2018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目前已完成1871场,完成率52.50%。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109个,截至6月中旬在建74个,完成35个,完成率32%。完成98场“益阳花鼓大戏台”送戏下乡。五是网络通信方面。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村光网覆盖率达到99.8%,4G覆盖率达到99.8%,两项指标均已提前达标。六是生态环境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已建农村卫生厕所71.52万个,卫生厕所普及率81.02%。完成贫困户卫生厕所改造3892户,完成率达18.4%。完成封闭式垃圾收集点建设82个,完成率达51.2%。建成粪污治理配套设施218户,配套率达到73.5%。已完成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35个,在建74个,完成率达32%。共完成人工造林18750亩、森林抚育42500亩、绿化公共绿地22亩、绿化进村公路108公里。全市共选聘682名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方面,赫山区岳家桥镇大塘村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龙光桥街道办事处赵家塘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均已完成野外工作。安化县马路镇澄坪村泥石流(二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60%。桃江县鸬鹚渡镇蒋家冲村刘家仑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一期)工程启动施工。

  (四)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严格按照 4月24日全省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和6月5日全省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视频推进会议要求,全面梳理脱贫攻坚责任和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尤其是对照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反馈问题(11类48个)、中央巡视组暗访和国家审计署反馈的问题(3类2596个)、省级领导专题调研和常态化联点督查发现的问题(541个),结合益阳脱贫攻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标问题清单,全市上下深入扎实开展整改工作。市、县、乡、村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整改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将整改情况以《进展表》的形式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调度,要求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对标整改时限确保按时完成整改任务。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整改标准和程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对照问题清单,逐条逐项排查整改,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实效。

  (五)积极配合省直部门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扩展到面上县的通知》,全省在2017年49个督查组联点任务不变的前提下,将联点督查范围扩展到部分任务比较重的面上县(截至2017底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10000人以上或贫困发生率超过3%以上的县区市),益阳市新增4个区县(市)纳入省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范围。具体情况:省委统战部联点督查安化县、省总工会联点督查桃江县、省民宗委联点督查赫山区、省检察院联点督查沅江市、省扶贫办联点督查南县。这是对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和严格会诊,各督查组前段督查反馈的问题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提出的建议明确具体、符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目前,省常态化联点督查反馈问题总计541个,其中安化39个,桃江18个,赫山14个,沅江421个,南县49个。各相关区县(市)高度重视,密切配合,举一反三,立行立改,正在全面推进整改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经梳理,益阳市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难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扶贫信访举报增加。截至6月29日,全市今年共受理扶贫信访举报136件(中央巡视组交办2件),其中安化县75件、桃江县23件、赫山区11件、沅江市10件、资阳区9件、南县7件、高新区1件、大通湖区0件。信访量排名前十位的乡镇分别是:安化梅城镇(13件),桃江马迹塘镇(8件),安化清塘铺镇(8件),安化大福镇(7件),安化古楼乡(6件),安化渠江镇(6件),安化仙溪镇(5件),桃江松木塘镇(5件),安化仙溪镇(5件),资阳长春镇(5件)。反映精准识别方面的问题68件,占比50%,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15件,占比11%,帮扶工作方面的问题33件,占比24.2%,资金项目监管方面的问题5件,占比3.7%,其他方面的问题15件,占比11.1%。目前总办结量为131件,占总量的96.3%,正在办理的5件,占总量的3.7%。已办结信访举报件中,查证不属实的112件,占比85.5%,部分属实的19件,占比14.5%。因扶贫信访举报者成本低、零风险,搭车信访和重复上访逐步增加。

  (二)非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力度小。当前,扶贫力量和扶贫资金主要集中在贫困村,非贫困村的投入很少,而益阳市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有近20万贫困户在非贫困村。因受条件限制,各级政府对散居在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脱贫工作重视不够,帮扶力度小。

  (三)部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贫困群众被动接受帮扶,有的甚至冷眼旁观,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众对精准扶贫政策不了解,也缺乏去深入了解的主观意愿;对本人如何脱贫缺少规划,被动接受上级部门给予的帮助,对增收项目的经营缺少主动性;甚至有的贫困群众对结对帮扶责任人、有关检查走访或者核查填表签字等形式形成了抵触情绪;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仍然很严重,自我脱贫意识较弱。

  (四)基层扶贫干部队伍不稳定。基层扶贫干部都要经历“半年生、一年熟”的成长过程,因为工作繁忙、责任重大、压力巨大,“五加二”、 “白加黑”成了工作常态,又没有任何岗位补贴和加班费,还要经常面临处分问责,很多乡镇扶贫干部往往不到一年甚至不到半年就换岗了,导致“年年换人年年培训”;驻村帮扶工作队也是以党性原则和组织原则坚守在基层工作;市县乡三级扶贫部门均出现要不到人的情况,大部分区县(市)扶贫办干部从公务员编制变成了事业编,车补也随之取消,整个扶贫战线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人,迫切需要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正面激励扶贫干部,稳定基层扶贫队伍。

  (五)群众满意度不高。群众满意度是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是检验脱贫成效的重要标准。据调查,因一些脱贫举措落实不到位,对“边缘”贫困群众的识别不够精准,部分政策落实不彻底,贫困户参与率不高,帮扶干部工作成效低,政策宣传不深入,群众知晓度低,加上扶贫资源过于集中,不能兼顾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导致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仍然不高。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全面梳理年度工作任务,实行倒计时管理,确保按时完成任务。2018年全市有9.9万贫困人口要脱贫、122个贫困村要退出、安化县要脱贫摘帽,完成全年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据掌握的情况,2018年拟退出贫困村还有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能达到5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和扶贫小额信贷任务进度跟不上时间进度。各区县(市)要对照贫困退出标准和工作目标,对工作任务实行倒计时管理,确保按时完成全年任务。

  (二)持续抓好贫困动态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脱贫退出工作机制,确保严格按照脱贫标准和程序实事求是进行脱贫退出,努力防范发生“被脱贫”、“假脱贫”及“不脱贫”现象。对本次整改后需清退删除的、新纳入的贫困户要严格按程序操作到位,并及时与全国贫困人口信息系统搞好数据、信息的调整和核对。

  (三)强力推进“六个一批”和“六大建设”的实施。督促各行业部门精准定位、主动作为,不断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和统筹力度,把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向贫困户集中,统筹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保障等工作,持续改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下一阶段,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照《益阳市精准扶贫“六个一批、六大建设”推进实施工作调度方案》,对“六个一批、六大建设”项目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汇总并严格考核,协调组织开展常态化调度,研究解决推进实施中的问题,抓紧抓实行业扶贫。确保这一套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四)持续抓好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严肃对待中央、省里发现的脱贫攻坚突出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立查立改。要把问题整改作为当前急中之急的大事,落实整改责任,注重举一反三,集中力量研究解决,从速、从快、从准抓好整改。严格对照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中央巡视组暗访和国家审计署反馈的问题、省级领导专题调研发现的问题、常态化联点督查发现的问题、市县自查发现的问题、各级扶贫信访举报等六个方面的问题,持续深入开展问题整改工作。对信息管理不精准、整改简单化、错评、漏评、错退、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等近期能够整改的问题要立行立改,改彻底改到位。对行业扶贫、脱贫长效机制、政策衔接、贫困户内生动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大胆探索,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破解,迎接国务院7月上旬开始的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督查。同时,要积极配合省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组来各区县(市)督查,充分运用好联点督查成果,围绕反馈意见和建议,全面梳理、主动对标,认真抓好各项整改任务落实。

  (五)加大政策宣传。一是利用《益阳广播电视台》、《华声在线》、《益阳日报》、《益阳在线》、《益阳门户网站》、益阳扶贫微信公众号及时宣传报道精准扶贫动态和先进典型,营造社会扶贫浓厚氛围。二是各区县(市)要以到户政策口袋书内容为基础,协调督促部门执行政策,并督促行业扶贫部门制定政策的申报流程、操作细则,并统一制作宣传展板,在乡镇集镇和人口密集区域轮回展示。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分批次全覆盖对驻村工作队干部、镇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进行扶贫业务知识培训。三是各结对帮扶责任人员要将扶贫政策、扶贫工作开展的情况,特别是脱贫的标准和贫困户作为脱贫的主体通过登门上户一对一地做好宣传、引导,从根本上解决“等靠要”的问题,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六)强化督查问责。要及时跟踪掌握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约谈,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进行问责。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扶贫办等单位,要采取明查与暗访、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行动计划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定期通报情况,发现问题严格整改。特别是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发放情况督查,确保专款专用。将前一阶段自查和各级督查查摆出来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以及整改效果作为下一阶段督查的重点。要强化脱贫攻坚督查成果、考核结果运用,奖优罚劣,对未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未执行或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以及其他扶贫开发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行问责,对任务完成不了或者完成不好的,该约谈的约谈,该通报的通报,该问责的问责,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信息来源: 益阳市扶贫办    责任编辑: 宋太桓
打印
相关阅读
  • 国家部委网站
  • 省市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市州县区网站
  • 站点地图
  • 主办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承办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电子政务中心)
  • 协办单位:湖南日报社
  • 备案号:湘ICP备05000618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302000524 网站标识码:430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