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乡规促“生态佳”升级为“生态+”。2014年,塔山乡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瑶乡的决议》,对林业、水源、土地、公路、村庄、茶叶、文化等“七个生态”实施最严格的保护,2016年11月增加“生态旅游”等内容,明确了“生态+”发展战略。乡党委、政府每年召开生态保护专项述职评议大会,对乡直单位和各村进行测评。各村成立环保监督委员会,加强森林防火、封山育林、造林护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通过强化落实“绿色乡规”,全乡干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护生态、爱环境”的氛围日益浓厚。生态奖补变“砍林挖山”为“造林护山”。为改变山区群众偷砍乱挖等破坏生态行为,塔山乡积极争取生态补偿、林业补助、环境综合整治和“两型”资金,健全公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以造林奖补取代砍树收益,实现从“砍山”到“造林”、从“开发利用”到“全面保护”的转变。全乡20多万亩山林全部纳入生态公益林,公益林补偿达14.5元/亩,天然林养护补助达11元/亩,贫困户复绿新辟茶园还可获100元/亩的补贴。同时,坚持“不砍林、不挖山、不开矿”,坚决不搞破坏式开发,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生态种养业,在敖头、东江等村开辟瑶药和中药材基地900亩;在蒲竹、阳山、板角等村新种杨梅、黄桃、猕猴桃等高山水果1040亩;以合作社方式新建竹鼠、土猪、娃娃鱼、黄牛、豪猪等规模养殖基地,带动周边5个乡镇300多户从事生态养殖。全乡林下经济和生态种养快速发展,近年新增就业2000多人,人平增收2300多元。生态建设让“衡阳西藏”成为“生态天堂”。塔山过去被称为“衡阳的西藏”,近年来,该乡坚持以生态引领乡村建设、产业、民生等协同发展,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强化“三边”绿化、村庄亮化,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秀丽乡村,全乡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拓宽改造乡村公路,缓解了群众出行难和旅游线路通畅难。随着环境的改善,全乡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平均达3.7万个,高的达5.3万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多年未见的巨蜥、野生娃娃鱼重现塔山。以该乡为核心区域的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获评“中国森林氧吧”、湖南省森林康养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