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借助统战部门“百企帮百村”和工业园联镇村的资源优势,明溪口镇党委、政府积极主动与县工业园管委会和磁电高科进行对接,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在大岩头村和高砌头村率先建立了“扶贫车间”。通过探索运作,车间目前已实现了自我管理,员工不断壮大、收入增加、群众满意度高的新局面。
此“家门口”就业的探索,得到了省委书记杜家毫、市委书记彭国甫等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扶贫车间于2017年11月15日被《湖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贫困村里看“三笑”》作为推介,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经验进行推广。其中高砌头村扶贫车间于2018年元月份由湖南省妇女联合会授牌为“巾帼扶贫车间”。于2018年6日18日(为回应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议精神)荣登上了中央新闻联播,被誉为“留守妇女和老人的脱贫希望”。于2018年7月5日的湖南新闻联播上以题为《怀化:扶贫车间下乡村》的宣传报道。这一系类的荣誉与成就于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红利离不开,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努力离不开,与社会力量的支持离不开,但是更为重要是的车间姐妹勤劳守时、朴实认真和那不等不靠不要,自立自强优秀品质。
高砌头村扶贫车间管理员谢戌秀就其中的一员。谢戊秀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父辈均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家庭条件困难,父母勉强支持她完成了初中学业。2006年谢戌秀结婚到梓木坪村的何政家,为了照顾家庭,她成为了一名典型的“农村留守妇女”。今年38岁的谢戌秀人生的座右铭就是“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吃点苦算不了什么”,仅看她的样子,很难有人相信,高砌头村扶贫车间就是面前这个个子小小的女人撑起来的。但是就是这小小个子的农村妇女凭着她那不服输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将一个只有9个人且举步维艰的扶贫车间发展到现在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人生无常,她在不断抗争。结婚后的谢戌秀夫妻两人原本在外务工,公公婆婆在家帮着照顾小孩,家里情况刚有好转,2010年婆婆陈佑桃就被确诊出患有胃癌,面对生活的困境和命运的考验,面对年老卧病在床的母亲和年幼需要照料的孩子,谢戌秀彻底断了外出务工的想法,毅然决然挑起生活的重担,跟老公沟通选择留下来在家中照料生病的婆婆和幼小的孩子,全家7口人靠老公一人在外务工补贴家用。婆婆陈佑桃病情危重,为了尽孝,谢戌秀带着婆婆四处求医,胃部切除手术和几年的化疗不仅花光了谢戌秀十多万元的积蓄,还欠下了7万元的债务。尽管用尽全力的救治和尽心尽力的陪护,婆婆还是因为病情危重于2017年8月不幸离世。祸不单行的是2016年上半年公公何青连也患上了脑梗加中风,谢戌秀只得再次四处借钱,将公公送往医院救治,得益于她病床前细心的照料,公公现在已经慢慢有了好转。
家境贫寒,她在不断努力。2014年,国家脱贫攻坚的红利政策进村入户,经过精确识别,谢戌秀一家进入贫困户行列。据了解,谢戌秀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贫困户而向政府提过任何的要求,她的努力邻里村民有目共睹,可苦于自身能力有限已无余力相助,都很希望有人能帮她一把。正当谢戌秀苦于在家无法增收之际,2017年夏天,明溪口镇党委政府计划在高砌头集镇创办扶贫车间,将企业生产原件的工艺搬到农村集镇,盘活闲置人力资源的消息传到了她耳朵,谢戌秀立即找到村支部书记,第一个报了名。她将两岁的儿子暂时托付给亲戚,自己加入了扶贫车间女工之列。
车间创立,她在不断坚持。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扶贫车间工人进来后,第一个月为培训期,发放计时工资,满额给予1500元/月,可是从第二个月转为计件,工资和生产效率成正比,工人们称为“比手艺”。因诸多因素,工人工资变得不稳定,车间创立面临瓶颈。公司分派下来的管理员是外地人,无法陪同加班,不太熟练的姐妹们第二个月看着微薄的工资就有了打退堂鼓的,到了第三个月车间就从刚建立时的18人就直接减少到了9个人,谢戌秀就是这9个人中的一员,她们分外珍惜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相信用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现状,不仅自己加油学,还鼓励留下来的姐妹们,“只要我们坚持做成熟练工,我们就能提高自身的待遇,并且能在家门口就业,这是多好的机会呀,我们都要珍惜”。其间,明溪口镇党委政府发现了问题,多次进村调查研究,发现了车间人员减少和留不住人的症结所在,提出管理人员本地化的建议。镇党委政府与向华电子公司沟通后,公司表示只要有合适的人选可以从本地产生出管理员,但是要通过他们的验收和考察。终于进过几个月的努力,谢戌秀凭借良好的工作业绩、熟练的技术和质朴善良的品质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通过村里、镇党委政府和向华电子的会商确定为车间的管理员,于2017年11月正式上岗。
事业发展,她在不断奉献。成为管理员后的谢戌秀毫不松懈,她深知扶贫车间的重要意义,实现了让家庭更完整,家乡更温暖,对下一代健康成长十分有利,怎么样才能将在外打牌或是观望的姐妹们吸引到车间来呢?怎么样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大家都变成熟练工,提高收入。车间上班的时间是上午8点到下午5点。可是谢戌秀担任管理员后跟大家讲:“大家想加班到几点我就陪到几点,只要大家愿意,孩子放学需要接孩子的可以先去接孩子,家里有事的可以先回家忙家事,忙完家里的事后愿意来加班的,我都可以陪同大家。”正是这种换位思考的心理,赢得了大家的认同和喜爱。从高砌头村曾腊香和大岩头村龚林香口中了解到,谢戌秀在赶货的时间,利用自己原本因该是计件和打包的时间来帮助大家做产品,提高姐妹们的收入,然后等大家都回家后自己再打包和计数,常常因为这样要加班到晚上10点多,还牺牲掉了很多自己原本的周末假日时间,甚至常常忙到忘记吃饭。每天早上6点钟谢戌秀先到车间帮助大家开机子、调线、分任务做准备工作。正是她这种无私的奉献和一心想把车间办好的精神,感染了车间的姐妹和公司的领导,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带领下的车间员工们的工资有了大的飞跃,最多的一个月领到了2800元,谢戌秀自己作为管理员本人则只有2600元每月,但是姐妹们工资提高她比谁都高兴。慢慢的车间人数也由之前的9人增加到了现在的24人,还有十多个姐妹表示只要学生开学后就来车间来上班,向华公司也表示只要有人愿意来上班还将继续增加机器,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车间的职工何学香说:“现在的车间,大家对谢戌秀都很尊重,只要是她分派的工作任务,无人提半句怨言,她分配什么,大家做什么,没有人挑三拣四,大家都一条心,都认同她说的话,只要我们大家都脚踏实地的干,都有信心脱贫、共同小康”。
谢戌秀,她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在不断砥励自我中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她通过自身的苦干成为了扶贫车间的典范;她通过自己的用心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她通过自身的成绩成为了她孩子们的榜样。她是一个美丽的人,她是一个靠谱的人,她是一个坚定的人,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正是有了像她这样不畏艰难、勇于开创、敢于拼搏的贫困人口,在实现脱贫致富的路上快马加鞭,埋头苦干,中国梦的实现才不是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