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省里先后印发《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方案》《关于反馈2017年常德市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有关情况的通知》,并转发了《中央交办问题整改清单》,指出常德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政策举措落实不到位、分类施策不精准、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不规范、基础工作不扎实等4类共54个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大查摆、大诊断、大整改的热潮,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整改成效。目前,已经有43个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其余11个问题正在加大力度推进整改,6月20日前可以全部完成整改。
——聚焦责任落实抓整改。将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工作作为当前全市上下的首要任务,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力量、干部力量,全力以赴推进整改。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次都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上会必有问题清单或督查通报名单,形成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在5月9日的全市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推进会上,向市直部门和区县市分别下发了问题整改清单。接到省里反馈的问题后,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脱贫攻坚大会战指挥部专题研究部署,对问题逐一研究分析,确定了“市县联动、责任到人,举一反三、全面查摆、限期完成、确保实效”的整改思路。二是实行层层发动。坚持“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个责任人、一抓到底”,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能落实。市里先后印发《关于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关于抓好我市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的通知》,对省交办的问题,根据职责分工,坚持属地管理,对各类问题进行任务分解。各级各部门均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研究确定了具体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三是加强督导促动。将督查作为推动突出问题集中整改的重要手段,严督严查,立查立改。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下发了《关于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清单整改的督查通知》,派出专题督查小组,对整改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为重点解决帮扶不到位的问题,5月25日至31日,市指挥部办公室及市派驻村办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市直后盾单位及结对帮扶责任人进行了专项督查,促进了帮扶力量全面下沉到村到户。为推进异地扶贫搬迁问题整改,市联席办坚持“日调度,月督查,季报告”的工作机制,督导任务区县严守政策“红线”,政策执行不走偏,狠抓问题整改。整改工作推进以来,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纷纷成立问题整改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部署、一线调度,多次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推进。各区县市态度坚决、行动迅速,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督导,汇聚起抓问题整改的强大合力。市委书记周德睿、市长曹立军、市委副书记朱水平、副市长龚德汉等领导结合“三走访三签字”,沉到一线,了解实情,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市委书记周德睿为解决澧县码头铺镇洞市村吴老的信访问题,亲赴现场查看纠纷宅基地,实地了解情况后,从法律政策、邻里关系等方面入手给吴老讲道理、做开导。对吴老提出的合理诉求,现场交办澧县迅速提出方案、依法依规解决。
——聚焦政策落地抓整改。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决打好产业发展、住房安全、教育助学、健康扶贫、就业创业、基础建设等“六场硬仗”,确保各类扶贫政策落细落地。在省里问题清单中,涉及到政策举措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29个。结合打好“六场硬仗”,对问题实行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强力整改。5月份以来,全市开展了“走千村访万户”活动,市扶贫办等部门重点在石门县开展了“走百村访千户”活动,组织市直行业部门开展了“政策落实回头看”活动。市县主要领导带头、行业扶贫部门为主参与,对全市有脱贫攻坚任务的2040个村(社区、农林场)实行全覆盖走访,共梳理问题2100多个,目前已帮助解决970多个。重点开展了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工程建设、贫困救助等问题整改,全部都由联乡包村县级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签字确认。行业部门在“政策落实回头看”的过程中, 进一步对接政策标准、分析落实情况、找准问题差距,在省反馈问题基础上,还梳理出了62个问题,正抓紧解决落实。
——聚焦基础工作抓整改。牢牢盯住“三率一度”等关键指标,认真细致地开展漏评、错退问题清查,抓好信息比对、动态调整等工作。特别是去年省年度考核第三方评估显示,我市部分区县市错退率比较高,今年进行了重点核查整改。一是加强实地核查。对2017年所有脱贫人口“一超过二不愁三保障”等主要指标进行实地核查。主要核查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危房改造、教育助学、农村医保等方面,对达到脱贫标准的作脱贫处理,对未达到脱贫标准的作返贫处理。二是加强系统整改。市扶贫办调取2017年脱贫人口系统数据信息,将所有信息按照“到乡到村到户到人”的原则,反馈给区县市和乡镇,要求限期整改。目前,所有区县市均全面整改到位。三是加强石门工作。组织各级干部对省扶贫办反馈的“五类疑似户”,进行了认真入户核实整改。5月30日至6月1日,市指挥部安排12个核查小组,对石门县55个地理位置偏远、通达度差、人均收入水平靠后村以及信访问题较多的重点村,进行了全面核查,未发现明显错退、漏评情况,但佐证资料缺失、漏项和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已及时反馈,要求立即整改。此外,为强化帮扶力量,在驻村工作队的选派、管理、培训和后盾单位督导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共调整召回工作队长和队员30多人。加大对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力度,目前,1109个贫困人口100人以上非贫困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后盾单位均已派驻到位。
——聚焦资金项目抓整改。高度重视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重点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先后下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试行)》《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2018年项目档案资料收集理、归档报备通知》等文件,对资金项目管理作了全面、明确的规定。安乡县针对省通报的“某村投入扶贫资金20万元用于发展生猪养殖产业,项目除简单发钱发物外未有效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的问题,由原产业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猪苗、技术服务和市场,从制度机制上找到了问题整改方法。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市财政局、市扶贫办联合召开全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与项目管理工作会议,现场解读文件精神、就当前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为彻底解决惠农补贴由“一卡一折”升级为“两卡两折”过程中出现的明白条发放、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市财政局召开惠农补贴“一卡通”规范完善工作督办会议,该项工作5月7日前已全面整改到位。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对贪污侵占财政扶贫资金、虚报冒领财政扶贫资金、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等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整治,目前正在对全市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
——聚焦信访舆情抓整改。今年以来,常德市共收到涉贫访舆情138件,其中群众对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的诉求占43.4%,反映识别不准和干部作风不实的分别占18.8%和13%。我们坚持舆情处置和问题整改一起抓,通过问题整改促进信访矛盾化解,目前信访办结率达100%。市扶贫办定期对全市涉贫信访发生率、办结率、重复访和信访类别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整改方向和整改意见。市县加大复核力度,一般信访件按50%比例抽检回访、重点信访件和重复访全覆盖复核。特别是石门县认真落实重点信访和不稳定群体的排查化解工作,对可能引起群访聚访的极端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台账,全力化解,确保稳定,并制定应急预案,防止出现负面涉贫舆情或恶意炒作事件,同时继续通过召开广播会、屋场会、户主会、培训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讲政策和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带来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容村貌等变化,提升群众认可度。石门继续在全县开展每月一次的结对帮扶“空城行动”,桃源积极开展政策培训,澧县通过微信、电视台及“村村响”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扶贫政策,收到明显成效。
——聚焦作风建设抓整改。针对“两个责任”落实不力、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深入开展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一是明察暗访常态化。采取蹲点督导、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的方式,开展明察暗访。今年市纪委11个督查组开展专项监督,发现问题线索70多条。二是专项巡察常态化。对全市139个未退出贫困村实行巡察“全覆盖”。目前,市委巡察组已进驻石门县南北镇、太平镇等地开展专项巡察。三是从严执纪常态化。对扶贫领域重要问题线索一律实行市、县、乡纪委“三级联查”,落实市纪委常委“包案负责制”,严格标准、统一尺度。四是谈心谈话常态化。充分利用“两同时”谈话、例行谈心谈话、任前谈话、提醒谈话、约谈等方式,对扶贫领域相关部门和干部作风建设进行经常性警示提醒,严肃作风纪律,筑牢思想防线。5月29日,市指挥部、市纪委对2017年度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考核结果综合评价为“一般”和“较差”的8个乡镇进行约谈,起到了鞭策后进、传导压力、振奋精神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