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良心工程,常德市自启动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以来,落实《湖南省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层层把关念好质量安全“紧箍咒”,确保这一惠民工程办好办实。
市交通运输局建立了月检查、季督查、年底考核的工作机制,强化建设进度、质量的监督检查,对项目建设计划、建设资金来源和补助标准数额、招标过程、施工过程管理、质量监督、交竣工验收、建设资金使用等实行“七公开”。同时严把工程质量关口,抽调专人成立了三个质量监管小组,开展不间断、全覆盖、零容忍的质量监督巡查。
施工单位(湖南常德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常德公路工程总公司)严格执行省政府确定的“统建模式”,实行主材集中采购、集中供应,劳务由专业劳务公司分包,杜绝层层转包、违规分包。严格执行“零利润”标准,除合理税收、管理费和财务成本之外,不取任何利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防止出现索拿卡要、中饱私囊的违法违规行为。制定《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路项目管理工作方案》,对项目管理的各个细节提出标准,进行规范。围绕工程一次性交验合格率100%的目标,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印制《质量安全生产口袋书》,发放到每名施工人员手中并组织学习培训,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严格按照口袋书的内容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采用远程视频监控的方式,在所有拌合场安装摄像头,分别连接到各分公司项目部办公室,方便管理人员全天候对水泥掺量进行监督。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对质量管理好的项目部和劳务队伍,予以奖励;对发生质量问题的,除按责任赔偿损失外,分别对项目部和劳务队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发生两起较大质量问题的同一支劳务队伍,予以清退出场。路桥集团还实行了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公司领导班子、相关部室管理人员、项目部全体人员分别缴纳5000元至20000元的质量安全风险抵押金,实行对奖对罚。加强劳务协作队伍管理,严格把好劳动用工关,对民工实行建册管理,劳务公司与所有作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合格后才上岗。
截至11月底,常德市已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路面工程建设1553公里,确保了新修的每一条水泥路都合格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