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全市新增学位11.6万个,超大班额基本消除
加速推进民生“一号工程” 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答卷
“这里环境好,班级人数合理,我们很满意。”8月29日,新建的市映山小学内,前来报名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秋季开学在即,全市各县区一所所或新建、或扩建、或闲置资产改造利用、或租用第三方场地办学的学校开始迎接从超大班额、大班额中分流来的学生,全市超大班额成为历史。
截至8月底,全市2018年学位建设项目学校113所,已开工学校92所,已竣工学校28所,完成投资24亿元。秋季开学新增交付使用学位11.6万个,其中城区学位建设2018年6.2万个,2017年1.1万个,校内扩班和农村学位建设4.3万个。年初计划消除超大班额班级3446个、减少超大班额人数37340人的目标基本完成,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我市2018年消除2260个超大班额班级的任务。
而在2017年底,我市义务教育16577个班,56人以上大班额班级数达5903个,占比35.61%,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班级数3092个,占比18.62%,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情况排全省第一。
高位推动 全力保障增学位
面对重大民生关切,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优先放在民生优先首位,高度重视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大班额问题,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和学位建设作为民生一号工程来抓,以实际行动响应群众呼声。
2017年,永州提前启动新一轮学位建设三年攻坚计划,当年建成学位5.12万个。201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突破城区学位建设,并把学位建设和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和人大一号议案推进,成立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消除大班额和学位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李晖,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应云多次专题调研,多次专题批示,坚持一季一调度,带头联系一所项目学校建设,为全市抓学位建设和消除大班额作表率、当标杆。同时明确把学位建设与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和执行力考核,学位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任用挂钩。各县区政府向市政府提交了责任状,各项目学校建设内容在《永州日报》等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采取多条腿走路提升学位建设速度,通过盘活一批、新建一批、配套一批、租赁一批、提质一批、社会力量建设一批等多种方式推进学位建设。同时明确,全市统筹教育资源,不管地段有多好,商业开发价值有多大,只要学位建设有需求,都进行盘活利用,确保全市教育资源只增不减;成熟的城市建设用地,优先满足学位建设需要;设计审批,开设绿色通道,边开工建设,边解决问题,边办理手续;具备条件的县区,采取装配式建筑方式,加快建设进度。面对日益严控的项目融资环境,各县区以“其他项目都能停,学位建设不能停”的决心保障项目资金投入,中心城区还采取“市级出资、区级建设”模式,由市金融办协调市城投集团、市经投集团融资30亿元;各县区主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吸引民间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全市两年将筹资100.96亿元。
建学校,更要建好学校。按照“质量活力新永州”建设要求,各学校特别是新建学校高标准配套附属设施,打造质量校园,有力保障学位质量。教育信息化设备、学生素质教育场地、生活服务设施全部按照国家标准配套建设,确保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返聘退休教师、接收免费师范生、申请特岗教师、聘请编外教师等多种途径补充教师,今年全市将招录引进教师4456名,确保消除大班额师资需求。
以强带弱 均衡发展促分流
社会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入学人群自然增多是城区学位不足的主要原因;而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局部学校强弱分化则进一步放大了局部的学位紧张。为此,我市今年出台了《永州市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试行)》,通过全面实施推广已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教育全域覆盖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减少因教进城现象。
在最早试点实行“1+X”捆绑集团化办学的东安县,连日来不断有在城区就读的学生家长提出转学申请,回到自己老家所在的农村学校读书。从校长到教师,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文化、课后兴趣爱好活动,中心强校与偏远弱校城乡结盟、捆绑考核,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学习条件,舍近求远、花巨资陪读在东安已渐渐没了市场,回农村读书成为大家省时、省力、省钱的新选择。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冷水滩区岚角山中学,通过与城区优质学校京华中学合作办学,可寄宿、少干扰的农村学校成了不少城里家长的选择,既增加了优质学位,又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
尽可能的均衡了城乡、区域间不同学校教学资源后,我市还制定下发《关于加强2018年中小学招生管理及合理分流学生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保障市民公平入学、合理分流。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各地按照省里要求,在消除原有大班额后,摸清今年秋季各学校学位情况和起始年级入学需求,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秋季招生工作方案,严格控制小学入学年龄,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和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入学,严格规范转学的条件和程序,禁止随意转学插班。按照“学生均衡编班、教师均衡搭配、先学生编班后配教师”的原则进行编班办学,禁止举办重点班、特长班,坚决遏制家长择校、择班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大班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