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2018年春季开学摸底,邵阳市共有义务教育学校2213所(含小学1799所、初中414所),班级18203个,学生87.92万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45749人。全市56人以上大班额班级有7678个、超员100765人;66人以上超大班额班级4033个、超员49619人。大班额、超大班额班级分别占比38.96%和20.47%。从全省情况来看,我市超大班额占比高出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年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工作任务的通知》(湘教通〔2018〕77号)要求,2018年我市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任务数2555个。截至2018年10月,我市实际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4027个,除大祥区仍有6个超大班额外,我市已基本消除义务教育66人以上超大班额。
二、主要做法
1.因县施策,一校一案。按照省、市有关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的时间表、路线图,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实施方案。各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一校一案”,精准施策和分流大班额班级学生。同时,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确保2018年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任务顺利完成。
2.以强带弱,盘活存量。结合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步伐,各县市区采取强校带弱校的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盘活教育存量,有效化解“名校热”。如市城区有三八亭小学带六岭小学,东塔小学带湘运子弟学校等,教师跨校际使用,实行分班减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校大班额压力。隆回县、邵阳县、洞口县等强校带弱校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家长、学生的认可。
3.筹集资金,推进建设。2018年我市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银行贷款、集中使用专项资金等措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目前已落实资金27.8亿元(含省级资金6.4亿元,自筹资金21.4亿元)。通过新建、改扩建、整合资源办学、校内校际分流等途径,努力增加办学容量。今年秋季已完成新增学位95110个。作为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思源学校,武冈、隆回、洞口、新邵、新宁、绥宁6个县(市)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2018年6月,我市洞口、城步、新邵、新宁4个县市的芙蓉学校建设正式启动,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19年可分批交付使用。
4.宣传先行,把握舆情。为有效推进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我市通过报纸、网站、电视、广播电台、微信等媒体,宣传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的相关政策与招生方案,悬挂消除大班额宣传标语,发放政策解读宣传手册,积极营造社会共同参与的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良好氛围。邵东、隆回等超大班额严重地区,在暑假期间推出“一日一校”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各校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情况。在加强宣传的同时,我市把舆情监控应对作为消除大班额的基础工作来抓,制定应急预案,成立信访接待、舆情监控、维稳巡查等多个工作组,多次召开全市调度会,及时掌握动态,有效消除聚访、集访苗头隐患。暑假期间,邵东县、隆回县、武冈市、新宁县先后出现了分流超大班额的舆情。针对舆情,市委、市政府及时把控,处置得当,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保证了全市各学校9月1日平稳开学。
5.拓宽渠道,补齐教师。为加快解决中小学教师来源不足问题,切实满足基础教育规模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市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拓展教师补充渠道,加大公开招聘力度。一是由市编办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编制动态调配机制,按照“有编即补”的原则,对教师退休等因素提前考虑,及时补足所需教师。二是人社部门提前下达招聘指标,积极支持教育部门创新教师聘用制度和机制,面向高校招聘优秀应届毕业生,作为中小学教师来源的主体。三是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的获得感,提高教师岗位的吸引力。2018年全市公开招聘教师2589人,赴师范院校直接招聘应届优秀毕业生数121人,人才引进13人,招聘特岗教师1050人,接收公费师范生1164人,全年共补充教师4937人。
6.强化督查,严格招生。建立了全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动态监管机制,由市委书记、市长双挂帅,实行三级督查“市纪委不定期抽查,市政府督查室重点督查,市教育局定期核查”,严格按照“一所学校、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强化立体监管,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在分流工作中,各级学校严格遵守“师生均衡分配、方式公平公正、程序公开透明”的原则,引导学生合理合规分流,做到政策公开、环节公平、结果公示、执行有力、完成有效。在秋季招生中,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全市小学起始年级基本控制在50人/班以内,初中起始年级基本控制在55人/班以内。
三、存在的困难和教训
1.项目建设遇到困难。经初步统计,全市消除大班额共需资金81.4亿元。目前已落实资金27.8亿元,资金缺口达53.6亿元。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县两级财政十分困难,加之目前政府防范金融风险,融资渠道收紧,教育投入资金压力更加凸显。一些新建项目由于资金不足,启动困难。如邵阳市第十七中学租赁办学已两年多,新建学校选址早已确定,由于资金不足,至今尚未启动。个别县由于资金紧缺,导致芙蓉学校建设项目工程进度缓慢,迟迟不能开工。
2.教师招聘面临挑战。由于我市教师待遇偏低,招聘高素质的人才越来越难,报考教师的人员越来越少,青年男教师更是稀缺,因此教师空编数额较大。省下达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数为63660个,市落实编制实际数为58353个,实有在编中小学教师48699人。今年我市公开招聘工作,由于部门之间衔接不紧凑,相比其他市州,起步较晚、进展较慢,个别岗位无人报考。今年虽补充教师4937人,但仍不能满足需求。
3.闲置校舍未能尽用。由于布局调整,部分农村学校出现闲置校舍,加之年久失修,无人看管,已成危房,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根据2018年闲置校舍资产自查情况统计,我市闲置校舍达1712间,其中可利用间数1368间。为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我市拟对829间闲置校舍做出规划,预计可增加学位近4万个,需投入资金5.6亿元。但从目前财力来看,要完成闲置校舍改造困难重重。
4.消除大班额任务艰巨。今年我市城区部分学校虽然完成超大班额化解任务,但普遍还是大班额,明年难以再次分流。截至今年10月,我市56人以上大班额班级仍有5758个、超员39077人。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2019年全省将开展消除56人以上义务教育大班额,由于我市建设项目进展缓慢等诸多因素,难以按需求提供充足学位,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任务十分艰巨。
四、下步打算
我们将继续把消除大班额工作作为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工程,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倒逼任务,全力推进,确保到2022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按标准班额办学的目标任务。
1.优先落实教育投入,足额保障专项资金。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切实落实政府主体责任。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福利发放,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高。在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足额安排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资金,积极扩大社会投入,引进优质民办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 确保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顺利完成。
2.加大教师补员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及学生数量变化,统筹分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将每年新增教师招聘计划提前下达,及时补充新建、改扩建学校教师。坚持“按需补员”的原则,做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特岗教师、考录教师、公费师范生回邵就业等工作,加大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力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深入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强化教师培训机制建设,发挥名师示范辐射作用。
3.落实学位建设,探索集团化办学。将出台配套措施,依法严格房地产开发履约建校责任,实施开发企业“交钥匙”工程,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整合平衡现有资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将过去的一些闲置教育教学资源,改造为义务教育教学点。平衡优质教育与一般教育的关系,采取“名校加新校、名校带弱校、名校联民校”等形式,推进“集团办学”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邵阳市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