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快步走 群众都点赞
——来自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现场的观察
教室最前排的孩子抵着讲台仰头看老师,教室最后排的孩子背靠墙壁梗着脖子看黑板——这是关于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的真实画面,并发生在包括我市在内的诸多城市中。
一个班学生超过56个甚至66个,老师在教学和管理中疲于应付,孩子们在人头丛立中无所适从……2015年以来,我市将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纳入“三重”工作,作为全市战略性重点攻坚工作、重大民生工程加快推进,旗帜鲜明地提出“三个必须”(棚改腾出来的土地适合于办学的必须用于办学;清理出来的办公用房、院落适合于办学的必须用来办学;其他培训中心与学校适合办学的必须用于办学),采取了“五个一批”(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盘活一批、置换一批、购买一批)方式推进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计划在2018至2020年间投入621639万元,推动394所学校建设,预计增加204426个学位。
现在,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重点攻坚各项工作进展如何?记者深入一线进行了实地采访。
攻坚
8月3日夜里8点,守着北湖区东风完小新教学楼最后一个建筑主体——塔楼顺利封顶,北湖区百福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刘添和东风完小副校长李坚一齐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为了确保教学楼能在9月1日开学前投入使用,他们已经不分昼夜地在工地上值守了好几个月。
“现在一边建设外围建筑,一边进行内部装修,我们保证能在8月25日前完工。”刘添介绍:该项目竣工后,东风完小将从过去9亩地、2栋楼扩建到21亩地、40间教室,可容纳近1800名学生就学,在消除本校“大班额“的基础上,还可以新接纳一批适龄儿童入学。
紧邻人民西路的东风完小地处郴州市老城区,周边是密集的住房、门面。对于这所办学多年的小学从偏居一隅到硬生生“挤”出一个偌大的校园,附近居民纷纷“点赞”,感慨市委、市政府发展教育、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决心之大、措施之实。
在约10公里外的郴州武广高铁西站区域,兴城小学同样在紧张建设中——这个外围包裹着绿色施工安全网的校园,建成后将占地40.04亩,包括1栋综合楼、4栋教学楼。“绝对不耽误孩子们9月1日入学。”北湖区教育局项目办工作人员邱国星说。
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各县市区均在实施一批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项目,大部分计划于今年8月底投入使用——记者在走访中看到:综合天气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留给一线的可用施工时间不多。而为了推进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基本是以“一对一”的方式派驻县(区、市)教育部门或城投部门工作人员——他们与一线施工人员同吃同劳,尽管压力大,却劲头很足。“反正是‘白加黑’、‘5+2’的干。”北湖区教育局项目办主任何昌伟说,“这是在做大好事、大实事,群众不会忘记我们的。”
昼夜奋战,战果丰硕。经过半年来的努力,我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完成投资71854万元,新增学位29651个,消除超大班额1127个,完成率达到67.12%,在全省排名第3。
合力
8月4日,位于南岭大道的原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院内敲墙、钻孔声此起彼伏——根据我市“三个必须”要求,这里将被改造成市45完小。
“我们会在今年9月1日前完成办公楼一期改造工作,面向社会提供300余个学位,二期将提供至1080个学位。”该项目负责人刘积义介绍,“对于改造工作,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的同志们非常配合。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这一情况并非偶然。实际上,“无条件服从”“全力支持”等话语,记者在此次采访过程中频频听见。“发展义务教育关系每个家庭、每个人切身利益,我们都有义务全力以赴参与其中、为之服务。”一位干部对记者推心置腹地说。
而这份上下一心的共识,来自市委、市政府关于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的坚定不移。“要把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当作党委、政府应尽的义务、刚性的要求来抓。”郴州决策者的声音掷地有声。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建项目增加学位16628个、改扩建项目增加学位4478个、整合其他资源办学增加学位2496个、其他途径增加学位6049个——这份傲人的成绩单,充分说明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真正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上,将所有的可用财力、可利用资源都投入了民生保障特别是教育领域。
另外,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不仅仅是建学校这么简单。我市将教师招聘权限交给教育部门和学校,采取一年多次招聘或者采取到二本及二本以上师范院校或有师范专业的二本及二本以上综合性大学直接面试的方式招聘,并纳入财政编制,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招教师难、招教师慢的问题,并推进教师合理交流,积极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引导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从教,在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基础上,采取上浮工资档次的方式予以优待。2018年,全市计划新增教师3882人以上。
克难
工作总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中推进。目前,我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仍然在路上,摆在面前的问题、困难还有不少——
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新建学校相关配套亟待完善。部分学校远离公交车站或附近不通公交车;还有部分学校校门紧邻主干道,门口却没有设置红绿灯、斑马线或学校路段提示牌。
一些来自学校负责人和学生家长的讲述显示:仍有许多家长盲目追崇所谓“名校”“老牌学校”,宁可让孩子挤到城区办学时间较长、办学硬件设施较差的学校,也不愿意孩子就读窗明几亮的新学校。“我们的老师也是专业出身,层层选拔出来的,请家长务必相信我们。”对此,一位新建学校党委书记非常诚恳地说。
不过,采访中看到的各级各部门将帅一心、上下用命的干劲,以及各个项目又好又快的进度,让记者深深感受到:只要大家团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按质按时按要求“啃”下义务教育“大班额”这块“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