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7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2018年1-7月,岳阳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居全省第6位,较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2.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推进产业园区挖潜增效。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资源配套,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探索建立实行“亩产税收”评价等机制,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通过资产变现、特许经营、股权转让、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盘活园区闲置资产。如云溪弘润化工引入汇智科技等企业注资化解债务、盘活资产,重新投产后每年预计可上缴税收1000万。
2、重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对接湖南省新兴优势产业链计划,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建链强链,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发力的产业格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依托湖南科伦、新华达等,做大生物医药产业;依托中科电气、科美达等,做大装备制造产业。
3、提升服务效果精准帮扶。突出以项目为中心,每年遴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帮扶。今年结合省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由33名市级领导“一对一”帮扶重大产业项目,累计赴企业调研68次,梳理问题清单58项,召开帮扶推进会42次,科美达“退二进三”等一系列重点问题得到解决。
(二)取得的工作成绩
1、工业经济稳步发展。1-7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排名全省第6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从累计增速走势看,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稳步发展。
2、重点产业增速较快。我市十大产业1-7月完成增加值536.5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总量高达92%,同比增长7.8%,高于全市增速0.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7.1个百分点。其中十大产业中有4个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是石化产业、有色及循环产业、医药产业以及电力产业。
3、园区集聚度持续提升。1-7月,全市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的82.5%,比去年同期提升10.9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9%,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针对上半年全国全省社零指标高开低走、我市社零增速低位徘徊的不利局面,通过加强限上企业培育,实施“湘品出湘”、节会促销等措施,我市社零增速呈现逐步向好的态势。1-7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5亿元,同比增长9.2%。完成年度目标51.9%,总量排全省第2。在全国、全省均出现回落走势的情况下,我市增速比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当月增速回升至全省第二。新增月度申报贸易企业27家,占全省申报总量的45.8%,超常德20家。
三、进出口总额
1-7月,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0.7%,完成年度目标72.7%,总量排全省第4,增幅排全省第1。全市共有218家外贸企业产生业绩,比上年同期增加59家。共有93家企业实现“破零倍增”,其中,52家资质企业和内贸企业外贸业绩实现“破零”,41家外贸企业实现业绩“倍增”。截至目前,全市各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先后为676家企业开展了资质代办、通关报检,货代物流等综合服务。
四、实际利用外资
1-7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完成年度目标67.7%,总量排全省第8,增幅排全省第5。
五、研发(R&D)经费投入指标的情况
为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弥补创新发展短板、激发创新活力与动力、提升创新供给能力,我市按照《湖南省支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岳阳市企业研发准备金备案和岳阳市企业研发奖补申报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13家企业完成研发准备金备案,其中,湘阴县完成18家,云溪区完成17家,平江12家。全市共有50家企业申报研发奖补,申请资金1196万,在全省排名靠前。
1、抓组织领导。局党组研究决定此项工作由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彭波涛负责,由局发展计划科具体落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指标攻坚方案》明确要做好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工作和企业研发财政奖补资金申报工作。就“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指标制定考评细则,将全市各县市区纳入考核对象,通过压力传导力促各县区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
2、抓主题调研。深入开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指标短板与对策研究”主题调研,4月-7月,市科技局联合市统计局组织专题调研组,赴常德市、湘潭市全市各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部分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学习其他市州先进经验,听取指标推进和落实情况汇报,开展工作交流和座谈,全面摸清工作基础、短板形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举措,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3、抓宣传辅导。5月24日,为理顺我市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和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工作,强化对实体经经济的政策支持,举办2018年度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工作培训会,全市科技管理部门研发奖补工作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人20人参会。会议就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工作和企业研发财政奖补政策进行了解读,就工作如何细致开展提出了要求,此次培训推动我市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增加研发投入。
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标情况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布局,加快创建岳阳临港国家高新区,组织临湘申报省级高新区,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5家,鼓励中小微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打造有力支撑我市高新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1、加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设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补助经费,对新认定企业进行奖励性后补助,2018年争取新认定、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争取新增15家,总数达到200家。大力支持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载体建设,争取每个园区至少有一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孵化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加速高新产业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石化、食品、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产业,争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10亿元,增幅15%。
2、进一步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市域支柱产业科技服务与创新平台、市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体系。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全年拟组建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平台10家,争取2家进入省级行列。
3、加快创新人才工程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关键。我们继续以实施“巴陵人才工程”为抓手,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等重点产业,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卓越才能的科技专家和工程师,建设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人才团队,培养一批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高技术人才队伍,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4、加快科技投入。从建设创新型岳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经费。
七、财政收入质量情况
1、税收增幅居全省前列。1-8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4亿元,同比增长6.8%。全市完成全口径税收和地方税收增幅分别为31.2%和24.3%,各居全省第2位和第4位,税收增幅居全省前列。
2、收入质量达今年最优。1-8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36.4亿元,同比减少31.6亿元,下降46.4%。8月当月,地方收入中非税占比为36%,比上年同期下降21.1个百分点,比上月继续下降1.4个百分点。全市总收入质量和地方收入质量均达今年最优,分别排全省市州第3位和第10位,同比提升幅度均居全省市州第2位。
3、县市区收入增幅提升。1-8月,县区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完成税收收入107.6亿元,同比增长26.1%。全市有5个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