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2018年1-6月,岳阳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居全省第5位,较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一)主要工作措施
1、凝聚工作合力抓运行调度。在市领导的高度推动和县(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信、统计等部门企业强化沟通会商,及时对支撑指标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预测预警,合力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保持工业经济在稳定区间高质量运行,顺利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的目标。
2、强化发展后劲抓项目推进。上半年,11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6.7%;43个投资2亿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0.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7.5%。10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转化项目建成运营,中石化催化剂二期联合生产装置完成中交进行试生产。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到中石化总部和省委省政府汇报协调,己内酰胺项目搬迁新建的框架合作协议已通过中石化集团审定。
3、提升服务效果抓精准帮扶。牵头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根据中央、省有关文件要求,会同市财政局清理核查涉企保证金项目,制定了市本级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落实“非公十条”资金支持和奖励政策,全市有57家企业获得省、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9个省级小巨人企业和20家纳税5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获得了市政府的奖励。
(二)主要工作成绩
1、工业经济企稳回升。1-6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5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与今年1-5月相比,累计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全省排名提升了3位。从累计增速走势看,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呈低开高走态势,由1-2月的3.5%回升至目前的7.5%。
2、重点产业拉动有力。我市十大产业1-6月完成增加值453.5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市增速0.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其中石化产业、有色及循环产业、医药产业、电力产业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3.8%、11.4%、11.3%、17.1%。
3、园区集聚效应凸显。园区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主战场,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要素逐步向园区聚集,产业逐步向园区集群。1-6月,全市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82.7%,比去年同期提升11.3个百分点;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07.74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1-6月,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4亿元,同比增长9.0%,完成年度目标43.1%,总量排全省第3。
三、进出口总额情况。1-6月,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16.1亿美元,同比增长142.6%,完成年度目标53.7%,总量排全省第4,增幅排全省第1。共有211家外贸企业产生业绩,比上年同期增加61家,有86家企业实现“破零倍增”。截至目前,全市各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先后为339家企业开展了资质代办、通关报检,货代物流等综合服务。
四、实际利用外资情况。1-6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08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完成年度目标58.2%,总量排全省第8,增幅排全省第7。其中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5807万美元,完成直接投资目标任务290.4%。
五、研发(R&D)经费投入情况
1、指标基本情况
为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弥补创新发展短板、激发创新活力与动力、提升创新供给能力,我市按照《湖南省支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岳阳市企业研发准备金备案和岳阳市企业研发奖补申报工作。1-7月,全市共有113家企业完成研发准备金备案,其中,湘阴县完成18家,云溪区完成17家,平江12家。全市共有51家企业申报研发奖补,申请资金近千万,在全省排名靠前。
2、主要工作情况
①抓组织领导。局党组研究决定此项工作由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彭波涛负责,由局发展计划科具体落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指标攻坚方案》明确要做好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工作和企业研发财政奖补资金申报工作。就“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指标制定考评细则,将全市各县市区纳入考核对象,通过压力传导力促各县区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
②抓主题调研。深入开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指标短板与对策研究”主题调研,4月-7月,市科技局联合市统计局组织专题调研组,赴常德市、湘潭市全市各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部分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学习其他市州先进经验,听取指标推进和落实情况汇报,开展工作交流和座谈,全面摸清工作基础、短板形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举措,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③抓宣传辅导。5月24日,为理顺我市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和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工作,强化对实体经经济的政策支持,举办2018年度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工作培训会,全市科技管理部门研发奖补工作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人20人参会。会议就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工作和企业研发财政奖补政策进行了解读,就工作如何细致开展提出了要求,此次培训推动我市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增加研发投入。
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情况
1、指标基本情况
1-7月,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布局,加快创建岳阳临港国家高新区,组织临湘申报省级高新区,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5家,鼓励中小微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打造有力支撑我市高新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2、主要工作情况
①加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设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补助经费,对新认定企业进行奖励性后补助,2018年争取新认定、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争取新增15家,总数达到200家。大力支持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载体建设,争取每个园区至少有一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孵化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加速高新产业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石化、食品、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产业,争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10亿元,增幅15%。
②进一步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市域支柱产业科技服务与创新平台、市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体系。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全年拟组建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平台10家,争取2家进入省级行列。
③加快创新人才工程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关键。我们继续以实施“巴陵人才工程”为抓手,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等重点产业,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卓越才能的科技专家和工程师,建设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人才团队,培养一批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高技术人才队伍,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④加快科技投入。从建设创新型岳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经费。
七、财政收入质量情况
1、收入平稳增长。1-7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9.5亿元,同比增长8.7%,收入总量排全省第二,增幅为排全省7位。剔除非税收入压减,全市完成税收收入174.9亿元,增长36%。其中,市本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5亿元,增长13%;县区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1亿元,增长6.4%。
2、质量大幅提升。全市地方收入中非税占比为37.4%,比上年同期下降21.2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占比下降10.7个百分点。市本级和12个县市区非税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收入质量大幅提升。
3、支出保障有力。1-7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4.8亿元,增长15.8%,全市完成财政八项支出245亿元,增长18.1%。(财政八项支出为季度统计指标,半年度我市财政八项支出同比增长20.1%,列全省市州第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