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8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1-8月,岳阳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低于全市全年目标值7.5%,比1-7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仍居全省第6位,较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
1-8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9%,比1-7月提升6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4%,比1-7月提升19.1个百分点。
(一)工作措施
1、力推产业转型。一是升级传统产业。加快石化传统产业提质改造,牵头协调推进60万吨/年己内酰胺搬迁新建。组织岳阳电磁企业签订行业自律公约,引导电磁铁行业有序竞争,规范发展。二是淘汰落后产能。保持打击取缔“地条钢”工作高压态势,会同发改、环保等部门,对全市36家造纸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加强运行调度。积极引导企业入规,规模企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今年1-8月,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距离年度目标任务差距大,经信委组织开展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座谈会和全市工业投资统计培训班,并去相关县市区调研经济运行情况。
3、调整园区功能。按照园区专业化和特色化的要求,结合我市各园区实际,形成“一主两辅”的产业格局,加快“一特三提升”发展步伐。“一主两辅”即引导各园区突出发展一个主导产业,辅助发展两个优势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一特”就是着力打造特色集群;“三提升”,即提升土地产出率、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智能制造普及率。
(二)工作成效
1、工业经济稳步发展。1-8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排名继续全省第6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从累计增速走势看,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稳步发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稳步上升,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2、重点产业增速较快。我市十大产业1-8月完成增加值624.1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总量高达91.8%,同比增长7.7%,高于全市增速0.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7个百分点。其中十大产业中有6个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是石化产业、有色及循环产业、医药产业、电力产业、电子及光伏产业和纺织产业。
3、园区集聚度持续提升。1-8月,全市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的82.5%,比去年同期提升10.6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9%,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加力升级改造城市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加强限上企业培育,利用“湘品出湘”“湘品入沪”等平台集中推广促销本地产品,精心筹备并同步举办“湖南省第四届金秋购物消费节”岳阳分场系列活动,全力拉动消费增长。1-8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9.9亿元,同比增长9.2%,在全省平均增速回落0.1%的形势下,我市保持现有增速。新增月度申报贸易企业5家,共计完成申报“四上”贸易企业32家。
三、进出口总额
加强国际经济新形势研究,探索培育外贸新业态,着力拓展国际市场。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21.7亿美元,同比增长98.8%。其中,出口11.6亿美元,同比增长53.6%;进口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幅居全省第1位。全市共有232家外贸企业产生业绩,比上年同期增加63家。共有104家企业实现“破零倍增”,其中,60家资质企业和内贸企业外贸业绩实现“破零”,44家外贸企业实现业绩“倍增”。
四、实际利用外资
实际利用外资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9.7%。完成年度目标67.7%,总量排全省第8,增幅排全省第6。
五、研发(R&D)经费投入指标的情况
为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弥补创新发展短板、激发创新活力与动力、提升创新供给能力,我市按照《湖南省支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岳阳市企业研发准备金备案和岳阳市企业研发奖补申报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13家企业完成研发准备金备案,其中,湘阴县完成18家,云溪区完成17家,平江12家。全市共有50家企业申报研发奖补,申请资金1196万,在全省排名靠前。
完成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数据填报。完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跟踪调查2份,科技信息和文献机构调查统计1份,科技开发研究机构调查统计6份,县属研究开发机构调查统计7份,财政科技统计20份。下一步将在新增名录中增加科研机构填报数量,提全市升科研机构研发投入。
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标情况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布局,加快创建岳阳临港国家高新区,组织临湘申报省级高新区,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5家,鼓励中小微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打造有力支撑我市高新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七、财政收入质量情况
非税收入压减力度居全省前列。1-9月,全市地方收入中非税占比为37.8%,比上年同期下降17.5个百分点,同比减少29.5亿元,增长-40.9%,非税收入同比减少额已连续4月居全省市州前3位。
主体税种保持高速增长。1-9月,全市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214.9亿元,同比增长25.9%。13个税种中(不含环保税),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占全市总税收的83.4%,且增幅均在25%以上。其他税种中,契税、土地增值税同比增长较快。
重点支出保障有力。1-9月,财政支出明显提速,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1.4亿元,占全年预计支出的77.7%,同比增长11.9%。各项重点支出保障较好,民生支出298.4亿元,同比增长1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4.3%;财政八项支出317.2亿元,同比增长15.1%,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为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