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5月,岳阳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居全省第8位,较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0.5个百分点,与全年发展目标7.5%相比低了0.3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增速7.6%低了0.4个百分点。
主要做法:1、加强运行调度稳增长。一是强化任务落实。围绕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的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举措。二是强化一线调度推进。深入全市12个县市区开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调研活动,直接到园区、企业、项目一线,了解掌握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状况,理清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痛点”和“堵点”、困难和问题、短板和弱项,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促进工业稳增长举措落实。三是强化部门协调协作。重点关注工业用电、工业税收等支撑指标,与相关职能部门合力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2、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制定了《岳阳市经信委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工作方案》,推动72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包含总投资448亿元的45个在建项目以及总投资585亿元的27个前期项目。每一个项目我委都安排了一位班子成员和责任科室联点,每月进行调度,每季度至少一次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各县市区工信部门也将安排专人负责项目推进。
3、积极推进帮扶工作。我们充分发挥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人才培训等主题活动,增强企业的获得感。3月16日,组织召开了岳阳市中小企业融资银企合作推进会,邀请了相关市直单位和部门、主要金融机构以及有融资需求的90多家中小企业负责人参加。通过“政府搭台、银企唱戏”的方法,搭建企业与银行对接的桥梁,推进实体经济与金融深度合作。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
1-5月,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02亿元,同比增长9.0%。一是强化工作职责。成立了岳阳市商务粮食局社零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研究推进全市社零工作目标落实,督促检查目标任务完成,研究解决全市社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保证每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各县市区也要明确一名负责人一抓到底,一套班子贯穿始终。二是压实责任落实。我局将2018年度全市社零增长目标任务和“四上企业”申报任务分别分解并下达到达到了13个县市区,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范畴。分季度设置任务清单,按时间节点抓好落实。每月对目标任务进行跟踪调度分析,适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督促商务主管部门认真履行社零统计工作主体职责,对履行职责不力,所在地数据严重影响全市整体增速县市区,由分管市长进行了约谈督促。三是加强指导帮助。重点瞄准年零售额在500万元以上、2017年社零负增长企业和无零售企业,对这些企业实现逐月分类统计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度,帮助提高经营业绩。及时指导企业正确填报统计数据,保证企业应统全统,不遗不漏。突出抓好限额以上法人增速,并指导企业统计人员规范、有序、及时联网直报数据,避免误报、错报。四是加强汇报协作。我局多次向上级行政部门和省直主管部门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汇报,取得支持和指导。加强与统计、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对隐瞒销售收入和已达限额标准拒不入统的企业,4月份与统计、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了联合执法,依法予以查处。
三、研发(R&D)经费投入指标情况
为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弥补创新发展短板、激发创新活力与动力、提升创新供给能力,我市按照《湖南省支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岳阳市企业研发准备金备案和岳阳市企业研发奖补申报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13家企业完成研发准备金备案,其中,湘阴县完成18家,云溪区完成17家,平江12家。全市共有51家企业申报研发奖补,申请资金近千万,在全省排名靠前。
①抓组织领导。局党组研究决定此项工作由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彭波涛负责,由局发展计划科具体落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指标攻坚方案》明确要做好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工作和企业研发财政奖补资金申报工作。就“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指标制定考评细则,将全市各县市区纳入考核对象,通过压力传导力促各县区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
②抓主题调研。深入开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指标短板与对策研究”主题调研,4月-6月,市科技局联合市统计局组织专题调研组,赴常德市、湘潭市全市各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部分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学习其他市州先进经验,听取指标推进和落实情况汇报,开展工作交流和座谈,全面摸清工作基础、短板形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举措,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③抓宣传辅导。5月24日,为理顺我市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和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工作,强化对实体经经济的政策支持,举办2018年度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工作培训会,全市科技管理部门研发奖补工作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人20人参会。会议就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工作和企业研发财政奖补政策进行了解读,就工作如何细致开展提出了要求,此次培训推动我市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增加研发投入。
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标情况
2017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95%,2016年四季度高新增加值548.41亿元,2017年四季度高新增加值617.23亿元,2017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增长为12.6%。县市区有岳阳县、华容县、平江县、汨罗县、临湘市、经开区、屈原区达到了市平均水平,分别为:15.1%、18.6%、15.5%、18.0%、19.7%、12.7%、21.8%。
①加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设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补助经费,对新认定企业进行奖励性后补助,2018年争取新认定、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争取新增15家,总数达到200家。大力支持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载体建设,争取每个园区至少有一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孵化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加速高新产业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石化、食品、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产业,争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10亿元,增幅15%。
②进一步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市域支柱产业科技服务与创新平台、市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体系。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全年拟组建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平台10家,争取2家进入省级行列。
③加快创新人才工程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关键。我们继续以实施“巴陵人才工程”为抓手,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等重点产业,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卓越才能的科技专家和工程师,建设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人才团队,培养一批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高技术人才队伍,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④加快科技投入。从建设创新型岳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经费。
五、进出口增长情况。
1-5月,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1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3%,完成目标任务的43.7%,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幅居全省第1位。一是推动外贸扩量增效。坚持“调结构、搭平台、优服务”工作重点,转变外贸方式,调整贸易结构,实现外贸扩量增效。3月15日,召开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研究部署工作,动员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二是推动外贸综合服务。我局积极向省商务厅申请开展园区外贸综合服务试点工作,力争通过政府集中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园区外贸企业提供贸易咨询、资质申领、报关报检、退税、核销、物流、信保、融资等外贸供应链服务。结合实际积极推动已成立的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将其服务功能向周边园区延伸覆盖,动员具备条件的园区积极申报试点工作,已组织和指导汨罗市、平江县、临湘市相关园区准备申报资料,积极向省厅申请第三批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试点。经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联合认定,平江县、临湘市已成功纳入第三批外贸综合服务中心试点(湘商贸[2018]10号)。其中,临湘市工业园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于4月12日正式挂牌运行,平江县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于5月10日正式挂牌运行。截至目前,承办企业先后为222家企业开展了资质代办、通关报检,货代物流等综合服务,进一步优化了企业通关报检的环境。三是推动外贸破零倍增。推动县市区、省级以上园区、外贸企业以及有开拓国际市场意愿的内贸企业实现进出口实绩“破零”或“倍增”。4月13日,我局联合新港区和经开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举办两用物项许可证专场培训,让我市外贸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两用物项许可证办理相关知识,提高企业相关业务水平和增强市场竞争力。6月12日,联合国家外汇管理局岳阳市中心支局举办重点涉外企业操作实务培训,帮助企业掌握外汇管理政策,提升国际市场开拓能力。1-5月,全市共有200家外贸企业产生业绩,比上年同期增加59家。共有66家企业实现“破零倍增”。
六、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情况
1-5月,全市共备案外资项目8个,其中新设7个,增资1个,合同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8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中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5807万美元,完成直接投资目标任务290.4%。一是向各县市区分解下达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和直接投资目标任务,并制定绩效考核计分办法。二是加大外资招商宣传力度,引导县市区发掘项目,加强协调服务,引导项目落地及资金到位。三是继续深化外商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严格依法行政,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报工作,强化对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服务项目和企业,配合各县市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七、财政收入质量情况
今年来,岳阳市把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5月财政运行平稳,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一)狠抓收入组织,实现平稳增长。1-5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9亿元,同比增长10%,比上年增加13.9亿元。其中: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67亿元,增长-8.4%;完成上划中央收入76.2亿元,增长30.2%;完成上划省级收入8.7亿元,增长37.6%。剔除非税收入压减,全市完成税收收入124亿元,增长29.7%,比上年增加28.4亿元。从全省比较看,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排名保持市州第2;增幅排名第9,增幅比市州平均高0.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总量排名继续保持市州第4,增幅排名第10。
(二)降低非税占比。1-5月,全市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27.3亿元,同比减少14.6亿元,下降35%,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60亿元,同比增加52.1亿元,增长655.8%,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占比为40.7%,比上年同期下降16.6个百分点(上年为57.2%),比上年全年占比下降7.4个百分点(上年为48.1%),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降幅排全省第6位。
(三)严控政府债务,防范化解风险。成立市委书记、市长双牵头的岳阳市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全市性会议,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从财政、发改、审计、国资等部门单位抽调十多名干部,充实市债管办力量,加强了政府性债务的日常管理和调度。制定市领导联点督导工作方案,建立了联点督导工作机制。按照全省部署和口径要求,对全市政府债务、PPP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形成财政支出责任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和甄别核实,并按程序层层签字确认上报。安排专门审计班子进驻,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的清理甄别核实,厘清政府与平台公司界限。针对去年省审计厅对我市债务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和省委债务专项督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涉及市本级的问题基本整改到位。全市6县3区和市本级均制定了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方案。对全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行了全面清理,共“停、缓、调、撤”政府性投资项目108个。规范PPP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行为。全市PPP项目退库14个、暂停PPP项目13个。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严控财政支出加强资金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坚持过紧日子,市直单位公用经费预算和专项经费预算压减5%。同时,采取加快土地出让、盘活资产、债务置换等方式,化解了一批存量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