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邵阳市认真对照《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市州重点工作绩效评估改革方案>的通知》(湘办发〔2018〕16号)要求和2018年市州重点工作绩效评估指标框架,采取有力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强化工作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我市今年1-5月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数据):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86亿元,同比增长8%,与全省增速持平,排全省第9位。
2、财政收入:1-5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25764万元,同比增长2.64%;其中,税收收入205910万元,同比增长24.54%,非税收入153622万元,同比下降了33.73%。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升。
3、产业投资:1-5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53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工业投资104.56亿元,增长12.5%,占总投资26.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07亿元,下降了19.4%,占总投资的1.8%,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1.53亿元,下降了8.5%,占总投资的7.9%;民间投资完成243.3亿元,增长6%,占总投资的58.5%。
4、城乡居民收入(一季度数据):一季度,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9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1元,同比增长8.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7元,同比增长10.6,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3个百分点。
二、重点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今年全市计划安排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312个,年度计划投资598.79亿元,增长8.9%;其中产业项目220个,年度计划投资307.3亿元,占全部重点项目年度投资的51.32%,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额较2017年分别增长55%、23%。从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看:1-5月,全市312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98.12亿元,为年计划的33.09%,较上月进度提高8.49%;全年计划新建的145个项目中,有7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工率为48.97%;57个项目实现全部投产或单项投产,投产率为18.7%。从重点产业项目进展情况看:1-5月,全市220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02.41亿元,为年计划的33.33%,较上月提高9.69%。其中,市本级78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0.77亿元,为年计划的26.74%。九县(市)142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1.64亿元,为年计划的37.27%。主要做法有:
1、健全了工作机制。在原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市产业项目建设年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分管工业副市长任召集人,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常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根据实际相应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对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领导,初步形成了“县为主、市统筹、部门牵头、发改抓总、园区落实”齐抓共管的产业项目建设年工作格局。
2、推进了规划编制。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产业组牢固树立产业发展“一盘棋”思想,14个专项产业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各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不仅包含了重点产业基地、重点培育企业、重大招商项目清单,而且细化到具体产业门类、具体县市区、具体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产值,基本做到了产业现状底子清楚、产业发展思路明确、推进措施切实可行。
3、完善了考核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细则,对在市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工作中,着力优化项目结构、突出质量优先、效率第一的县市区和市直责任单位,实施数量加分、结构加分、投资加分、进度加分、影响力加分,上不封顶。极大的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兴产业、抓项目的工作积极性。
三、省“五个100”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情况
今年,我市纳入省“五个100”重大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9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亿元。从投资完成情况看。1-5月,累计完成投资12.7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9.81%。其中,特种玻璃制造项目完成投资1.31亿元,为年计划的65.5%;家用厨电智能制造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为年计划的42%;锂电池资源化利用完成投资0.51亿元,为年计划的17.00%;邵东县廉桥医药制造基地项目完成投资4.98亿元,为年计划的49.8%;新邵桑德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为年计划的32%。武冈市帝立德智能制造项目实现投资0.64亿元,为年计划的32%。从项目开工情况看。邵阳经开区特种玻璃制造项目主厂房主体已竣工,完成形象进度65%。家用厨电智能制造项目,4栋厂房、2栋仓库已完工,正在安装设备,完成形象进度40%。新邵桑德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线项目2条高分子塑料改性生产线正在安装设备,完成形象进度40%。邵东县廉桥医药制造基地项目,已完成园区2条道路硬化和管网铺设,完成形象进度35%。邵阳经开区锂电池资源化利用完成征地拆迁和3000万方土石方还原,完成形象进度15%。武冈市帝立德智能制造项目,完成了施工道路,正在做房屋拆迁和三通一平建设,完成形象进度的20%。从竣工投产情况看。邵阳经开区特种玻璃制造项目预计9月份一期建设的两条生产线能够投产,投产后年均产值2亿元左右,全部建成后年均产值8亿元左右。家用厨电智能制造项目预计今年4季度一期建设的年产100万只智能家电生产线能正式投产,投产后年均产值8亿元左右。新邵桑德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线项目3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条环保设备生产线已经投产,2018年再建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左右。主要做法有:
1、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产业发展大会对“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强调和部署。为更好地对标省“五个100”工作,组织开展好我市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在原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制定《邵阳市2018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市产业项目建设年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分管工业副市长任召集人,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与市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由常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实际相应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切实加强对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领导,形成“县为主、市统筹、部门牵头、发改拉总、园区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局面。今年来,我市先后召开市重点项目工作调度会、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产业领导小组会议、县市区委书记工作调度会,安排部署和调度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
2、进一步加强了规划引导。为精准对接“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省建设“1274”行动和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在邵阳经开区和邵东经开区规划建设智能家居、特种玻璃、智能机械制造、智能小商品生产等四大智能产业园区。市政府与中电彩虹集团签约的中国(邵阳)特种玻璃产业谷项目已启动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占地3000亩,利用3-5年时间建设年产值300亿元的中国特种玻璃产业集群,致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集研发、制造、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特种玻璃产业基地。全市14个专项产业组对照产业发展工作目标,高质量编制了2018—2020年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编制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不仅有重点产业基地、重点培育企业、重大招商项目清单,而且细化到具体产业门类、具体县市区、具体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产值,做到了产业现状底子清楚、产业发展思路明确、推进举措切实可行。
3、进一步加强了统筹调度。市产业办按月分析和调度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及时跟进掌握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实施推进情况、招商洽谈项目落地情况、前期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情况。年初以来,我市就亚洲富士电梯、发制品产业园竣工投产,邵阳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园、分享集团智能小镇、武冈帝立德、隆回惠电科技、和硕智联运动用品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举行了集中竣工和开工仪式。邵东县在邵东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签约22个项目,拟投资30亿元打造产值过100亿元的五金工业园;近期签约的智能制造科技小镇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城步、绥宁拟引进国内知名企业规划建设竹制品产业园。4月初对各县市区、各产业组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重大产业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督查和调度,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加大产业项目考核比重,对投资额度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特别是工业制造类项目实施加分奖励,上不封顶。5月16日,我市召开了由市长主持召开,县市区政府和相关市直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参加的全市产业项目建设年工作调度会议,对我市前阶段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和强调。邵阳日报、新闻网、电视台等市主要媒体开辟专栏,市产业办定期编印工作简报,集中对全市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全方位营造产业项目建设年氛围。
四、优化发展环境情况
今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导则》(湘办发电[2017]137号)。一是拟制下发了《邵阳市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实施方案》;二是参照省里做法建立重点任务台账管理制度,要求县市区和相关市直单位每季度末上报进展情况;三是对行动导则中88项重点任务中涉及市州的19项重点任务每季度末向省优化办上报进展情况。
一是没有收到政务失信方面的投诉举报材料;二是在湖南省网上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中没有出现黄牌、红牌警告的现象;三是及时受理企业投诉举报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没有出现对企业投诉举报转办件办理不及时和对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整改、处理不到位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典型案例51起,没有出现被省里通报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典型案例;四是没有出现因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被国家、省通报或被中央、省媒体曝光的现象。
五、乡村振兴情况(市农业委提供)
1、品牌强农方面。2018年,市农业委积极配合省农委推动湘南脐橙品牌整合,加速推进新宁脐橙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建设。继续支持“洞口雪峰蜜桔、新宁峎山脐橙”参与2018年湖南“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重点支持武冈铜鹅做大做强,打造为全国知名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现各项工作正在推进中。同时,根据省农业委通知要求,6月份市农业委推荐“武冈铜鹅、洞口雪峰蜜桔、宁峎山脐橙”3个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申报汇编到《中国农业特色农产品精萃》,现各项资料已上报到省农委。
2、特色强农方面。一县一特目录省里正在制定,还没正式定稿发下来,市农业委正在制定创建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的实施方案,下半年在省里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的基础上,市农业委将根据创建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实施方案,在各县市区评选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
3、质量强农方面。省农委年初下达的“三品一标”(含复查、换证、续展、再认证)任务50个,针对省农委的任务,市农业委在年初下达的《2018年农业质量年工作实施方案》(邵农委字〔2018〕19号)《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邵农委字〔2018〕20号)及县市区政府对市政府签订的《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中均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强调,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新认证(含续展)的认证产品10个,25个认证产品材料已经上报到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无公害农产品网上申报系统因审批权限调整,目前还处于关闭状态,一旦开放,我市还有1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可以立即申报。从发展势头来看,今年我市在确保完成省农委下达的“三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省定任务的基础上,有望超额完成。
4、产业融合强农方面。大力推进农村一三产业融合,推进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拉长产业链,扶持湖南省天香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隆回县百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宁崀山果业有限公司等4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4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均过5000万元;全市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过15亿元。注重加快推进邵品出邵,以“绿色产品、健康生活”为主题,在市湘西南物流中心主办了邵阳市第二届特色农产品博览会,组织了162家农业企业、14家电商企业、50余家商贸企业参展,实现现金交易和合同成交总额3000万元。展会期间还举办了“邵品出邵”电商扶贫专题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