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10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4.52亿元,同比增长15.4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15%)9.26个百分点,增幅全省排名第2位;全市非税收入完成16.92亿元,为全年非税限额(省定限额为22.56亿元)的75%;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为70.11%,高于上年同期12.8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市州平均水平(68.48%)1.6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二、下阶段工作措施
(一)加强收入征管,完善收入结构。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在组织收入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与涉税部门沟通协调,引导各单位主动参与、积极承担治税、护税责任。落实市县乡三级税收任务分配、考核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协税护税积极性。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用好用活风险管理、评估稽查、挖潜增收等征管手段。稳妥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升级完善综合治税平台。加强税源户籍基础管理,分行业、分税种分析并堵塞征管漏洞,推进信息和信用管税。深入落实省“收入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压减非税收入,提升收入质量,做到既重总量、重增速,更重结构、重质量。
(二)大力培植财源,促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财源培植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财源,加强财源承载,增强财源后劲。一是推进园区建设。对接省委、省政府“5个100”目标和“451”行动,重点做好“五个一批”,培育好10个特色园区,探索“一区多园、一园一业”发展模式。加快完善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的环境、产业、服务、金融、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的竞争力。二是培育优良企业。培育扶持骨干企业、新兴成长型企业,帮助骨干企业加速向企业集团发展,中小企业加速向骨干企业发展,构建起梯次发展的财源格局。三是壮大县域经济。充分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考核奖励等措施,推动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县域产业带,实现“一县一品、一园一品”的县域财源发展格局。四是引进总部经济。完善规划、土地、融资、财税、服务等方面优惠政策,出台专门扶持措施和奖励政策,吸引境内外大企业在娄设立总部、核心营运机构或分支机构,确保企业引得进、发展好。
(三)规范预算管理,提升保障能力。一是加强资金调度。积极向上争取和筹措调度资金,组织清理回收财政暂付款,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确保预算支出顺利执行。二是把紧支出口子。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确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各项资金按时拨付到位。集中财力向教育、社保、医疗、脱贫攻坚和环保等民生领域倾斜。三是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建立绩效评价、投资评审、资产管理、政府采购、财政监督、集中支付与预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有机结合的财政运行机制,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举债行为,控制新增债务,化解存量债务,贯彻落实《娄底市政府债务风险应急预案》,设置风险防范“防火墙”。
娄底市财政局
2018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