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项目实施情况
(一)2018年工作目标及任务。2018年重点民生实事农村饮水安全考核指标为解决7.13万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其中娄星区1.2万人,冷水江市0.16万人,涟源市2.33万人,双峰县1.0万人,新化县2.52万人),计划项目378个,计划投资13678万元。
(二)完成情况。一年来,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在省厅、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市县两级的共同努力,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成效显著。截至11月30日,2018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共计投入资金20356万元,占计划的148.8%,其中国家投资3387万元,省级投资185万元,地方整合涉农资金投资4308万元,其他资金12476万元;共解决了9.5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占总任务的134.4%。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2018年7月30日,市委市政府在涟源召开全市水利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管委会与市政府签订了《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责任状》,明确了重点民生实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政府责任人、部门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年度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制。2018年11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并入市水利建设指挥部,并对市水利建设指挥部机构成员进行调整(娄水建指〔2018〕8号),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工作。
二是聚焦精准扶贫,抓好项目落实。以“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管理专业化”为思路,以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为重点,突出抓好贫困人口饮水项目建设,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努力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的供水工程,确保年度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3万人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国省资金下达后,我局联合市发改委迅速将资金和任务下达至各县市区,并组织娄星区、涟源市、双峰县等县市区的水利、发改部门完成对蛇形山镇、水洞底镇等2个行政区划调整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资金的清理和划拨,并组织各县市区以“一村一方案”形式抓紧年度方案的编制。
三是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程进度。我局分别在3月、4月、6月对全市的重点水利工作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进行了三次督查,下发了《娄底市水利局关于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管理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娄水农〔2018〕2号);多次以“四不两直”等形式督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工作,并将有关问题以《关于全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情况的通报》(娄水建指〔2018〕4号)下达各县市区,限期整改到位;7月,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在建工程安全生产检查和“人饮保供、灌区保灌”抗旱调研调度工作,掌握全市主要河流、水库蓄水保水情况,农村饮水工程水源水量、用水调度和应对干旱措施保障情况;10月,全面督查全市的水利重点项目,下发《娄底市水利建设指挥部关于娄底市2018-2019年秋冬春水利建设项目进度督查的情况通报》(娄水建指〔2018〕11号),着重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进行了进度调度,对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四是破解资金瓶颈,保障工程需要。2018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在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国省投资8023万元,其中重点民生实事资金仅3572万元的情况下,各县市区政府积极发挥地方主体作用,破解资金匮乏难题,大力推进涉农扶贫资金整合和地方贷款,实际筹措资金20356万元。2018年度,新化县整合统筹并政府贷款1.59亿元、涟源市整合统筹资金5800万元、双峰县整合统筹资金2410万元(贫困县统筹整合均包含原国省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
五是狠抓“三个同时”,提升饮水水质。始终坚持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源保护、水质监测评价“三同时”制度。在积极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孙水饮用水源地等8个省级重要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每月对全市29个重点水功能区断面监测结果发布水质简报和通报;不断加大供水水质管理和区域水质检测中心水质监测力度,印发年度水质检测实施方案、开展专项督查,并定期向政府、相关部门和被检单位通报检测和监测结果;加强水质管理与检测能力建设,11月初,对各县市区水利局、区域水质检测中心、日供水规模千吨万人以上水厂相关人员进行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管理与水质监测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水质保障能力和建后管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