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解读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1-03-15 08:59 【字体:

  未来的“绿心”地区,你既可以乘坐城际铁路,也可以享受全覆盖的公共交通,甚至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在“绿心”区域,将坚持公交优先,整合内外交通网络和设施,统筹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逐步形成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城镇主干道为辅,与生态旅游、游憩康体、休闲度假等功能相适应的一体化绿色综合交通体系。

  城铁 新建五处城铁站

  “绿心”对外的联系上,分别有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工具。

  在铁路方面,既有武广高铁、沪昆高铁等高速铁路,也有京广铁路等普通铁路,还有“人”字形的长株城际铁路和长潭城际铁路。车站充分依托长沙南高铁站、长沙东站、株洲西高铁站、株洲站、湘潭站和湘潭北高铁站。规划新建暮云北、暮云南、昭山、仰天湖、清水塘五处城铁站。

  高速公路将充分利用现状“一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络,即沪昆高速、长潭西高速、京港澳高速、长株高速。保留现状埠港和殷家坳高速互通口,规划新增昭山南、昭山北、跳马西、跳马东、云田五个高速互通口。并且构建“一横一纵”的快速交通结构,即规划的南横线、现状的芙蓉大道。规划建设暮云、跳马、跳马东、柏加西、柏加五个互通口。在保留107国道、320国道基础上,还规划新建昭山汽车站、暮云汽车站、跳马汽车站、柏加汽车站。

  水运方面,将规划新建荷塘、暮云、湘江游览码头,规划形成水陆联运交通系统。

  公路 五年内建制村通水泥路

  而“绿心”范围内,将建设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农村道路等。

  其中快速路为联系生态绿心地区各组团的南横线和芙蓉南路,规划设计双向6车道。

  暮云组团主干路由G107、芙蓉南路、南塘路、云柏路、南湖路、伊莱克斯大道、盘古路、株塘西路构成主干路道路骨架。昭山组团由昭云大道、滨江路、天湖南路、佳木路、红易大道、昭华大道、昭山二十三号路、沪昆高速联络线构成主干路道路骨架。跳马组团主干路为云柏路、长株公路跳马段。柏加组团主干路为园艺路、云柏路。

  而生态绿心地区内的县道、乡道、村道等,与旅游线路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旅游线路、组团之间道路、新农村道路、景观道路四者一体化建设,五年内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

  公交 开设水上巴士线路

  长株潭城际铁路呈“人”字形穿越生态绿心地区,规划昭山旅游服务中心站为长株潭三市城际铁路换乘的枢纽站。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与湘江沿江风光带竣工之后,湘江水上观光与水上公共交通凸显重要。规划中结合昭山客运码头和规划新建的荷塘、暮云、湘江、建设游览码头,开设水上巴士线路,方便公众出行、旅游。

  在陆地公共交通上,将沿生态绿心地区内主干路、城镇公交干线、生态核心区慢行道设置主要公交系统,满足生态绿心地区内部各组团及其与长株潭三市的公共客运需要。快速公交主要依托芙蓉大道和南横线,方便生态绿心地区各组团与长株潭三市的交通联系以及暮云组团、昭山组团、洞井-跳马组团和柏加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规划长沙市←→暮云组团←→昭山组团←→湘潭市和湘潭←→暮云组团←→洞井-跳马组团←→柏加组团两条快速公交线路。而常规公交主要负责各组团内部联系和相邻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

  并且,“规划”生态绿心地区内乡村社区与周边相邻组团之间的公交线路,实现与城镇公交系统实现无缝衔接;远期规划相邻乡村社区之间的公交线路。

  根据“规划”快速交通站点按10分钟步行距离(1000m)设置,一般公交线路站点按5分钟步行距离(500m)设置,公交覆盖率达到100%,减少生态绿心地区内小汽车通行量,实现绿色环保节能。

  停车 推行“一车一位”政策

  随着停车难与日剧增,“绿心”停车设施规划实行城乡一体化。结合城乡建设项目,制定与交通发展相协调的建筑配建停车指标,逐步推行“一车一位”政策,鼓励“生态泊车”模式。加强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布局,根据需求在交通换乘枢纽周边、主要旅游景区出入口等区域合理配套建设小汽车公共停车位,为小汽车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创造条件。

  同时在昭山组团规划4处社会停车场,在暮云组团规划2处社会停车场,在洞井-跳马组团、柏加组团和清水塘生态旅游镇各规划1处社会停车场。并且暮云组团、昭山组团、洞井-跳马组团和柏加组团各规划1处长途客运站。结合生态绿心地区内旅游景区和景点,在暮云组团、昭山组团、洞井生态社区、跳马组团、柏加组团、五-仙组团、清水塘生态旅游镇、荷塘、铜塘湾、云田规划景区交通换乘站。

  同时,“规划”一个亮点就是鼓励步行及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方式,积极完善慢行交通系统。优化步行环境,保护和完善步行系统。在组团商业中心区、车站码头、大型集散场所普及无障碍通行设计。沿城市道路每隔250~300m设置人行横道或过街通道。生态核心区内慢行公交车辆主要采用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车辆,除特殊情况以外,严格禁止污染性机动车入内。利用生态核心区环线举办国际自行车赛和马拉松赛。

  生活垃圾 容器化收集率达100%

  未来的“绿心”地区,道路清扫全部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作业,道路洒水率达80%。功能组团和城镇生活垃圾的容器化收集率达100%。功能组团和城镇粪便逐步纳入城区污水处理系统。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公共厕所数量、分布符合国家规范,水冲化率达100%。

  各功能组团和城镇建设区按800~1000m半径规划设置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约为150㎡;30个乡村社区各规划设置1个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根据日转运量按相关用地标准确定。垃圾收集规划采用袋装、垃圾屋收集方式,沿路垃圾箱按商业大街30m、交通干道60m、一般道路90m间隔规划设置。

  安全防灾 可接收长株潭疏散人口

  如果将来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绿心”地区还是长株潭市民的避难所。在“规划”中,自然规划安全防灾疏散道路交通系统,划分安全防灾分区,确保每个安全防灾分区在各个方向至少有两条安全疏散通道,方便大量接收长株潭三市的疏散人口。

  规划布局足够的疏散避难空间,防灾疏散场地必须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等公用设施。生命线工程包括交通、通讯、供电、给水、排水、供气、医疗、卫生、食品和消防等主要系统及重要设施,必须明确纳入安全体系,充分满足防灾和减灾需要,切实保障区域公共安全。

  并规划以公园、绿地、体育场地、中小学校等空旷场地以及机关大型庭院作为主要的避震疏散场地,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规划结合6座大型医院作为人防时救助医院,其中暮云组团和昭山组团各规划设置2座,洞井-跳马组团和柏加组团各1座。给水结合各组团已有水厂设置,规划组团、洞井-跳马组团、柏加组团和昭山组团4个水厂作为防灾给水工程。规划暮云低碳科技园防灾区、洞井-跳马体育休闲区防灾区、柏加园艺博览区防灾区和昭山生态经济区防灾区。暮云组团与昭山组团各规划设置1处综合防灾指挥中心。

  分期建设 五年内开发50平方公里

  规划按近期、中期和远期有序地分期进行建设。

  近期(2010年-2015年)规划沿芙蓉大道与南横线两条轴线,综合整治生态绿心地区的整体环境,重点建设昭山、暮云组团,建设各类园区及相关生态工程、开发旅游用地及相关配套设施,为周边城市提供生态服务。初步树立生态绿心地区的整体形象。规划近期建设用地面积约53.62k㎡。

  中期(2016年-2020年)规划以综合开发昭山、暮云、洞井-跳马、柏加等组团为主,建设主题公园,通过生态旅游、湿地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带动旅游业、服务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规划中期建设用地面积约69.65k㎡。

  远期(2021年-2030年)规划全面建设生态绿心地区,进一步完善各个功能区和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通过自然生态及文化旅游带动商务旅游和工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实现生态服务功能。规划远期建设用地面积约80.92k㎡。

  近期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共有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市政工程、生态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城市轻轨六大类38项。

信息来源: 长沙晚报     责任编辑: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解读

876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