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篇

  • 基地掠影
  • 历史寻迹
  • 参访导航
关闭  X

【基地掠影】

谭嗣同故居始建于明末清初,原为祠宇,由其祖辈买下改为庭院式私宅。故居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为三栋两院布局,大小房舍共24间。谭嗣同纪念馆坐北朝南,占地522平方米,为二栋一亭砖木结构祠宇建筑。硬山顶,封火墙,小青瓦,八角藻井、墁铺地砖、镶嵌天心、砖窗砖铭、雕花隔门等,工艺精美,构思巧妙。馆内基本陈列包括“自小立志磨练成长”“立志匡时变法维新”“百日维新变法献身”“浩气长存影响深远”4个板块,展现了谭嗣同敢为人先的爱国精神。故居和纪念馆历经百余年风雨洗礼,保存完好,为研究清代祠宇建筑提供了实物例证。

关闭  X

【历史寻迹】

在谭嗣同故居的“石菊影庐”书房里,陈列着两张七弦琴——“崩霆”和“残雷”(复制件,原件分别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系清光绪十六年(1890),谭嗣同取故居院内一棵被雷劈倒的梧桐树的残干监制而成。

崩霆琴,仲尼式,琴面为桐木斫,琴底为梓木斫,黑色亮漆,无断纹,牛角雁足。琴背书魏碑体“崩霆”琴铭,下书“雷经其始,我竟其工,是皆有益于琴,而无益于桐。谭嗣同作”,腹款“浏阳谭嗣同复生甫监制,霹雳琴第一,光绪十六年庚寅仲秋”。

残雷琴,落霞式,面底皆桐木,退光漆,无断纹,牛角轸足,承露刻梅花样,焦尾刻灵芝样。琴背书楷书填绿“残雷”琴铭,下书“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己苦,遇己苦,呜咽哀鸣莽终古。谭嗣同作”,钤“壮飞”红印,腹款“浏阳谭嗣同复生甫监制,霹雳琴第二,光绪十六年庚寅仲秋”。

谭家后裔谭恒辉回忆:“崩霆琴是嗣同公生前最珍爱的,总是将其带在身边。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不是舞剑,就是弹琴。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月三日晚上,谭嗣同赴京前夜,他和夫人李闰以残雷与崩霆对弹互诉衷肠。”

剑是英雄魂,琴为英雄魄。两张琴的琴铭皆是谭嗣同本人所题,充分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这两张琴,不只是雅士遣兴之寄托,更是爱国志士剑戟交鸣的生命之歌。

关闭  X

基地地址:浏阳市北正南路 101 号

联络电话:0731-83629210

打卡必到:谭嗣同故居、谭嗣同纪念馆

特色美食:浏阳特产素食、火焙鱼、浏阳蒸菜、浏阳豆豉、黑山羊、茴饼、油饼

周边热门:浏阳文庙、王震故居、欧阳予倩故居、秋收起义纪念馆、胡耀邦故居、大围山国家森林 公园

交通提醒:谭嗣同故居地处浏阳市中心,距长沙城区仅 1 小时车程。浏阳市内 26 路、27 路公交车 到谭嗣同故居站下车即可

谭嗣同(1865—1898),长沙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所著《仁学》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被誉为“19世纪末中国的《人权宣言》”。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创办时务学堂,主办《湘报》,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1898年参与组织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因其思想上超前独到的见解与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被梁启超誉为“晚清思想界的彗星”。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