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老司城本名福石城,为南宋绍兴五年(1135)至清雍正六年(1728)永顺彭氏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其作为古代土司制度的物化载体,是中国古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活标本。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
【基地掠影】
永顺老司城遗址总面积2500万平方米,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地表上保留了体积庞大的城墙和建筑。出于军事上的目的,老司城依托当地自然环境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址内设宫殿区、衙署区、街巷区、墓葬区、宗教区、苑墅区等几个部分。
老司城博物馆是解读西南土司制度、宣传湖湘文化以及湘西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馆内陈列布展以老司城遗址建筑原貌蜿蜒、叠嶂的特点为设计原点,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原生态、原文化、原遗址、原住民”的宏伟史诗画卷,集中体现了老司城独特的地域特点、时代特征、人文特色和史学特性。
【历史寻迹】
在永顺老司城博物馆里,矗立着一根铜柱,见证了老司城一段跨越千年的历史。
公元934年,雄踞湖南的马希范被后唐封为楚王。他纵情声色,横征暴敛,其重赋蔓延到了彭士愁所辖的溪州等地。在众酋长的支持下,彭士愁作出了反楚的决定。939年,溪州之战爆发,彭士愁率锦州、奖州、溪州土家军上万人进攻楚国的辰州和澧州。为解危局,楚王派遣大将刘勍和副将廖匡齐出兵,击败了土家军。土家军的失利使得彭士愁感觉到了强大的压力,只能撤回溪州。第二年正月,彭士愁次子彭师杲率诸蛮酋长携溪州印信到长沙向楚国请降,马希范罢兵与彭氏约定和解,签订了《溪州盟约》,并将盟约的内容镌刻于铜柱上,确立了彭氏在溪州地区高度自治的地位。
该铜柱高4米,重2500千克,镌刻铭文2000多字,记载了溪州之战的经过和盟约条款。盟约的核心内容是:“尔能恭顺,我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都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从此,溪州享有独立的司法权、财政权和军事权。彭氏在中央官方规制的管理之下,世有其地,世受其封,世袭其官,世养其兵,世听征调,世承其俗,开创了我国西南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是西南土司制度的最早实践。
基地地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司城村
联络电话:0743-5239002
重点推介:老司城博物馆、老司城遗址、老司城左街、周家湾、祖师庙、灵溪河
特色美食:长龙宴、蒿子粑粑、油粑粑、米粉、老司城鸭蛋、水鸭子、腊肉、河鱼、米豆腐
周边热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古镇、芙蓉镇、猛洞河漂流、红石林、不二门
交通提醒:基地离县城 15 千米,县内 168 车站乘坐班车可达,也可自驾前往
永顺老司城本名福石城,为南宋绍兴五年(1135)至清雍正六年(1728)永顺彭氏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其作为古代土司制度的物化载体,是中国古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活标本。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