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堆仑革命旧址原为廖氏支祠,始建于1922年。早期的共产党人以此为据点,秘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38年,廖起吾在此创办作育学校,随后成为中共常益中心县委的重要联系点。革命先辈高文华、帅孟奇、廖连山等人在此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培养抗日革命人才,被誉为“益阳抗大”。这里还诞生了益阳历史上的第一面党旗。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
【基地掠影】
丰堆仑革命旧址的主体建筑分设两层。第一层陈列主题为“红色记忆”,设“革命老区红色土地”“波澜壮阔农民运动”“民族先锋负重前行”“烈士英雄永垂不朽”等四个陈列展厅,再现了中共常益中心县委、中共益阳县委在丰堆仑的重要革命史实,展现了益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夺取革命胜利的艰辛历程。第二层陈列展览益阳古城文物情况、教师宿舍复原及学生课堂复原场景。主体建筑外有党性教育广场、革命浮雕走廊等配套设施。
【历史寻迹】
益阳历史上第一位共青团员、中共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的学生兼交通员、益阳第一面党旗的制作者——这三种荣耀奇妙地汇聚在一个人身上。她便是中国共产党员余甲男。
1925年12月北伐在即,党组织安排余甲男协助湖南省农民运动特派员高文华在益阳组织农协会。一天,高文华把余甲男拉到身边,从衣服内兜拿出一包红布和白竹布交给她,郑重其事地嘱咐:“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材料,我不放心别人去做,我信得过你,交由你去做好,请你一定要严格保密。”余甲男考虑到当时县农会办公的地方人来人往,一不安静,二不保密,县里的裁缝店也难以保密,便将党旗揣进上衣第二层口袋,躲过沿途的团防检查,带到兰溪乡下的姨外婆家。
她进门跟姨外婆打过招呼,便躲进房里,抹干净桌子,拿出党旗材料,展开在桌面上。她将白竹布摆正成镰刀斧头的形状和位置,先用稀针线固定,然后再用密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她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生怕穿歪一针,走错一线。经过一天半的飞针走线,她终于完成了党史上益阳境内第一面党旗的制作。
当余甲男回到县农会将党旗交给高文华时,高文华连连称赞说:“做得好,做得好啊!”后来,全县党员大会召开,成立中共益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时,这面党旗作为会旗,第一次和全体党员见了面。余甲男就是在这面党旗下完成了入党宣誓。
如今,这面光辉的旗帜已经载入益阳的红色革命历史,陈列在益阳丰堆仑革命旧址纪念馆,作为革命文物永久展示。
基地地址:益阳市资阳区长春经开区南丰村
联络电话:13873707909
重点推介:基地四个展厅、党性教育广场、隐蔽洞、革命浮雕走廊
特色美食:擂茶、蒿子粑粑、干坨子、白粒丸、油碗糕、东边湾甜酒、松花皮蛋
周边热门:皇家湖度假区、紫薇村、云梦方舟、飞羽农场
交通提醒:基地处于益沅公路旁,交通便利,26 路、105 路公交车可到附近,自驾可直接导航前往
丰堆仑革命旧址原为廖氏支祠,始建于1922年。早期的共产党人以此为据点,秘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38年,廖起吾在此创办作育学校,随后成为中共常益中心县委的重要联系点。革命先辈高文华、帅孟奇、廖连山等人在此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培养抗日革命人才,被誉为“益阳抗大”。这里还诞生了益阳历史上的第一面党旗。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