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首页 > 政策速递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南省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层级:省级 发文系统:农业 发文日期:2025-07-03 所在行业:农、林、牧、渔业 教育业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南省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湘农办发〔2025〕61号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现将《湖南省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5年7月3日

湖南省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5年依据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重点

2025年全省计划开设高素质农民培育常规班522期共26004人、专题班99期共4950人,全年共培育高素质农民30954人。常规班聚焦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素质素养提升。同时,针对行业急需、人才培养短板弱项、产业发展痛点难点等,开设专题班,聚焦农机手技能提升、新型经营主体数字化技能应用能力提升、乡土文化能人培训。

(一)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工程

1.粮油产能提升主体培育。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水稻、油菜、玉米、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为核心,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全链条应用。围绕单产提升目标,开展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培训,重点普及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技术,强化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四良”融合技术落地,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社会化服务主体(农机服务组织、植保团队等)的技术实操水平。全省分别被列入水稻、油菜、大豆、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的县围绕单产提升开设相应产业的班级。采用“田间课堂”“示范基地观摩”等形式,展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节肥、提质增产中的实践成效,推动技术从“理论教学”向“田间应用”转化。

2.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育。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分区域开展精准化培育。在柑橘、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产区开展标准化种植技术(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绿色防控等)、品质提升及产地初加工培训,强化“产-加”衔接能力。在畜禽主产县,聚焦规模化养殖、疫病综合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畜禽养殖向绿色化、标准化转型。在渔业主产县,围绕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水质调控、生态混养模式、水产病害防治等)、循环水养殖技术、渔用投入品规范使用等内容,提升水产养殖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与标准化生产水平。注重全链条能力覆盖,培训同步纳入种养殖理论、质量安全、绿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农业模式等)等知识技能,强化“生产-加工-安全-环保”全环节能力建设。

3.农机手技能提升专题培训(60期,3000人)。以支撑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粮油作物机械化作业关键环节,面向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人,通过“理论教学+实操实训+作业演练”相结合的模式(如田间机械实操考核、飞防模拟作业竞赛等),分层分类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主攻粮油作物耕种管收全流程机械化(如水稻机械化移栽、玉米精量播种)、高效飞防植保(无人机航线规划、药剂配比)、机收减损(收割参数调试、损失率控制)、农机抗灾救灾(汛期排涝机械操作、旱期灌溉设备应用)及低空经济场景拓展(无人机农业场景应用、物资运输中的创新应用)等机械化作业技术。同时强化农机安全生产规范、农机具维护保养、作业服务组织管理等内容培训,提升专业农机手的综合服务能力。

(二)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培育工程

一是青年群体创新创业专项赋能培训。针对返乡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青年群体,定制化设置创业孵化指导、创新能力提升和长期带动能力培育。从商业计划书撰写、创业政策申请,到初创团队管理、品牌初创期运营策略,提供全流程辅导。引入“互联网+农业”创新案例(如农产品IP打造、数字农业小程序开发),开展头脑风暴、路演实战,激发青年在新产业中的创新突破能力。通过“带头人+农户”“合作社+基地”等利益联结机制案例教学,培养青年在组织农户、对接市场、共享收益等方面的统筹能力。

二是“农业+”融合产业核心能力培训。围绕农业与多领域融合的新产业方向,聚焦跨界融合思维和产业运营管理实务培养,解析“农业+科技/文化/旅游/康养/新能源”等典型融合模式(如智慧农场、乡村文旅综合体、农光互补项目),学习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的实操路径。涵盖新产业项目选址规划、资源整合(土地、资金、人力)、风险防控(市场波动、政策合规)、商业模式设计(订单农业、认养农业、电商直播带货)等内容。聚焦“农业+文旅”“农业+康养”“农业+低空经济”等高端融合模式,开展沉浸式实训。引入文旅策划、康养产业规划等领域师资,提升带头人对消费场景创新、客群精准定位的能力。

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技能专题培训(30期,1500人)。面向粮油等重要农产品及乡村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聚焦智慧农业技术装备应用、生产经营数字化管理服务和农产品品牌数字化打造三大数字化模块开设专题班,重点培训农业物联网部署与数据解读、农业大数据平台使用(产量预测、成本核算、供应链溯源)、智能手机、数字化办公工具(云端协作、电子合同、财务软件)在农业主体中的落地应用和电商平台(抖音、视频号、拼多多)运营与直播带货实战。

(三)文明乡风建设素质素养提升工程

一是乡村建设治理人才培训。聚焦农村改厕、集体资产管理、乡村治理等实操需求,分类设置“政策+技术+管理”课程,培训无害化厕所建设标准、粪污资源化技术及后期管护机制设计。开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集体资产量化)、村集体经济组织法、项目风险防控(投资决策流程、合同合规审查)。集体资产数字化台账管理(专业软件应用)、村级事务“互联网+”管理(线上议事平台、财务公开系统)等学习内容,提升治理效率与透明度。

二是乡村文艺创作者和传播者培育。聚焦湖湘农耕文化特色,开展“文化挖掘+技艺传承+创作实践”三位一体培训,培育一批能把“田埂故事”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乡土文化能人,推动农耕文化从“口口相传”到“创意表达”。针对乡村文化传播痛点,培养“懂文化、会表达、善传播、能组织”的基层文化骨干,重点培训短视频拍摄剪辑、乡村文化IP包装(如“湖南农耕节气”“家乡非遗”话题打造)、移风易俗政策解读。

三是乡土文化能人专题培训(9期,450人)。针对乡村文艺创作者和农文旅融合性产业带头人举办乡土文化能人专题培训。

二、工作要求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管理工作规程(试行)》,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切实保障培育质量和效果。

(一)强化组织实施

要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管理人员培训,持续提升培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培育对象、培育内容、培育目标及预期效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必须严格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管理工作规范(修订)》,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省农广校要继续推进“学用贯通”综合试点,9月底完成试点成果总结。省农业农村厅将对本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绩效评价,确保各项培训任务高质量完成。

(二)压实监管责任

严格落实项目及资金管理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健全监管机制。指导培育机构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管理工作规范(修订)》。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重点跟踪检查开班计划执行、师资配备质量、学员学习成效等关键环节。省级实时开展质量抽查,对不合格的机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承担资格。鼓励农广校承担日常管理及技术支撑,优先选择历年高质高效完成培育任务的机构承担项目。依托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和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资金项目监管平台,做好资金支出监管及项目实施监控。坚决防止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违法行为,防范廉政风险。全面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效能。

(三)注重培育实效

综合素养课须首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一号文件等内容,规范管理培育资源。探索“培育+孵化+跟踪服务”的全链条培育模式。在培育结束后,为学员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对接、金融服务等跟踪服务,切实帮助学员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传帮带”机制,选拔优秀学员作为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发展。开展培育典型评选活动,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对优秀学员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培育氛围。各地根据实际,开展综合素养整村推进培训。

各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须于2025年12月25日前将年度培育工作总结报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农村厅对全省培育工作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