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府专题>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观点评论 > 详情

播一颗种子,结一树硕果

  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各展馆各具特色,最火爆、最热闹的当数人头攒动的农产品区域。鲜花、坚果、美酒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各方参观者尽情领略着中非农业的富足与精彩;“卢旺达的咖啡不容错过”“欢迎湖南朋友到坦桑尼亚品尝牛油果”,谈笑间,人们谈论的话题绕不开各地特产。

  对于中国和非洲来说,解决二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却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和6.5%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中国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成功探索,对正努力实现粮食自给的非洲各国来说,无疑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这也就不难理解,前来“取经”的专家学者、热情洽谈的企业家,为何对中非农业合作寄予厚望。

  回望过去,中国对非洲的粮食援助,起初或许只是出于真心不计效益的投入。但是,当中国农业专家踏上非洲大陆、与当地农民交谈的一刹那,双方心里早已泛起阵阵涟漪。从援助到合作,生产理念、农业科技、创新意识的冲击与磨合,是中非农业携手走向未来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

  农,天下之根本也;土,农桑之依靠也。为保障非洲人民的“口粮”,以胡月舫为代表的中国专家,成功培植出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平均产量是非洲当地品种的2到3倍。从马达加斯加,到利比里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来自中国的“东方魔稻”技术,让粮食紧缺的非洲大陆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

  中非农业合作,既有政府高层的对话,也有民营企业的握手。加纳食品与农业部部长奥乌苏·阿弗利耶·阿克托分析,非洲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但市场潜力巨大。其实,早有企业敏锐地感知市场、勇拓“蓝海”。中联重科农业机械以高性价比、产品齐全、高品质等优势在非洲受到青睐,越来越多的带有湖南印记的拖拉机、收割机驰骋于非洲的各大农场。湖南农友机械集团通过深入了解非洲市场,针对非洲多国电力不足,把电动机改为柴油机,研发出适合当地使用的农机产品。

  “走出去”的项目和产业若是单打独斗,不了解当地法律、民俗风情,将对企业形成巨大挑战。

  当今世界知名的“ABCD” 四大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都是“百年老店”,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搭建起集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以及销售为一体的巨大网络。和它们相比,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方面仍有欠缺,促进企业上下游间的联合,协调跨行业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从“分散式”向“集团军”“互助组”模式转变,对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加工大省,无论是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抑或是构建更具活力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成功经验可以和非洲分享,广阔市场可以向非洲拓展。从这个角度看,博览会设置于此,颇具深意。历经用心灌溉、精心培育,期待本届博览会犹如一颗种子,让广袤的非洲大陆稻浪翻滚,让中非合作的友谊之树硕果累累。

  (文/邹晨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