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活力涌 开放赢未来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11-11 07:53 【字体:

  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征程即将开启的关键节点,从火热的湘超赛场到繁忙的贸易通道,湖南的商务与开放型经济交出一份扎实的答卷。

  11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商务厅专场)。五年来,湖南坚持消费与开放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协同发力,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消费市场活力澎湃

  最近,湖南的周末因足球而沸腾。火热的湘超联赛不仅吸引了省内外球迷的目光,更通过“赛事+文旅”的多元融合模式,将关注度转化为消费力。

  华灯初上,永州市体育中心附近的夜市热闹非凡,美食摊位有序排列,众多球迷驻足品尝。“湘超赛事期间,球迷们边吃边看球,客流量比平时多了三成以上。”一家烧烤店老板满脸喜悦之情。

  主场容量有限,“第二现场”观赛模式开启,各市州借助赛事高人气向商超、美食城、酒店等场景引流。数据显示,自9月7日开幕以来,湘超累计吸引游客3454.2万人次,直接带动消费71.59亿元。

  这是湖南消费活力澎湃的缩影。近年来,湖南新消费“五小虎”强势崛起,茶颜悦色、文和友、安克创新、水羊股份、鸣鸣很忙等分别在茶饮、餐饮、消费电子、美妆、零食领域占据领先地位。长沙入选“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跻身全国首店密集城市前十。非标商业加快发展,比如,太平街将民国公馆与小剧场、民宿等融合,既有历史文化属性,又有休闲娱乐价值,成为全国知名网红打卡地。

  发布会介绍,“十五五”期间,湖南将充分发挥我省超6600万人口的市场优势和消费升级潜力,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为重要抓手,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以“数智赋能”拓展消费新业态。推动实体商业数字化改造,支持传统商场、街区向体验式、互动式、场景化转型。大力发展智慧商圈、即时零售、“云购物”等新形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生活圈。

  以“潮趣风尚”创新消费新模式。持续推进汽车、家电、家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绿色、智能产品供给。推动湘菜向品质化、特色化、健康化发展,支持“国潮”“湘潮”品牌培育和老字号创新发展。

  以“湖湘特色”打造消费新场景。结合城市更新,建设一批具有“烟火气、湖南味、国际范”的高品质商圈、特色街区和夜间经济集聚区。持续做优“湘超”“厂BA”等本土IP,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吸引国内外品牌首店、首展、首秀落户。

  外资外贸“双向奔赴”

  近日,永旺梦乐城湘江新区项目全面竣工。11月27日,这座集大中型餐饮、家具家居、特色休闲娱乐等业态于一体的绿色三星级商业综合体将开门营业,满足周边市民丰富需求。

  永旺梦乐城是亚洲最大零售企业集团之一——日本永旺集团旗下核心企业。去年9月,永旺入湘的1号店永旺梦乐城长沙星沙店开业,人气极旺。

  “星沙店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信心,今后会加快其他项目的开发速度。”永旺梦乐城相关负责人说,计划未来进一步深耕湖南,布局5家购物中心。

  “十四五”以来,我省积极应对全球跨境投资波动,全力推动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截至2024年,全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66.5亿元,年均增幅8.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较2021年同期提升超20个百分点,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095家,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12家。

  在湖南光宇顺电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批智能厨房秤经过校准检测后,即将发往澳大利亚。光宇顺电测科技是全球第六大电子秤研制企业,跨国经营指数接近70%,年产值预计突破5亿元。

  “今年第三季度开始,订单相比之前增长10%,特别是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客户需求非常旺盛。”湖南光宇顺电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谭建祥说,目前公司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以确保能按时交付。

  “十四五”期间,湖南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开展外贸提质增效工作,积极培育支持29个省级外贸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湖南工程机械出口超300亿元、“新三样”产品出口超100亿元,出口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12%以上。

  湖南外贸朋友圈持续推进,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记录,贸易规模超100亿元的伙伴数量稳定增长,新兴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

  对非贸易能级提升

  海南省琼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对非橡胶业务,将生产加工厂设在湖南的岳阳和益阳。“希望借助城陵矶港口江海联运的优势,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该公司总经理李豪介绍,来自非洲的天然橡胶半成品可供应轮胎、鞋类等下游企业,每年向非洲各国销售近1000万双注塑鞋。

  近年来,岳阳充分发挥“三区一港五口岸”九大国家级开放平台优势,推动建成全球最大天然橡胶加工厂。今年前三季度,岳阳实现对非贸易出口额1.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64%。

  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示范高地,是湖南开放发展的重要板块。

  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介绍,湖南对非贸易额由2020年的288.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48亿元,年均增长17%,对非贸易超亿元企业数量翻番达到63家,5家企业进入全国对非贸易百强。

  近五年,全省对非实际投资近1亿美元,在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肯尼亚、赞比亚、阿尔及利亚等16个非洲国家启动40多个产业项目,涵盖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矿产品加工、跨境电商、交通物流等领域,打造了一批产贸联动、投贸联动、物贸联动示范项目。

  落户长沙的中非经贸博览会已举办4届,每届均实现53个建交非洲国家参会全覆盖,累计吸引境内外各方近7万人参会参展,举办经贸活动百余场,观展人次近60万,签约项目512个、金额647.1亿美元。经过6年发展,中非经贸博览会已成为中非间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

  “下一步,湖南将继续发挥好‘先行区’‘博览会’两大国家级平台作用,努力打造对非经贸合作战略支点。”沈裕谋表示,在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深化产能合作、推进互联互通、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进一步提升能级。实施中非经贸博览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博览会从“展会流量”向“经贸增量”转化,从“短期活动”向“长效机制”转化,从“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化,从“区域性平台”向“全球性枢纽”转化。

  (文/彭可心 张埕)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郭玟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消费活力涌 开放赢未来

33846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