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省老龄委向社会发布《2024年度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省民政厅厅长、省老龄委副主任、省老龄办主任黄东红,对公报进行了解读。
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高龄化特征更加凸显
公报指出,2024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536万人,占总人口的23.49%,较2023年增长1.2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16.68%,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至221万人。
“公报反映出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进入了中度老龄化阶段,且高龄化、长寿化特征更加明显。”黄东红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切实推进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撑三大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成色更足,老年人生活幸福感更强。
黄东红谈到,我省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数量已经超过127万,空巢老人276万多,全省老年脱贫人口中因病造成返贫致贫风险的占比超过48%。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在政策供给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必须更加精准、更有韧性,实现政策从“有”向“优”提升,从“广覆盖”向“提质效”转变。
完善政策服务体系,晚年安康更有保障
伴着秋日暖阳,花垣县花垣镇登高楼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欢声笑语不断,三五成群的老人在一起拉家常、打牌下棋。在这里,医疗康复室、文化活动室、长者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为2000多名社区老人提供暖心服务。
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省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29571个,拥有养老床位38.81万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25.27张,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
黄东红说,近年来,湖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方面持续用力,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记者从省老龄办了解到,截至2024年末,1660多万老年人分别享受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纳入城乡低保的老年人近5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逾1600万人,生病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超七成、近六成。437所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医养结合机构256家,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专项用药惠及280多万患者,其中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
黄东红表示,下一步,全省民政系统将进一步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力度,下大力气构建老年人利益保障完整链,努力让更多老年人拥有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加快适老化改造,有爱无“碍”环境更多标配
“电梯问题解决了,我们这些老人安心了。”看着工人在电梯井里施工忙碌,家住长沙市湘江新区麓谷E家人小区的周爹爹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该小区建于2005年,老旧电梯故障频发,困扰居民上下楼。今年4月,小区19台服役超15年的老旧电梯焕新项目开工,小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像过节一样开心。
公报显示,2024年,全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561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小区189个。投入7500多万元,帮助14735户老年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10969名老年残疾人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服务率达97.7%。
黄东红表示,社会适老化改造,既是一项暖心工程、德政工程,又是促消费、扩内需的工作重点任务,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发挥省老龄委综合协调职能,针对老年居住、交通出行、金融通讯、政务服务等常见场景,提出适老化改造要求,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记者了解到,省民政厅、省老龄办已经明确四个发力方向。一是紧跟新政策,挖掘发力支点。结合促消费、扩内需工作重点任务,打造一批智慧化、绿色化、适老化改造样板间。二是紧跟新业态,发展适老产业。支持养老企业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增加适老化改造服务供给,助力银发经济发展。三是紧跟新趋势,推进智慧适老。支持搭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推动研发智能机器人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产品。四是紧跟新时尚,打造网红景点。针对老年旅游时尚,鼓励建设适老化无障碍景区。
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最美夕阳”更靓绽放
家住长沙的72岁老人李通海身兼多职,既是中建五局·冯家冲社区超英金秋志愿服务队队长,又是社区离退休第一党支部书记。他每天行色匆匆,不是忙着教授老年书法课程,就是活跃在社区,调解邻里矛盾。他说:“忙是忙,但过得充实,就像回到了青春岁月。”
公报显示,2024年,全省参与“银龄行动”的老年知识分子58万多人,投身公益事业的老年人近100万人,参与经济建设的老年人120多万人。老年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经常性参与文体活动的老年人630多万人。
黄东红表示,老年群体有丰富的经验、知识、技能和威望优势,是社会的宝贵财富。银龄不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为老服务、老有所为将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开辟众多新境界。
黄东红谈到,去年以来,全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精神,以“银龄行动”老年志愿服务牵引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组建了200多支专业志愿者团队,广大老年志愿者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技普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银发力量”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抹亮色。
(文/陈勇 张爔文 向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