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峰会,见证科技生命力蓬勃生长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11月6日,嘉兴基层民警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智绘”系统在乌镇亮相,该系统可使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效率提升70%……这是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科技范儿”的一个缩影。
当天,峰会还揭晓了17项具有国际代表性的前沿科技成果,涵盖大模型开发、智联网构建、具身智能应用、量子计算突破等互联网前沿领域。
细览获奖榜单,三大特征非常鲜明。其一,基础性。基础研究组奖项虽仅有2项,却分量最重。比如“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器件及架构基础理论”等,这些“从0到1”的探索,须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其二,融合性。关键技术组项目打破学科壁垒、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结合、5G与卫星通信融合、低空智联网将“天地一体”从概念变为现实,说明多技术融合更能催生新质生产力。其三,开放性。17项成果中,既有本土创新,也有国际合作,34国400余项成果同台竞技本身即是明证。在全球科技博弈加剧的今天,这种开放更显珍贵。
对湖南而言,乌镇传来的不仅是喜讯,更是号角。作为低空经济试点省份,湖南如何将其转化为“湘字号”优势?事实上,长株潭的立体交通网络、洞庭湖的无人机巡检、湘西山区的物流通道,对于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而言,都是广阔的试验场。当北斗应用成为获奖亮点,长沙海格北斗、株洲北斗产业园更应乘势而上,从“天上好用”到“地上用好”,湖南有底气也有责任。再看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的智能工厂,若能借鉴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技术,让挖掘机、起重机“数字大脑”更加智慧,或将描绘出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的又一点睛之笔。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系上审视,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仅是一场科技盛宴,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宣示。对于那些抢占先机的科技强队来说,数字浪潮是最好的机遇;对于那些准备充分的实干家来说,技术变革是最好的舞台。湖南从不缺“敢为人先”的锐气,也不乏“经世致用”的传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湖南必将为科技创新贡献新的力量。
(文/杨兴东)


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24号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