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8日,省委、省政府隆重举行2009年度科技奖励大会。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刘友梅院士、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获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省政府分别给他们颁发100万元奖金。会上还表彰奖励了224项成果。这次大会,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我省推进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
我们还记得,2006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科教兴湘、建设创新型湖南”的战略决策。几年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提质增效和全省经济的发展。这里,有一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科技成果累计达到2.4万余项,去年又增加近千项;专利累计授权量突破6万件,去年增加了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在中部各省中居第一位;去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4501亿元和1427亿元,比前年都增长了近三成,实现利税比前年增长41%。以上情况说明,去年是我省自主创新的丰收年。
今年,我省面临转方式促发展的新任务,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能源优势,很快成为“世界工厂”,我们制造的服装、鞋帽、玩具、家电、电脑等产品,都漂洋过海,进入了国外市场。但由于这些产品大都有“制造”无“创造”,使我们吃了不少亏:人家吃肉,我们喝汤;人家拿大头,我们挣零头。比如,我们每生产一台DVD,向外国专利人缴纳的专利费,占到了产品价格的一半左右。由此看来,我们要摆脱困境,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由“中国制造” 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正因为这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方式”的中心环节。我省也将采取更多更实的措施,让自主创新成果出得更多一些,让经济发展方式转得更快一些,让提质增效的成绩更大一些。
那么,怎样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发挥自主创新的作用呢?
注重在掌握核心技术上求突破。市场竞争,根本的较量就是核心技术的较量。因为核心技术就好比原子弹,可以轻松地把对手打败,这是谁都想要的“宝贝”。拿我们大家都喜欢用的电脑来讲,它的桌面操作系统九成以上的市场,被一家叫微软的美国公司占领,原因是它掌握了核心技术。如果我们每个企业像微软一样能有几项技术绝活,提质增效就会水到渠成,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掌握主动权。当然,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主要是靠我们企业自己去研发、去攻关。为了帮助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政府也将千方百计地去帮忙、去支持。比如企业研发要资金,政府将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企业“输血”;企业攻关要人才,政府将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使用力度,为企业“引智”。
注重在抓好重点产业上下工夫。重点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把重点产业自主创新的本领提高了,整个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快了。大家都知道,我们湖南的工程机械是重点产业,由于他们在自主创新上舍得投入,产品过得硬,很快在市场上占了主导地位。比如他们的混凝土机械、静力压桩机都占到了全国70%以上的市场,并且还走向了海外。为了抓好重点产业自主创新,我省今年将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如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全省12大产业优化升级等。这些举措,将带动全省的自主创新上一个新台阶。
注重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花力气。高新技术产业源于自主创新,也是推进自主创新的“高速铁路”。翻开我省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成绩单就会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速明显快于整个工业发展的增速,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为了使高新技术产业在自主创新的轨道上跑得更快,我省已制定了高新技术产业五年行动计划。今年,将重点发展风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太阳能光伏、工程机械、高性能金属材料5个千亿产业集群以及电动汽车等10个百亿产业,培育壮大100家高新技术示范企业。通过加大这些产业集群和示范企业的自主创新,将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注重在搭建公共平台上做文章。公共平台虽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但这是自主创新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搭好台才能唱大戏。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搭好台”,将进一步加大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的建设,同时筹备湖南省工业应用技术研究院,还将与国防科技大学联合组建湖南省高技术研究院。作为广大企业来讲,也要善于用好这些平台,把产、学、研结合起来,努力唱出自主创新的“好戏”来。
我们经常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了自主创新这个关键,就是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在转方式促发展的新形势下,只要我们共同抓好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三湘大地的经济就会更加“牛”起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会早日实现。 |